【散文】2024年最后一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杨明强
杨明强
今天,我特别高兴,特别兴奋!
10天前,在家乡党报《南充日报》社副刊责编蔺姝羽老师鼎力帮助下,她代我填好档案资料查询申请书,经社领导签字同意后,获准进档案室查找早年我在该报发表的第一篇通讯。
在我的记忆中,自己首次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通讯(另有一篇是1982年4月写南充师范学院大熊猫专家秦自生教授的通讯——《一个中国公民的赤子之心》,在南充市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和南充师院内刊发表)是1983年8月某日在《南充日报》发表的。这件愉快的大学时代的往事,今天已隔40多年,若能找到当年的报纸,再回首后来近30年的新闻媒体生涯,岂不是很有回顾价值和纪念意义吗?
1981年,作者杨明强(右)大学二年级期间与好友方剑白合影。
青年教师时期的作者杨明强
前几天,蔺老师在繁忙的编校之余,抽空前往报社档案室,按我提供的时间段,找了大半个小时,也没找到,她和我都感到失望。
今日清晨,我突然想起,好像还有受访主人公肖开勇的电话,马上打电话,已是空号。想到在蓉工作的一个文化公司当老总的营山县青山镇的小老乡肖建兵可能熟悉肖开勇,马上打通肖建兵的电话,要到肖开勇儿子肖键的号码。几经周折,终于电话联系到肖开勇本人。听我说明事情原委后与求助后,他笃定地说是1987年8月17日在《南充日报》第3版发表的。
今天上午,我随即烦请当年大学同寝室同学好友、南充市高坪区财政局退休干部贾代成先生跑到南充日报社档案室,按新的时间,找了半个多小时,仍查寻无果,再度失望。
2013年,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1980级4班623男生寝室“竹林七贤”中的贾代成、胥思明和作者杨明强(左一)故地重游留影。
焦头烂额之际,他忽然转念,灵机一动,何不查找一下1984年8月17日的报纸试一试。这一试,终于如愿以偿地查找到1984年8月17日在《南充日报》第3版头条发表的人物通讯《小荷才露尖尖角——记自学成才的农民兽医肖开勇》(作者署名为我那几年惯用的笔名日月)。
1984年8月17日《南充日报》头版
1984年8月17日《南充日报》第3版头条人物通讯《小荷才露尖尖角——记自学成才的农民兽医肖开勇》。
1984年8月17日《南充日报》第3版
老同学贾代成先生赓即拍照3张发我保存。看到久违的、公开发表在党报的新闻通讯处女作样刊,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这篇小文的采写和发表,至今40多年了,可谓历经沧桑,岁月悠悠,连样报都泛黄了,那岁月自然也该苍老了。
作者杨明强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期间在各类报刊发表的作品
作者杨明强工作期间获得的奖励证书
我至今还依稀记得:1984年8月初,是我刚从南充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回家等待分配工作的日子。那段时间,既充满期待,又不时显得无聊难耐。
某天上午,当我从时任营山县青山人民公社办公室主任的母亲田秀碧口中得知有个名叫肖开勇的青年农民,自学兽医知识三四年,现已小有名气,经常义务为乡亲服务的信息后,一下子兴奋起来,觉得有意义,就立即联系采访调研。下午两点过,当我带着弟弟杨雄伟一道赶到肖开勇所在的青山公社五村二组家中,还走访了几户乡亲,前后做了四个多小时深入细致的采访,回到公社大院已经天黑。晚饭后,我立即挑灯夜战,赶写通讯稿件,女朋友左同学则为我尽心做好后勤工作,上茶水解暑热,点蚊香驱蚊虫。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公社下街的邮政所把稿件寄往《南充日报》。
20世纪80年代,不像现在用电子邮箱或微信发稿,分分钟搞定,全是邮寄手写稿件,从营山县绿水区青山公社寄往南充市,至少要5天。没想到,10天左右,很快就见报发表了。当时,我那快活的神情和愉悦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是2024年最后一天;今天,也是我最开心和快乐的一天。这是——因为情怀,因为热爱,过往的小故事,永远留存我心田和脑海。
作者杨明强先生近照
今天,我甚感欣喜,甚感欣慰!
感恩那段岁月,感谢美好生活!
2024年12月31日于成都光华村皓月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招生考试报》原主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