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辑】乡情‖程兴林
乡 情
程兴林
当年十八岁的我,离开家乡南充市仪陇县姚家湾村参军入伍。时光无声流逝,转瞬间已过三十余载。岁月在面庞上留下沧桑痕迹,而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却似陈年老酒,愈发浓烈醇厚。
仪陇县城秀水长滩生态湿地公园(刘军 摄,图源:四川日报)
一晃,我于首都北京工作已近二十多个春秋。这座国际大都市,车水马龙,灯火璀璨,却始终难以取代故乡在我心中的位置。每当夜深人静,凝视窗外的明月,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飘向那片令我魂牵梦萦的土地。记忆的闸门随之悄然开启,故乡的山山水水宛如一幅画卷,在脑海中缓缓铺展。
故乡的山,虽不似名山大川那般雄伟壮观,却独具质朴与宁静之美。那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大地的脊梁,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山上树木四季常青,郁郁苍苍。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令人肌肤爽滑。靠近村子小学旁的小溪潺潺流淌,儿时与小伙伴们放学后在小溪里捉鱼的镜头还如在眼前。溪水清澈见底,恰似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村庄。溪水撞击石头,溅起朵朵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若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
仪陇风光(图片来源:仪陇新闻网)
如今,三十多年已逝,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泥泞的小道现已变成村村通公路,车辆可直抵家门口;曾经破旧的土屋化作了漂亮的小洋楼。家乡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然而,无论家乡如何变迁,那片熟悉的山水,那份浓郁的乡情,始终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故乡的水,乃生命之源泉。村中的那口老井,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井水甘甜清冽,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每当年逢天旱没水吃时,这口老井是全村唯一的希望。小时候,我常与小伙伴们在井边嬉戏玩耍,那无忧无虑的欢笑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还有那条环绕乡中学的小河,河水悠悠流淌,承载着儿时的欢乐与梦想。夏日,擅长游泳的伙伴们从桥上一个空中旋转径直扎入水中,纵情享受着清凉河水带来的惬意,令人心驰神往;冬日,河面上升起的水雾,朦朦胧胧,弯曲的水线恰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村边小溪》 罗群 作(图源:弘艺堂艺术馆)
提及故乡,怎能忘却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最难以忘怀的是每当村民有喜事时,定会邀请村里厨艺高超的师傅操办酒席,酒席桌上那滑嫩的酥肉搭配自家种的豌豆尖,清香酥口,令人唇齿留香,难以忘怀;还有那肥而不腻的坨子肉,色泽金黄,入口即化,那种肉香令人永生铭记;还有妈妈腌制的萝卜干,口感爽脆,是青菜稀饭的绝佳搭档;还有那老坛泡菜做成的酸菜面,独特的风味,总能勾起心底最深处的乡愁。家乡的味道,每一口都仿佛在讲述着家乡的故事。
酥肉(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萝卜干(二毛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说起家乡仪陇县,朱德、张思德故里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与仪陇有着不解之缘的故事或许知晓的人不多。据历史记载,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颜真卿任蓬州长史,当时的州治就在如今仪陇县的大寅镇。颜真卿在赴任途中,路过阆州新政县(今仪陇县新政镇)时,应成都兵曹鲜于昱之邀,为其父鲜于仲通撰写了《鲜于氏离堆记》。他将自己的心思与情感皆倾注于笔墨之中,该记于公元762年刻于新政镇嘉陵江西岸离堆山上,成为颜真卿书法成就的见证。颜真卿在蓬州为官的时间或许仅有两年左右,但他体恤百姓,救灾恤患,革除弊政,慎用刑罚,将蓬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乡民爱戴。他不仅在书法领域树立了一座巍峨丰碑,其高尚的人品和报国为民的一生亦为后世所敬仰。千百年来,尽管颜鲁公早已远去,但他与嘉陵江、与离堆山、与大寅镇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为仪陇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仪陇县离堆公园里的颜真卿巨型雕像(李永平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中秋佳节,明月高悬。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那一轮明月,洒下银白的光辉,仿佛也在倾诉着游子的思念之情。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的小山村,在月光的笼罩下,宁静而祥和。村里的老人们坐在院子里,品尝着月饼,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在月光下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
《故乡明月》 姚叶红 作(图片来源:蓉城文艺微信)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无论我行至何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故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馨的港湾,那里的山山水水,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景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程兴林(字一墨,四川省仪陇县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现居北京,曾军旅十四载。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家,教学培训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