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辞赋】黄花塘赋‖朱洪滔

作者:朱洪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13 15:00:34 浏览次数: 【字体:

黄花塘赋

朱洪滔

盖黄花塘也,原名黄昏塘。远从善道,近属都梁。地处偏隅,民衍一方。有几处村落,共一面水塘。昔者,名不见经传,史焉存庙堂。然局势造化,岁月沧桑。郊关百里藏龙虎,梧树一朝栖凤凰。于此偏僻之所,演绎一页旷世华章。

穿越昊空,倒溯时光。公元一九三七年,灾缘内乱,祸起东洋。黎庶家园几破碎,江山社庙半沦丧。五岳蒙垢,三曜黯光。何容退却,唯有救亡。遂国共捐嫌而举义,军民抱死以赴汤。聚南方八省之红军,荐北伐一帜之骁将。雄师再造,日月重煌。谓之“新四军”也。走出久困山林,奔赴御寇疆场。岭谷以露宿,水泽以雪藏。挺进苏南,首捷卫岗。土药炸军车,长矛夺洋枪。军威振拔,士气高昂。毕显铁军之英武,初现抗战之曙光。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然蒋家独裁,营私一党。倭寇犹肆虐,兄弟竟阋墙。千古皖南冤,一叶恨断肠。巢倾鸟卵,水覆桅樯。退无可退,不立则亡。于是乎,破篱驰突,聚拢武装。重建军部盐都城,暂留喘息停翅港。千劫万难,历剑披霜。窘迫七易落脚地,终立一隅黄花塘。

至此也,可谓绝地逢生,遇难呈祥。纵观斯地,北倚淼淼之大淮,南恃浩浩之长江。东藉高邮湖阻隔,西有大别山屏障。据苏中、苏北、淮北根据地要隘,扼运河、津浦、陇海交通线走廊。避日伪顽之剿杀,得天地民之助襄。退则能隐山林泽,进则可逼宁沪杭。可谓,如龙而入浩海,似虎既脱平阳。于是乎,厉兵秣马,扎寨修房。谋棋布局,整肃戎装。坚同铁壁,固若金汤。党政军齐备,文教卫共襄。运筹中军帷幄,决胜千里疆场。

此间,开展整风,肃谬正纲。去主观、清宗派、批八股,严纪律、讲团结、戒漫狂。推行三三制,吸纳农工商。交绅结士,募秣捐粮。拥政爱民,人稠物穰。策反瓦解,打入会帮。隐蔽战线,龙潜虎藏。穆店乡建党联络站,宣化街就义保三娘。凡此种种,不举亦彰也。

是时,蒋顽袭扰,倭寇扫荡。四时封锁,八面堵防。唯三餐之野菜,无一日之余粮。未能缚鸡,焉可举枪。不待敌人歼灭,已先自其殍亡。于是乎,官兵筚路蓝缕,民众箪食壶浆。围栏养畜,举镐垦荒。纺纱织布,熔铁造枪。殷实粮秣,济助农商。谱就自力更生之宏伟篇章。

所谓,胜必俱武略,败归于文盲。有鉴于此,地为铺,天作房。田畦墨染,林间书香。良师毕聚,学子满堂。江淮、建大、军医三校鼎立,传道、授业、解惑一肩担当。文濡前沿地,军训大后方。求破壁之真理,寻济世之妙方。凭几间草舍,育无数栋梁。

面对缺医少药,痼疾新伤。于是乎,兴办医所,配制丹方。因陋就简,救死扶伤。虽无华佗再世,亦保军民安康。曾记否,卫岗七绝,梅岭三章。虽是铁军,亦有儒将。演罢《从军记》,再续《保家乡》。刘鹏秉烛《白菜谣》,四子参军一门黄。歌喉能热血,笔杆可当枪。诚信也,一首垓下曲,逼刎楚霸王。

敢于回击摩擦,扩充武装。虽谈国共合作,却是异梦同床。芥蒂未消,身被刺芒。才避之明剑,又遇之暗枪。吾欲执意驱寇,尔却祸心包藏。唯以武止武,有攻有防。山子头捉放韩德勤,泰州城争取李明扬。烽火半塔,铁血藕塘。于困境里砥砺,在战斗中成长。新媳别夫婿,慈母送儿郎。舍家抛业,投身战场。其时新四军,下辖七师,拥兵十万。指剑中原,饮马长江。

纵有伪顽围歼进剿,日寇扫荡清乡。铁军无惧,愈战愈强。时时战地焰火,处处灭敌汪洋。勇夺车桥,力克朱岗。千余众强敌进犯根据地,八十二勇士血洒刘老庄。更有两淮决战,力破洪荒。可谓役不胜数,功不可量。直至日寇投降。

满目黄花,战地飘香。军部在此,凡两年又八月,安营扎寨,历时最长。自是彪炳史册,万世流芳。如今之黄花塘,建纪念馆,复中军堂。云环翠柏,风沐修篁。小桥幽阁,曲径广场。茵立之碑石,诗镌之画廊。军帜猎猎,浩气煌煌。陈列精制,展示端庄。四海而云集,万众之景仰。有诗记曰:

战地重游入画廊,时空慢展任徜徉。

萦怀荡气何消说,更有黄花分外香。

人民永记——黄花塘!

新中国永记——黄花塘!

历史永记——黄花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洪滔〔笔名寒枫,1960年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创作诗词赋5300余首(篇),作品散见《中华诗词》《诗刊》等刊物〕

图源:现代快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