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缘至缘深:我与蜀道‖李瑾

作者:李 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25 13:30:56 浏览次数: 【字体:

缘至缘深:我与蜀道

李 瑾

2024年春节即将开启,各地的特色文化旅游也纷纷出圈,剑门蜀道和翠云廊入列其中。我的心湖竟泛起涟漪,有欣喜有感慨。

原来,数年前因工作和兴趣爱好,我曾两度与作为文艺、文化类期刊的《蜀道》结缘。

2009年,我在广元市文联工作时担任了文艺内刊《蜀道文艺》主编,并充满激情地为创刊号撰写了卷首语《<蜀道文艺>诞生在春天的旋律》。记得文末尾句是:“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同走进蜀道,为她的今日巨变而击缶欢歌,为她的未来之路而出谋献智。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同走进《蜀道文艺》,她似清晨百合花上第一滴晶莹的珠露,悄然融入这巴山蜀水间,弹奏出春天的旋律!”。前期《蜀道文艺》的刊名由广元市左培鼎先生题写。

《蜀道文艺》2009年11月第1辑(创刊号)

2012年,我转岗到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后,又担任了文化内刊《蜀道》主编,刊名题字是中国当代国宝级的文学巨匠马识途先生。虽然两刊都是内刊,却仍然受到不少读者、作者喜爱,即便后来停刊,主编邮箱还不断有人投稿,我只得逐一回复告知。

马识途先生题字的《蜀道》和左培鼎先生题字的《蜀道文艺》

记得第2期卷首语,我们刊发了罗全生先生的散文《风从蜀道掠过》【散文】风从蜀道掠过‖罗全生,罗先生以诗歌般的语言,咏赞了蜀道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采。咏赞了蜀道人民开放包容、以人为本的博大胸怀,尤其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独特品质。“风从蜀道掠过,蜀道,渐成西部崛起的‘光芒大道’”。这篇美文,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悠长。

《蜀道》第2期卷首语

蜀道渐热,不能不说缘于当时的氛围。为加强中国蜀道保护和申遗步伐,作为蜀道重要节点的广元市,率先举起蜀道保护和申遗之旗,联合从成都到西安蜀道沿线的11个城市,共同启动中国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工作,并于2009年11月举办了“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当时的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刚刚经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

2010年8月,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出版了由邵家仁编著、我担任主编、阮仪三先生担任文化顾问并作序的《天下蜀道》图书。这是一部荟萃蜀道历史文化线路,较早、较全面汇集关于蜀道综合史料相关资讯的图书,至今仍有读者还在咨询希望收藏此书,因惠赠各方宾朋,目前我自己也仅存有一册。

2010年8月出版的《天下蜀道》图书

2012年11月,我作为文艺界的市政协委员与市文物局姜勇向市委提交了关于《设立“女儿诗墙”和“蜀道诗歌大道”的建议》。市委高度重视,经多方广泛征集意见,开展调研考察。2013年6月,出台了《中共广元市委办公室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女儿诗墙和蜀道诗歌大道建设方案的通知》(广委办[2013]75号)。2015年8月28日,蜀道诗歌大道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2013年8月,蜀道诗歌大道的内容遴选开启,成立了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诗词楹联协会的专家老师参加的内容审核组,笔者担任具体负责人。历经11稿比较,最终从吟诵蜀道的数千首诗歌中精选出86首。蜀道诗歌大道诗歌的书写工作,特邀93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时约40天完成。其字体以楷书、行楷、隶书为主,并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先生在80岁时完成的李白、杜甫等雕塑,以及相关朝代的小品件、微景观。

蜀道诗歌大道以李白代表作《蜀道难》开篇,并按蜀道地理空间结构,由北向南进行排列,依次为西安、剑阁、绵阳、德阳、成都。诗歌内容以剑门蜀道为主,同时选取西安、绵阳、德阳、成都等体现蜀道沿线重要景点的诗歌内容。主体内容中涉及剑门蜀道诗歌的顺序排列大致按:七盘关、筹笔驿、龙洞背、朝天、栈道、飞仙观、千佛崖、皇泽寺、广元、嘉陵江、昭化、剑门、翠云廊、剑阁及其它。

蜀道诗歌大道全长近3000米,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较大体量,较为完整呈现蜀道诗词的诗墙,是广元蜀道文化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蜀道诗歌大道”与旅游深度融合,作为蜀道文化和蜀道诗歌的亮点呈现,在全国尚属首创。其间,2014年,我撰写了《中华蜀道赋》首发于华西都市报。并用于纸扇、口杯等旅游文创产品。

《中华蜀道赋》并用于纸扇、口杯等旅游文创产品

2017年,笔者离开广元定居成都,但与蜀道的缘分未间断。2022年,《中华蜀道赋》再次发表于蜀道集团主办的《蜀道》期刊(总第5期)。缘,需要遇见,需要时间,需要懂得,需要传递。

《中华蜀道赋》刊发在蜀道集团主办的《蜀道》期刊(总第5期)

一位来自蜀道的女儿,至今仍生活在蜀道的作者,数度与蜀道关联,缘,真是妙不可言!

道有蜀道,蜀道在道,中华蜀道,天下蜀道。美哉!壮哉!

2024年1月21日于成都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瑾(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公开发表文学艺术及新闻、学术论文等作品逾三百万字,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