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大运会】《太阳出来喜洋洋》唱响大运会开幕式!民歌背后是蜀人对TA的崇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05 17:26:43 浏览次数: 【字体:

大运会正火热进行中,大家还记得本次大运会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吗?

7月28日晚,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举行。开幕式伊始,一只“太阳神鸟”的图案出现在场馆中央区域。光影变幻中,“神鸟”尾翼旋转,放射出12道光芒。

入场仪式结束后,一首将川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欧洲名曲《我的太阳》汇编在一起的歌曲,更是唱出阳光灿烂,唱得喜气洋洋。

从“太阳神鸟”再到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蜀地人民为何如此钟爱太阳?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人类之所以会对太阳产生崇拜,主要是由于太阳和自然万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世界各地的人都奉太阳为丰收之神、保护之神以及光明正大、明察秋毫之神。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以及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小立人像,就糅合了传说中的太阳神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金沙遗址出土的直径0.12米的“四鸟绕日”金箔,以12条涡状牙纹象征太阳,直接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

01古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古蜀人之所以会产生十分强烈的太阳崇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特殊的重要原因,在于古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古蜀文明核心地区的成都平原四周有群山环抱,四季分明,日照少、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其水系格局特殊,呈纺锤形,分支交错,河渠纵横。成都平原很早就发展出了农耕文明,建立了早期的聚落。

夕阳下的成都平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生活在岷江上游的古蜀先民开始逐步向成都平原迁徙。他们最初主要活动在平原北部、西部至西南靠近山地较高的平原边缘地带。随着长江中游水稻技术的传入以及对平原多水环境的不断适应,人群不断向成都平原腹心地区移动,宝墩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成都平原是中国最早发生农业革命的地区之一。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新石器时代后期,古蜀先民就已经开始进行原始农业生产。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有研究者认为“都广之野”就是指今天的成都(也有研究者认为是指今成都附近的双流等地区)。而“膏”是指粮食细腻、滑润,如膏一般,可见古蜀成都平原不仅盛产菽、稻、黍、稷等农作物,而且产品皆为上等。

宝墩遗址出土的碳化水稻(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此时期,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较前有很大改变,但成都平原仍是阴天多而太阳少,常年是旱灾、水灾交替产生;空气湿度大,云雾多,夏季多暴雨,秋季多绵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所以古蜀有“漏天”之说。

有时成都平原会接连一两个月阴雨绵绵,如果稻谷出穗后或成熟后,长时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黍、稷在收获季节,如果遇上连降暴雨,也会造成大规模减产。

古蜀地全年日照奇少,部分地区年日照居然只有800~1100小时,为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因此,饱受旱、涝之苦和阴沉天气影响的远古蜀人对“太阳”有着格外的亲切感,对晴天和阳光有着强烈的依赖感,所以他们对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太阳无比崇拜。

02原始宗教文化的推动

古蜀人之所以有着强烈的太阳崇拜信仰,还与原始的宗教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宗教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曲折反映,原始宗教曾经是原始社会的主流文化。人类最初的宗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主要是对日、月、山、火、水、天、地、星辰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崇拜。古人认为一切物体及其变化都是由神灵操纵的。

在古蜀先民的思维中,日出、日落是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太阳行进的轨迹可能就代表某位神祇或英雄的命运。东升的旭日带来光明,驱走了黑暗,太阳也就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温暖与幸福。因而崇日、拜日成为远古蜀人感恩太阳的重要仪式。

图片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

主导这种仪式的人也非普通的人,而是拥有“特殊能力”的“神的使者”,即掌握了咒语和巫术的巫师或祭师。巫师们还常常利用法器实施巫术,以增强法力和神秘性。

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琮”就是金沙蜀人的重要祭祀礼器,玉琮外方内圆,方代表地,圆代表天,中间的穿孔是天地沟通的渠道,“十节玉琮”上还有双圆圈纹的太阳符号,这就是古蜀巫师通过玉琮连接太阳神所留下的重要标记。金沙太阳神鸟金饰更是金沙蜀人直接供奉给太阳神的最好的祭品。

玉琮( 图片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网)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宗教文化的推动下,古蜀人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加强烈的太阳崇拜和祭日文化信仰。至今仍在传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民歌,古蜀民众祈日、盼日、护日的神话,无不传递出蜀地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心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摘编自《神鸟起舞:金沙太阳神鸟与太阳崇拜的文化解读》何一民 等/编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