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间】王串场情结
林希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6日 01版)
【烟火人间】
天津市河北区的王串场,是一处劳动人民居住区,始建于1952年。新中国成立,社会经济生活稳定之后,人民政府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劳动人民建房。经过几年时间,王串场居民区建成并扩展。
王串场最先建起的居民区,街名真理道,最早迁进来的居民,都是对国家早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市级劳动模范集体起重队,就分到了王串场的第一批新房。
起重队原名脚行,以人力搬运超重物件的劳动者,都属于脚行。解放后,改名为起重队。新中国成立初期,起重、运输工作最是繁重,那时代没有吊车,没有超重机械,五六十吨的设备,就是靠起重队劳动者用肩膀上的一根绳绊,一步一步搬运移动的。
真理道最早的一家住户,赵爷,老起重队的,特级劳动模范。建设天津钢厂时,20吨天车吊装发生事故。起吊天车到达高度,90度转动,对角线大于长度,卡在空中,总指挥紧急吹哨,停工,全员撤出,天车悬吊在半空。市长亲临现场办公,公安局紧急摸清天津老脚行名家,立即将他们请到现场“会诊”,赵爷名列其中。
市长陪着赵爷走进空空的大车间,赵爷抬头一看:“哎呀,外行了。”
“怎么办?拆掉刚刚建起来的车间厂房吗?”
“我看,也许能有办法。”
“赵师傅,争取时间,20吨的大家伙悬在半空是要出事的。”
“我试试。”
“不是试试。就是你了。你说要什么条件吧!”
“18个人,由我挑,别人谁也不许进现场。各位领导,回你们的办公室,有了情况,电话报告。”
“好吧,什么报酬?”
“一个工两块二,中午每人半张大饼半斤酱牛肉,下工一人一盒‘恒大’(香烟)。”
“你个人有什么要求?”
“我个人?没有这个规矩,多拿一支烟,祖师爷把我踢出家门,断我的本业。”
几位领导回到办公室,万般紧张地守着电话机,水也不喝,饭也不吃。直到下午3点,电话铃响,天车平安落地。唉呀呀,钢厂建设的第一场庆功会,就是在20吨天车下边举行的。
起重队师傅,每人分到王串场的一套住房。
赵爷老了,赵爷的大儿子小赵出任领班,起重队业务更是繁忙。
一天,老赵爷听说师兄弟老五伯病了,提着两瓶直沽高粱去看望老搭档。老五伯见到赵爷,感动得不得了,嘴角哆嗦着说不出话,老赵爷说:“小赵那孩子刚接班,你多关照着点。”没想到老五伯听了这话,竟然呜呜哭出了声。
说了许多安慰的话,老赵爷告辞,老五伯的老伴送出来,告诉老赵爷:“别说了,老头子心里有点别扭,干活的时候让大侄子着急了。”
老赵爷对儿子的“德性”最是了解,立即去别的老朋友家打听究竟。晚上,在朋友家喝了二两酒的老赵爷大步流星回到家来,一脚把门踢开,冲儿子大喝一声:“跪下!”
按着老规矩,小赵跪在了炕沿儿上。
“爹。”
“呸!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爹,老五伯……”
老赵爷不听儿子解释,挥手就给儿子一个大脖溜:“老五伯那是我师兄弟,那年法租界电灯房立大烟筒,若不是老五伯,我命没了!”
突然,呼啦啦涌进来十几个起重队伙计,齐刷刷跪在老赵爷面前。“赵爷,那件事,不怪小赵师傅。两手保着大绳,小赵师傅举起的小红旗还没放下,老五伯就松下一只手,伸口袋里摸烟卷,换了别人,小赵师傅早捡块砖头砸过去了。小赵师傅知礼法,他就是冲着老五伯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
老赵爷气消了。桂顺斋买二斤“小八件”,和儿子一起看望老五伯。老五伯请老赵爷父子落座,老伴送上一壶茶,不等老赵爷说话,老五伯先说了:“大侄子没错,工作上不能讲情面,就算我是上一辈人,到了场面,我……”
老五伯还要往下说,老赵爷打断老五伯的话,抢着说道:“五伯伯是看着他长起来的,这孩子就是这狗脾气。”说着转身又冲着小赵师傅说:“这是遇见你老五伯了,换个暴脾气,瞧不蹦下来给你来个‘德和勒’。行了,让大侄子给你鞠躬赔个礼……”
“不能不能,咱们都是真理道老住户,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我现场走神儿,大侄子批评得对。只是,往后你不能那样狠狠啐唾沫,得罪人呀。新社会干起重,咱是文明人,你瞧瞧咱们真理道这房子,厨房自来水,文明人家了!别走了,你五婶三鲜卤打好了,面条也下锅了。”
真理道讲真理。任何事,都得按着真理办。
临近春节,王串场家家户户准备家宴,这是各显身手的烹饪大赛。
年夜饭,是一家人围坐一起的团圆饭,到了王串场,成了一次新老住户团拜的社区盛会,仪式隆重,气氛热烈,团结和谐。少一辈的家宴,安排在年前,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每天一户。除夕当天,各家自己团聚。大年初一,任何人不得安排,在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家聚首拜年。酒敬一巡,听老前辈数说一年来的功过,小辈人之间有什么过节儿,当面说清楚,握手行礼,干杯,和好如初,明年共同进步。谁家明年操办什么大事,早早做出安排——王串场传统,任何一户婚丧嫁娶,都是大家的事。老前辈家的家宴,老规矩,一家带一个菜。老前辈年高体弱,不能为过年累着,儿子在武汉参加长江大桥建设,带着对象回天津,让孩子们逛逛天津卫,饭菜的事,大家分办。
吃过一圈春节家宴,初四上班,回厂聚首,第一主题,评论今年谁家的饭菜成色高。那一年,评比出来,第一名,老师傅家的螃蟹面。师傅老家七里海,天津往东40里,一片汪洋大水塘,盛产鱼虾贝蟹,七里海人家每到入秋家家都养一缸子蟹。子蟹,长不大,临近春节,也只有“老钱”大,此时的子蟹,最最肥美,双层的蟹膏,醇香无比,老天津有道名菜就叫银鱼子蟹。老师傅家的螃蟹面,蟹肉跟面和在一起,擀成面条,蟹皮煮汤,酒后上桌,每人一碗,碗底一份蟹膏,一缕面条满满一碗蟹汤,哎呀,吸一口,全屋惊叹。“老嫂子,再来一碗!”
第二名、第三名……各有特色,张家的元宝肉、李家的小酥鱼、王家的海鲜豆腐……陈奶奶家的清汤白菜,说是准备了五六天,把每根菜叶的筋抻出来,还不能伤着白菜的外形,出锅盛在大海碗里,原样一棵大白菜,从外及里,没有一丝菜筋。多大的饭店也烧不出这道大菜。
王串场拆迁,起高层,老住户的条件是,将来的高层建成,不能拆散老邻居。
有一种心境,叫王串场情结。
(作者:林希,系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