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家书的重量‖徐钥

作者:徐 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3 12:19:48 浏览次数: 【字体:

家书的重量

徐 钥

如果单从实际重量来看,一张纸,捏在手里轻飘飘的,是没什么重量的。但是,如果不只是实际重量呢?我们都知道,一种东西若是被赋予了某种意义,成为了情感寄托,那它的重量,不仅是称重机器上显示的冰冷的数字,更是情感的重量。

若是那张纸,上面是有文字的,上面的文字彰显着这是一封家书呢?若是这封家书,还来自不和平的年代呢?古时便有诗道出了它的珍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或长或短,薄薄的纸上的文字,或端正或豪迈,或清秀或飘逸,风格有所不同,但一致的是字里行间满是真情流露。这样的纸,这样的家书,充满着特殊意义,仅是一封,便让人动容,更别提由多封家书组成的一本书了。当看到那本《品读红色家书》时,仅仅是看到封面,还未翻开,我的内心便有些沉甸甸的、说不清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只觉得很复杂,也许是光是这短短几字便让我隐约感受到了历史的庄重感,随之而来的是对前辈的敬意,对家书内容的好奇……

翻开,密密麻麻的字,总归是一个情字,但一个情字又怎可概括?对祖国的情,对爱人儿女的情,对父母的情……浓浓的情,说不尽的情……

他们对祖国的付出,让我想起了那句质朴的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觉在写给妻子赵云霄的信中提到“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想,先辈们基本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吧,所以如此坚定地走下去……我慢慢地翻下去,读了不少先辈的信。在我读到他们的信时,感受到的都是无悔,为祖国和人民牺牲无悔,为信念付出无悔。

当然,先辈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除了对信仰的虔诚,我从信中自然也能体会到他们对家的爱。在信中,他们诉说自己的思念和爱意,讲自己的经历,讲讲家里的事,宽慰家里人保重身体,询问家里的近况,也讲讲自己的近况。若是写给子女的,还带着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也许是因为在宜宾学习,而先辈赵一曼正是宜宾人,所以当我读到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信时,更加感受到了触动。信中写着“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以及另一封的那句“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写下这两封信时,她正在从哈尔滨被押往珠河的火车上,即将就义。在生命的末尾,她仍然挂念着祖国,挂念着孩子。

一本《品读红色家书》读下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先辈们家书的细致和朴实,触动着人的心房。纸张被手指轻飘飘地翻动,但心却重重落下,里面的家书承载了太多意义,上面附着当时那个年代的特有痕迹,是情感羁绊与寄托,也是精神指引。

END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徐 钥(宜宾学院文艺学部2021级4班汉语言文学专业,蒋德均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