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壮哉马老‖王敦贤

作者:王敦贤(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22 20:06:30 浏览次数:279 【字体:

壮哉马老

王敦贤

我14岁时便有幸认识了马老。彼时,马老正值盛年,与“老”尚不沾边。

那是1962年夏季的一个雨天,早饭后,南江县城的机关干部和南中的师生打着伞,戴着斗笠纷纷涌向川剧场。我当时在川剧团做艺徒,见这情景,便向人打听,被告知:马识途报告会。占地利之便,我挤进前排端坐。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马老在报告会上的开场白:“下雨天留客。今天本来是要走的,半夜下起了大雨。冯俊彪同志(时任南江县委书记)要我今上午给大家讲讲《清江壮歌》,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讲讲吧”。

1966年3月出版的《清江壮歌》(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

《清江壮歌》是马老以革命烈士何功伟、刘惠馨(马老的妻子)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书稿杀青后,先由《成都晚报》连载,后经《四川文学》《武汉晚报》连载,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几家省台连播,在全国,尤其是四川、湖北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是亲身经历,加之又写成了小说,马老连提纲也不用,从找女儿开始娓娓讲述起来。

整整一个上午,千余人的剧场内寂无声息,听众为马老的讲述深深吸引,无不为之动容。

再次见到马老时,已是19年后了。1981年,四川省作家协会(当时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在新都县新繁镇(现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龙藏寺举办了为期40天的文学讲习班,我作为达县地区的学员参加了。

一天,马老到讲习班授课,坐定之后,他开口便强调:“要问我怎样走上文学之路成为作家的,我必须先讲我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马老先简要讲了他参加革命的经历,然后,结合他自己的创作,重点讲了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数十名学员听讲,马老当然不可能认识我。

与马老面对面地交谈,已是1989年年末了。那时,我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主持、主编一套文学“处女书系”,社长杨字心认为这是一桩义举,带了编室主任曹礼尧和我到马老家中,请马老为这套书写一篇总序。马老当即欣然应允,与我们摆谈了一阵出版界的现状后,我们便告辞了。

几天后,杨字心老师通知我到马老家里去拿序言。马老交给我的是用电脑敲出来、打印在一张薄薄的公文纸上的文章。那时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不多,对五笔字型输入法,许多年轻人都视为畏途,而70多岁的马老却在娴熟地运用了,这实在令人惊叹!我谢过马老,把书序拿回住处细看。

这篇序题目为《雪中送炭》。先是指出了当时文学界乐于“锦上添花”的现状,继而赞扬四川文艺社出这套书是“雪中送炭”,文中还特地提到了我:“而且还有一位叫王敦贤的作家,甘心暂时放弃自己的写作,专门张罗这件事,筹措款项,到处奔走,也真算得是有心人了”。这使我深受鼓舞。

1992年,我调进了四川省作协,其后又接任秘书长,马老是多年的四川省作协主席,因为工作关系,我与他的交往便多了起来。那时作协的经费很紧张,有单位或企业给作协提供了帮助的(如提供场地、食宿为作协开笔会等),用什么回报呢?我们便想到了马老的书法。我每次去向马老索要,只要听说是作协的事,马老从不推辞,过一两天便叫我派人去取,受赠者得到马老的书法作品,自是喜出望外。

作协的工作,马老最为重视的是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植文学新苗”,是他一贯的主张。他在给一位作者的回信中谈到:“有很多有希望的幼苗,很可能还埋在荆棘丛莽之中,不得出头,或者被权威覆盖,冲不上来。一定要把这些苗子找出来,一棵一棵加以培植,施以阳光雨露,使之根深叶茂,茁壮成长”“一千棵苗子中能有一百棵长成好材,这一百棵树木中又有十棵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繁花美果,也算很不错了。如果没有去培植一千幼苗的功夫,便不能指望有一百棵成材和十棵善材的收获,这需要极细心和耐烦的园丁的关怀和扶植。”

马老不仅在各种场合呼吁、强调,还身体力行地做了不少实事。其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他与文学前辈沙汀老反复商议之后,提出在作协设立文学院的建议。文学院的主要工作为:选拔一批确有创作才能的作者,聘请为文学院创作员,聘期两年。到期除续聘的外,其余自行解聘,另外再聘其他作者。作者担任文学院创作员期间,原单位停薪留职,工资和差旅费由作协付给。川内中青年作者对这项建议十分拥护,中共四川省委也立即批准,并给文学院划拨了专项经费。

事实证明,设立文学院的举措,对助力中青年作家效果很好。1993年,四川省作协文学院更名为巴金文学院。

马老曾多次提出辞去作协主席的职务,让年轻同志干。我们都希望他留任,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年届八十时,马老在当年的作协会员新春团拜会上再次诚恳地提出:我这样的年龄,己不适合再任作协主席,应该由年轻的同志担任。后来,在作协的一次主席团会上,大家认真地讨论了马老的提议,一致认为“茅盾文学奖”得主王火最合适,因为他比马老年轻8岁。把这意见面呈马老时,马老连声说好。哪知王火老师却坚辞不受,理由是:我也是老人了,主席一职,应由年轻的同志担任。由于当时确实没有合适的继任者,无奈,马老只好继续扛着,直到90多岁才卸下这副担子。

马识途近照(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80多岁时,马老一只肾脏癌变,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出院后,我去他家中探望。马老告诉我:“为我这样一位高龄老人施行手术,主刀医生和助手们都显得有些紧张。我给他们说,我这条命在新中国成立前就该没有了,已经多活了这么些年,大胆做吧,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也莫关系。”

其时我己到知天命之年,阅人甚多,把生死看得如马老这般通透者,鲜矣。

马老的书法,隶中有篆,自成一体,求之者甚众。他曾在四川美术馆和四川省博物馆(2009年3月,更名为四川博物院)举办过两次书法作品义卖,数百万元所得,悉数捐赠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了“马识途文学奖”。

2022年6月13日,第八届“马识途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办。图为108岁的马老通过视频寄语获奖青年同学(图片来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马老学养深厚,著述甚丰。2021年107岁时,尚有新作《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面世。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图片来源:新华社)

少年负笈出夔门,游学京、沪、宁;青年寻求光明,重誓言,轻生死,以革命为职业,历经血雨腥风;壮岁投身国家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离休后仍壮心不已,潜心著述之外,栽培文学新苗,奖掖后学,使大批青年俊彦得以在文坛露其头角。

何其精彩的人生,何其丰富的人生!

壮哉马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敦贤(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