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论
-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6日 10版) 王连起1948年生,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古书画研究鉴定工作。主编有《米芾书法全集》(30卷)、《石渠宝笈》(40卷)、《唐寅书画全集》(3卷)、《赵孟頫书画全...
-
2020-12-26 活态的遗产 单霁翔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6日 09版)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单霁翔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书访谈录】 光明悦读:众所周知,您曾做了多年的故宫“守门人”。对于故宫内的一砖一瓦,您了如指掌。时值故宫营建600年之际,您出版了《大...
-
2020-12-25 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惊蛰﹄之醒 四川作家杜阳林长篇小说获《十月》封面推荐12月10日,国内重要文学阵地——期刊《十月》总第354期的封面上,两个重点推荐阅读篇目之一,正是四川作家杜阳林的乡土题材长篇小说《惊蛰》。在作品中,杜阳林将目光和故事,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川北偏远的一个小乡村。小说呈现...
-
2020-12-25 宁卖祖宗田 不卖祖宗言 四川方言里的气韵和乡愁在《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对语言文字的钩沉过程中,编纂组的专家们就考证出近50种四川当地方言。成都话、内江话、自贡话、达州话、雅安话、西昌话……每一种,都那般亲切。同时,那些因移民大潮席卷而来的陌生语言和腔调,也在岁月的磨砺和人...
-
2020-12-24 谢伏瞻:为国家写史 为人民立传作者:谢伏瞻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6期 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明德,当代中国研究所肩负着国史研究、编纂和宣传的光荣职责,发挥着“修史、资政、育人、护国”的重要作用。今天,当代中国研究所满载丰硕成果迎来建所30...
-
2020-12-23 【脱贫奔康】刘艳平 ‖ 将未来变成奇迹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脱贫攻坚增刊 将未来变成奇迹 刘艳平 时间,是日夜的交替,是季节的更迭,是流淌的长河,也是改变的力量。 贫困,是人类的痛点,是历史的顽疾,是治理者的心病,更是老百姓的梦魇。 当时间与贫困在中国相遇 , ...
-
“草根教授”的“底层写作” ——汤继强《改革开放中的成都:大城崛起进行时》读后 易旭东 喜欢经济学专著的读者,对中国经济学家“底层写作”文本的“理性之美”,属于灾难级的阅读体验,大多敬而远之。理性文本失去“再刷”可能,孤独地呆...
-
2020-12-21 【文艺】《七子之歌—澳门》背后故事:诗人含愤写成 作曲家一夜谱曲七子之歌——澳门 歌曲简介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作词,李海鹰作曲。字里行间中,无不展现了澳门400年的沧桑,以及中华民族对命运的抗争。2019年6月,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创作背景 1922年至1925...
-
2020-12-21 孙机:考古能看得见历史,也能望得见未来今年国庆节,孙机先生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即将由中华书局付梓,我去拜访他。老先生高兴地谈起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关于考古工作的讲话,还拿出不久前的《光明日报》读给我:“我...
-
2020-12-21 节气文化,宝贵财富润泽至今二十四节气里,冬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日子,它是一年阴阳两气转换的终点和始点。唐代,过冬至时大家要互相拜年。直到今天,江苏苏州一带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