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

文化评论

  • 每3秒就有一条非遗短视频上传,超1500万个非遗创作者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 非遗+短视频,让传统老手艺“破圈” 光明日报记者 董蓓   你会到偏僻的小山村观看一位花甲老人编竹筐吗?你会去遥远的古镇欣赏一位姑娘在院子里染花布吗?或许...
  • 作者:陈鹏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阿蒂克斯说:“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套用一下,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地了解鲁迅。但是,我们可以向鲁迅靠得更近一点。   鲁迅是“...
  • 作者:刘宜庆   “诸君的所以来邀我,大约是因为我曾经做过几篇小说,是文学家,要从我这里听文学。其实我并不是的,并不懂什么,我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1927年4月8日,鲁迅应广州黄埔军校之邀讲《革...
  • 作者:薛林荣   多年来,笔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以鲁迅先生为圆心的民国作家身上,他们之间的相识、相交与相离意味深长,其中“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比比皆是,大有意趣。   有一次,笔者见到鲁迅曾经发给姚克的饭局请...
  • 作者:刘朝晖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侧有一座纯白色的十层高楼,人们习惯称之为“大白楼”,也许暗含“白衣天使”之意吧。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坐落在北京城东直门内南小街的东边。据纪晓平教授回忆,大白楼是1958年建成的...
  • 作者:吴洪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   9月9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携手金砖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讲话。俄罗斯总统普京、巴西总统博索纳罗、...
  • 【读书者说】 钗黛重像的文化基因与文学创意? ——品读《红楼十五钗》中的视角与新见 曹立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红楼梦》通过人物塑造来体现华夏雅文化,应为古今多数读者的共识。但如何体现文化之雅,评论者往往见仁见智,...
  • 【光明书话】   作者: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吾观今之文章之家,每云我有避之一诀,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文也。夫才子之文,则岂惟不避而已,又必于本不相犯之处,特特故自犯之,而后从而避之。……犯之而后避之,故避...
  • 作者:尹亚利(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希腊研究中心主任)   不久前,“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展览在中华世纪坛开幕。人们所熟悉的埃及文明,一般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开始,历经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等时期,到公元前后结束。法老、...
  • 作者:南帆(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社科院研究员)   什么是“梗”?这是一个什么“梗”?两种询问方式立即显示出询问者语言身份的差异。一种询问来自网络语言外部,询问者不得其门而入,网络领域的奇特方言...
首页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尾页 共6691条信息/共670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