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

文化评论

  • 作者:赵连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20世纪是我国学术发展成果丰硕的时期,其中,沈从文的名字一定不会令人陌生。他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一幅幅湘西边城的秀丽美景、展示一个个淳朴真实的人物故事,同时深耕物质文化史研...
  • 作者:汤洪(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晚清七十年,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20世纪上半叶的楚辞研究在承继传统中不断嬗变与现代转型,开启了全新研究方法和视角,一直影响...
  • 作者:曹胜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诗经》所载乐歌,本为两周礼仪的用乐与歌舞的歌词,要对其诗义进行清晰的解读,需要回到历史现场,结合两周礼乐制度,从礼义、乐义对其施用场景进行还原,方才能够理解诗之本义。受长期的经学阐释遮...
  • 范军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9日 11版)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学人小传 曾祖荫,193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文艺理论家。1949年考入益阳地方干部学校,1950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益阳军...
  • 【新展大观】   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小燕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对今天的人们而言,铜镜如同方方圆圆的窗口,透过它们,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和审美情趣。   日前,由湖南博物院策划的“方圆之...
  • 【文化评析】   作者:李广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
  • 【艺术手札】   作者:莫晓松(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在此前举办的我的个人画展上,以工笔花鸟为主题的“素心蕴美”部分有四十多幅作品,是我习画三十年来的创作主线。我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探幽析微,追摹宋元,...
  • 【学人谈】   作者:甄忠义(河北美术学院校长)   写意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弘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壮大写意绘画的创作队伍,是中国写意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下美术院校人才培养所应致力的重要方向。 鱼鹰小舟(中国画)?林风眠 ...
  • 作者:于园媛   白菜之名,平淡无奇,似乎看不出惊人之处。但典籍中记载,白菜古称“菘”,其名可谓雅致,其节不失高雅。据《本草纲目》记载,根据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
  • 作者:许馨仪   转眼之间,又到冬季。春夏的鲜绿早已不见踪影,秋日的绚烂也逐渐凋零,不多时日,大地将再度银装素裹,严寒的天气也不再适合画家们长时间的写生活动。然而,就是这样的冬季,却为印象派画家们提供了最好的主题——冰面对蓝...
首页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尾页 共6042条信息/共605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