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 民生】大国粮仓心向党 二十一载新征程‖顾雨熹

作者:顾雨熹(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07 20:34:0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国粮仓心向党 二十一载新征程

顾雨熹

一、引言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每当忆起这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词中描述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在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一群出生于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围坐在象征富足的谷堆旁边,听着经历过旧时代的妈妈回忆起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难日子,借此让孩子们知道现在新中国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歌曲主旨在于忆苦思甜,其中描述的新旧社会中人民的生活对比强烈,代表新生活的“高高的谷堆”就是储粮的具象化表现之一。

“谷为民命”,丰富的储粮是个人、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它不仅满足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需要,金灿灿的“稻菽千重浪”、暖暖的稻花香,更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安稳。“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对国家而言,粮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历朝历代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早在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已作出这样的论断:“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足见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中储粮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强柱石(图片来源:新华网)

二、粮食安全内涵的演变

粮食安全的内涵并非是单一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几经演变。

1979年粮食大会上首次提出以“消灭饥饿”为主旨的粮食安全概念,要求粮食的数量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此后4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的概念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涵,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不但要人人都“买得到”粮食,也要人人都“买得起”粮食。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未来有了更高要求。1996年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再次对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表述,提出三个要求:总量、价格和质量。粮食安全不但要满足所有人吃饱的生存需求,也要保证人人都能买得起,同时还要保证粮食的营养和安全。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粮食安全状况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尽管粮食安全于国于民都非常重要,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更是突出。

当时的中国由于长时间受到战争的创伤,以致饥饿和贫穷的阴霾笼罩了华夏大地。当时,大部分土地、大型农具和生产资料被地主占有,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产量低,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阻碍。还有一些不法粮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扰乱粮食市场供给,引起社会动荡。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吃不饱也买不起,更别说还要兼顾粮食的营养和安全问题。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发表这样的观点:“由于中国人口过多,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里,在一穷二白的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依然带领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砥砺奋进,以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和勤劳智慧,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最终不仅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更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优质的中国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已为全球粮食安全、贫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储粮集团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神圣使命。中储粮连续12年高效执行国家政策性收储等调控政策,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维护了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2014年中央和国家多个部门联合调研指出:“中央建立中储粮垂直管理体制的决策是正确的,利用市场手段、通过企业化运作保障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的轮换机制是成功的,中储粮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四、中储粮

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一)全力守护大国粮仓,保驾护航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的基本内容是粮食总量的问题,要能满足所有人都吃饱的需求。2021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更可喜的是,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17连丰”,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超1.3万亿斤,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无疑是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意味着粮食安全的基本问题“量”的问题得到解决,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虽然我国粮食“17连丰”,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我们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粮食储备调节问题作过深刻阐释,提出“设立常平仓是我国的传统,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储粮一直坚决履行管好“大国粮仓”的政治责任担当,积极发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中储粮直属企业仓(罐)容总量达1800亿斤,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

(二)宏观调控粮食价格,保驾护航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对粮食的价格也提出要求,需要保证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买得起,让“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情况不再发生。作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力军,中储粮集团公司接受国家委托执行政策性粮油的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发挥稳市、恤农、备荒的三大作用。确保粮价稳定,走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高效、有力、规范地落实宏观调控,保证广大种粮农民卖得出、卖得好,国内粮食基本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市场粮价不大涨、不大落,维护国内粮食大局和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2020年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和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却依然保持稳定运行态势,使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这与国际粮价大起大落、频繁波动形成鲜明对比,不但体现了我国对粮食安全维护的能力,更体现了“中国之治”对比“西方之乱”的优越性。

在保障粮食随时“买得到”方面,中储粮发挥粮食仓储的网络优势,其直属库遍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重要粮食主产区、物流节点、重点销区布局合理,拥有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的粮食收储物流网络,保障粮食供给顺畅。在各方面持续彰显调控主力军的作用,做国家最可靠、最有力的调控载体。

(三)科技严把粮食质量,保驾护航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群众对粮食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解决好“量”的问题,同时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不仅要解决“吃得饱”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吃得好”和“吃得放心”的问题。换句话说,人民群众也越来越重视粮食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这对粮质的检测和储粮的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0年12月11日,中央储备粮鹰潭直属库有限公司31号粮仓内,粮食保管员李晓芳在粮仓忙碌(王昊阳 摄,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储粮人用创新引领技术发展,积极研发、应用储粮新技术、新工艺,科技储粮水平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中储粮参与研发的“四合一”储粮技术,整合能实时监测粮堆温度变化的“粮情系统”,能对粮堆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的“机械通风”技术,能高效、安全杀灭储粮害虫的“环流熏蒸”技术,能及时降低粮堆温度的“谷物冷却”技术为一体。“四合一”储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综合应用率达100%。中储粮积极利用新型储粮技术,包括氮气气调储粮、内环流控温储粮、空调控温储粮、智能通风、粮情检测、膜下环流通风、环流熏蒸、粮面压盖等。应用科技的力量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

2019年8月25日,中储粮襄阳直属库的职工在粮库内进行粮情检测(新华社记者杜华举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五、大国粮仓心向党

奋进伟大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处处都是新气象的新时代,粮食安全作为一个战略主题永不褪色、历久弥新,也对中储粮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敦促着中储粮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改革创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推进储粮工作,丰盈华夏粮仓,端牢中国饭碗,在新的征程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顾雨熹(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