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成都: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1-08-15 14:00:19 浏览次数: 【字体: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小路

  “对成都的故事了解越多,我越热爱脚下的这片热土。”定居四川成都的毛晓兵,参观完成都博物馆后,觉得自己第一次与这个城市有了深度交流。

  “泡博物馆”逐渐成了毛晓兵生活的一部分。他发现,成都有那么多博物馆,博物馆里藏着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每一个博物馆都让他沉浸其中,每一个故事都让他不舍离去。

  目前,成都已有博物馆16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0家、国家级博物馆20家。博物馆总数全国第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一、博物馆质量上乘的骄人成绩,让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遍布城乡的博物馆,不仅成为成都的城市地标和文化符号,更成为无数“毛晓兵”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缤纷的世界藏进博物馆

  世纪之交,成都西郊的金沙遗址初露头角,一举将成都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在这座考古遗址上兴建的博物馆,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最大限度保证了遗址的完整性。20年来,来自海内外的无数观众在这里看到了中国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祭祀礼器最为丰富的古代遗存。

  博物馆是一种能将地域文化浓缩并集中展示的重要场所,人们走进博物馆,便与这座城市发生交流。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人们在博物馆里,找到了略显神秘的城市起源和延续不断的城市文脉。

  不止于此,历史悠久、地广物博的天府之国,更将它的奇珍异宝珍藏在五花八门的博物馆里。

  “好情怀需要好政策,成都是较早出台给予民办博物馆补贴政策的城市。”成都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负责人说。

  成都出台系列政策,在全国率先将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财政预算支持,目前每年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资金稳定在1300万元以上,近10年仅文物部门专项资金就已经累计扶持非国有博物馆1.1亿元。

  华希昆虫博物馆是国际公认的收藏中国蝴蝶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崇州天演博物馆藏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和海百合化石;彭州蔬菜博览馆的“种子银行”,把2000余种种子做成了艺术品。在蜀锦织绣博物馆,小花楼木织机仍在现场手工制作蜀锦;在川菜博物馆,无数游客都曾搅动过那一排排豆瓣酱缸;在建川博物馆聚落,游客还可住下来,感悟厚重的历史……在优厚的政策支持下,一大批有特色、有情怀的博物馆成长起来,成为无数爱好者的天堂。

  “成都不仅有可以看的历史馆,可以玩的科普馆,还有可以吃的川菜博物馆,在成都生活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学古文字学的卞超毕业后进入一家博物馆工作,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幸福创造者”。

  把精彩的馆藏故事讲精彩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藏品走出仓库、走近群众,用更好的展陈方式,努力缩短观众与陈列展览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展览“活”起来、观众“动”起来、场馆“热”起来。

  成都博物馆2016年开馆以来,不仅呈现了一个个高水平展览,两次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更引领了成都人排队看展的文化新风潮,疫情前每天接待2万人次,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以往需要反复调整角度才能避免重影的展柜,现在变得格外通透,玻璃的存在感几乎为零。”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后,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第三展厅近日重新与观众见面。低反射夹胶玻璃的应用,带来近乎“裸展”的观展体验,这让金沙遗址博物馆摄影志愿者顾娟十分惊喜。

  成都人还可以不时做客杜甫草堂博物馆,感受千年的诗教传承。今年4月,始建于元代的草堂书院在杜甫草堂博物馆重建完成。

  “首届草堂读杜青少年诗歌培训班一开班便受到火热追捧,不仅孩子们想来,许多成年人也留言想报名。”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说,杜甫草堂是成都诗歌文化的符号地标,也是蜀都诗意生活方式的承载地。重建完成的草堂书院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有意境的城市阅读空间。

  一个个博物馆的跨越式进阶,正是成都文博事业飞速发展的缩影。成都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负责人说,成都的博物馆不断改善展陈设计,用藏品讲好成都故事,逐渐演化成为城市的新中心、新门户和新客厅,成为传播天府文化的重要窗口、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高地。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成都全市博物馆当天预约观众量超过27.6万人次,是平时日均接待量的4倍以上。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市内博物馆有超过300个基本陈列,年举办临时展览超过220个,实施青少年教育活动超过2000次,年参观人数达2550万人次。

  把博物馆送到群众身边

  天府广场人流如织,在其周围,成都博物馆与四川大剧院、四川美术馆等众多文化机构林立,如今这里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会客厅”。对于游客而言,这里就是了解成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

  博物馆的可达性也是成都文博事业发达的重要原因,6家国家一级馆有5家都在交通便捷的繁华市区。在成都街头,经常可见拖着行李箱逛春熙路、太古里的人,博物馆门口也常常排着背着旅行包的游客。

  来自西安的10岁男孩王语涵是一个“航空迷”。今年暑期,他来到成都,最重要的一个参观地点就是成都立巢航天博物馆。

  “我们把显示度和可达性作为选址的首要因素,把博物馆开在了商业综合体里面。”坐落在成都环球中心的立巢航天博物馆,是成都首家航天主题博物馆。该馆负责人杨培萌说,从2019年试营业到现在,这家民营博物馆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当初做博物馆是出于情怀,这里有成熟的文化消费者,这是我们能活下来的原因。”杨培萌说,该馆一天会开放两次公益讲解,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飞机和航天知识。

  无论是把展览办到网上,还是把馆舍开进商场、社区,成都的博物馆早已突破专门的建筑边界,深入到城市末梢、群众身边。居民不必专门安排时间、专门收拾心情,随意闲逛都可能“撞”进一个博物馆。

  在石人南路社区相机博物馆,居民不仅可以欣赏到世界第一台自动相机,还能看到白求恩用过的同款相机;在二仙桥街道报纸博物馆,居民可随时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报纸1.5万多种近5万份;在洗面桥横街社区,一位收藏家用300余张古床打造成酒店式博物馆,可免费参观,也可入住体验……

  2020年,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博物馆是其中“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的重要内容。按照规划,成都博物馆数量将在“十四五”期间再翻一番,超过320座。

  “博物馆与城中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成都市文广旅局博物馆处负责人说,没有门槛的博物馆,不仅让居民群众增长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精神上的归属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承载。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9日 10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