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与辉煌发展的宝贵经验

作者:陶希东(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布时间:2021-06-25 09:00:19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陶希东(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纵览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成就,提炼总结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宝贵经验,对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更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信仰,是不懈奋斗、持久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一点在1921年建党之初就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一直贯穿于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之中。20世纪初期,中国深陷存亡危机,正是胸怀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负民族解放的理想,使一批先进革命青年走到一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革命时期,无数英烈战死沙场;和平年代,无数楷模忘我奉献,都是为国为民的信仰、信念、理想使然,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始终坚持中国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思想保障。一个政党要担负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始终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中国现实,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原创理论,反映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指导我们党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这些重大理论,指导我们党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不断创新,科学推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的全面发展。

  始终强调为民造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愿景,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党群关系、人心向背,关乎一个政党执政发展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愿景下,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半条被子”等等,都是党和人民鱼水关系的生动写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更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如今,我们党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始终强调时代意识,清晰认识、准确判断形势并及时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与时俱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综观党的百年历程,面对一个人口大国,国内形势复杂多元、国际社会风云变化、社会结构急剧变动,整个发展环境异常严峻复杂,如果党的领导稍有不慎、决策不当,就会给革命、建设带来巨大损失。但实践表明,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清醒,党中央以强烈的时代意识,对世情、国情、党情及各领域风险变化适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成功化解了各类困境挑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论断及决策,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俱进,推动跨越式发展,不断走向世界国际舞台中央。

  始终强调自我革命,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保持党先进性、纯洁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一个人数规模庞大的政党,难免会面临决策失误、脱离群众、发生腐败等组织治理的挑战,能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正确性,就成为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和自我建设的锤炼史,一方面,通过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会议,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纠正错误,在一次次纠错中不断开拓新局,积累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和能力;另一方面,在任何时期,始终刀刃向内,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整风运动”“两学一做”“八项规定”等持续跟进,锤炼了一大批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执政为民的优秀领导干部,净化了党内生态,强化了基层组织堡垒的战斗力,确保了任何时候都“打不垮、压不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各级党组织成为中流砥柱,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党的严密组织体系的组织力、行动力和战斗力。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