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身在尘宇 心归素简——读刘鹏凯先生的《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 蒋德均
身在尘宇心归素简
——读刘鹏凯先生的《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蒋德均 肖榆慧
心是“灵魂”,是内在一切涌动和力量的集合。这里的“心”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这并不难理解。鹏凯先生将它比喻为“树”,而且是一棵开花的“树”。记得余秋雨先生也写过《生命是一树花开》,这里“树”象征着一个生命的成长。心理学大师荣格在其《哲学树》里也用过“树”这个原型,并对此展开过论述,认为“树”这个意象甚至展现着一个家族的集体意识,是承载着关乎时间和记忆的具象化产物。
近日,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企业家刘鹏凯先生的散文集《心是一棵开花的树》,该书内容驳杂,见闻广博。但总体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单元,即年少趣事和风土人情,游记见闻纪实以及企业管理的感悟。前两者分别作为大树的“根”和“枝桠”滋养和塑造着作者的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根”流淌而来的质朴让他开朗而持重,伸开的“繁枝茂叶”让他触及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加广博而坚定自信。而在企业管理中也受此启发,成为了一个有胸怀有情怀的企业家。本文将从这三个不同题材单元展开鉴赏,写下我的阅读感受,以就教于方家和鹏凯先生。
追 忆
在回忆性的散文里,刘老先生笔下的童年趣事和风俗人情写得风趣又可爱,取材琐碎但生活味十足:有搓澡、剪头、做馒头等等。作者习惯用今昔对比,书写一种无奈的怅惘。如在《洗个元宝澡过年》中,对年少时的一个旧有习俗即“洗元宝澡”作了详细描述,以前的澡堂和现在的澡堂大相径庭,以前“浴室简陋”“环境局促”,现在改良得“富丽堂皇”“便利商务”,但作者却感受到了“越洗越脏”,颇有些“居士本来无垢”的意味在。而在《黄苗馒头》里,以往“做馒头”的工序琐碎不已,但一大家子忙碌而快乐,琐碎而充实,如今虽各有大好前程,却难以再一起体会“做馒头”的乐趣与温馨。
这些故事仿佛在平实的叙述中静静地流淌,真切和质朴的语言给人以极大的真实感和生活味。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擅长用俚语、俗语和谐音字,增加了趣味性,保留原生态。例如在《馒头里的故事》中描写做馒头的学问大,便用了“樱桃好吃树难栽”的俗语,掉了头发在馒头上便有“从头发起”的趣言,母亲教育的“做馒头是一年的开始,不蒸馒头争口气”以及“蒸蒸日上”的语义双关……这些在行文中出现的频次极高,让人体会到一种在场感和趣味性。
当然,这些回忆的事和人交互叙述,叙事是抒情的引子,为抒情作铺垫。如“做馒头”的过程是总是和母亲一起的,刻画的也是勤劳充满智慧的母亲形象。再如《半个“黄中”人》里,也是描写大哥和那些风华正茂的岁月。而在《花园桥下那片河》,则集中体现了这个特点,曾经的花园桥这一地段物资充盈,熙熙攘攘全是人群,各类工人在此间奔走,间或有童年和小伙伴的抓虾趣闻,这些都为了给抒情奠定一个坚实基调。
而那些具有时代记忆的传统手艺人也成为书写对象。如《红鼻子哥哥》里做烧饼的红鼻子哥哥,《洗个元宝澡过年》里的搓背哑巴老爹……这些零零散散的童年记忆,是生命成长的养料和个人最难以抹除的底色,而那些共有的集体记忆通过朴实的笔触记录下来,虽无藻饰,却令人动容,成为色彩斑斓的生活之和源遒劲有力的生命之根。
游 记
保罗·索鲁在《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中写道:“旅行是一幕消逝的场景,一场孤独的旅程,沿着变形的地理棱线,进入全然的遗忘……然而旅行书恰恰相反,孤独者回归日常生活,绘声绘色地描绘他用空间做实验的故事。”这本散文集《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大半部分都是游记,作者用自身独特的语言记录着他的旅行经历和旅行故事。刘老先生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家,在企业业务联系、同行参观、学术交流的同时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领略到了许多异国风情。这些部分描述的见闻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和游历体悟。
首先,此类游记散文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异乡的“他者”对本地文化的探求。在大部分游记体散文里面,都有作者和本地人的对话,其实就是作者的本土文化与游览地的异地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例如在游川藏时出现的阿贵、阿琦,就是当地的导游或解说员。在对游览地的独特文化描写的同时,更有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功夫茶的功夫》,在记录事件的过程中,通过密集的对话,完成了对功夫茶制作与传承手艺的描述;《崂山功夫茶》中,通过演示和沟通,完成了茶文化课的学习。这些都为不了解其中奥妙的“他者”,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普和传播。当然,不可置否的是,这样的科普与“他者”叙述会造成疏离感,但作者巧妙地找到了一座融入异乡文化的桥梁,那就是已有的记忆的相似性联想与联系。比如在《中国的比萨》中,写到南京的“必胜客”,追溯到意大利“比萨”时会自动联想到小时候的“黄桥烧饼”,自然而然在自己熟悉领域展开描写,增加了文章的亲切感和可读性。
其次,在更多的游记散文里浸透着一个企业家的独特趣味和独到见解。在选取名山大川游览时,多喜欢原始野性和充满挑战的地方。攀登险隘高绝的山脉,如武当山、郎木寺、西藏、恩施大峡谷……探索徜徉曲径通幽的百魔溶洞,深入原始野性的马塞马拉动物保护区,入住充分亲近自然的树顶酒店。而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在游览自然风光的时候,时时思考着企业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智慧。例如,在《美哉,马塞马拉中》,作者通过对捕食动物的战斗力对比,揭露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对野犬的攻击方式的感叹,自然而然延伸到企业发展需要抓住瞬息变化的契机。在进入现代文明,了解异国文化时,更时时不忘作为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与身份。《在拉斯维加斯“玩赌”》中,玩老虎机后及时止损,并感叹到保持清醒与适可而止,对于企业家的重要性。在《走马观花看韩国》中,从景福宫中细沙铺地的细节中,体悟到了企业需要注意的细节管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散文并非简单书写着企业竞争的技巧与策略,某些篇章更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企业家的人文情怀。在《马拉河边的沉思》中,一幕幕残酷野外图景,又让作者感叹到“人要顺其自然,活的简单一些。”而在《嵊泗捕鱼记》中,对小鱼苗产生了悲悯,从而指出现代社会所缺少“敬畏”的信仰。在《心的力量》中,登临黄山的旅途中,对照人生向上艰难的攀登历程的感悟……这些都给一个游走的企业家增添了一份回应生命和岁月的温度。这些游走的足迹,宛若这树庞大的“枝丫”,从远近山水和异国文明中获得阳光,不断扩展着自己的认知空间。
管 理
这一单元的文章,正如作者在后记里写到的那样,只有切身参与,不断摔打,才能有所体悟和提升。笔者身处象牙塔之中,对此并不了解,不知其中三昧,只能管中窥豹,简单做个归纳和阐释。
一个企业要塑造并拥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刘老先生在《经营自己的特色》里提到极具个性的营销就是特色,他用自己的黑松林粘合剂公司做了说明,其围绕“绿色营销”特点获得了成功。在《品牌的魅力》中写到了NBA这个著名品牌形象所缔造的商业王国。
在企业内部,要做好员工管理,提出并积淀了鹏凯先生独特的“心力管理”理论。在《面不等客》中,从和员工小吕吃面的细节,延伸到关爱员工和注意养成教育的学习。在《心力管理》里,提出了管理的第三个阶段或第三境界“心力管理”,它是一种引导员工自发做好工作的精神力量培养的管理理念,充满了对员工精神抚慰的人文关怀,例如在平日里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对除草活动中迟到的员工小蔡处理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喝酒》中,刘老先生利用出差机会和员工喝酒谈心,增进了相互理解,拉近了彼此距离。在参观宏昌胶粘带厂时,在看到“以人为本,以仁为本”的标语时的感叹:企业一定要成为员工温暖的家。在《企业是一座快乐的大舞台》中,更是提到一个企业要稳定发展必须赢得人心。《雨中的大红伞》,描绘了机修班的员工在心力管理实施下所展现出来的敬业精神。
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驱动力便是创新。《数风流企业,还看汉高》介绍了汉高不断变革的企业精神,并在可持续高质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花花之都看宏昌》中,作者在宏昌展览室里参观了样品库,感叹专利产品的科技度。企业的安全与责任是发展的内部保障。《在美国上了一堂安全意识课》中,作者参观了美国企业的警报系统,感受到了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责任》中擦玻璃的黑人小伙的责任感,也让其为之动容……
这类企业管理散文的文学性也许并不高,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备忘录,记录着刘老先生人生经历与企业管理智慧的火星,具有言语质朴但充满操作性的价值,是其企业家身份的完美印证,成为这棵生命之树苍劲挺拔的“枝干”。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李庄文化研究院负责人,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书剑创意写作坊主人。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建设。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已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5部、文化随笔集9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