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钟永新 ‖ 汤绍恩 厥功至伟的治水名家——《汤绍恩述评》读后感
汤绍恩:厥功至伟的治水名家
——《汤绍恩述评》读后感
钟永新
巴蜀地区古今所出奇人名士不胜枚举,各以不同胆略行识展现出个体生命在几十年间所能做出的事功伟业。笔者先后购有《四川古代名人》《四川古代科技人物》《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等书籍,读之每每为蜀地前贤的辉煌事迹而共鸣不已。
2020年承蒙张大千研究知名学者、方志名家汪毅先生惠赠《汤绍恩述评》(四川省历史学会和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参编),为以前所不知晓的明代水利工程家汤绍恩的人物评传,读毕感怀,略记如下:
一、水利贡献:三江筑闸到浙江海神
通阅本书,一如旧往延续汪毅先生的志书式写作风格,资料文献搜寻齐全,再加赴两地(绍兴、安岳)实地考察资料。内容分为缘起故事、系列述评、附录建议、文献辑存、影像图片等,阅后有助完整了解汤绍恩的经历作为,获得对此历史人物的初步印象,毕竟当下能让人倾力书写的传主应该具有独特不凡的人生印记。
出生于四川安岳县的明人汤绍恩,主要政绩在于绍兴为官时期的水利贡献,即修筑三江应宿闸,为治理水患而筑,让“内江外海”首次两分,以“二十八顺天应宿” 创意,被誉为“现存我国古代最大的水闸工程”“中国古代最早、最大、最著名的滨海大闸”。当时确乎造福民生社稷,才会深得民心被感恩至今,并留存多种纪念形式,如汤公祠、汤公路、汤公桥等,及后成为浙江宁海县海神庙“海神”塑像入祀,说明汤绍恩其人其事已被赋予 “神圣叙事”与“社会尊崇”的特定教化意义。
从序言《我的命水汪汪》可知汪毅先生当年在安岳县文化馆工作时,屡见馆外附近的汤公祠(今复建于安岳县圆觉洞内)触发关注,进而推动后来在文化事务及研究方面取得诸多开拓性的新贡献,成为工作鞭策的动力之一。
此外,本书给人影响尤深的部分是将汤绍恩比为“四川李冰”,集中体现在修建水利工程、主要功绩、后世纪念(荣誉)三方面对比论述,有助认识官员为何因治水会被史志列为循吏(指良吏、好官)的时代历史原因所在。
三江应宿闸今貌(图片来源:《汤绍恩述评》)
二、明代士风:书法气韵及文化心态
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科举制为主,不少官吏即以举人、进士身份出仕。作为读书人参加科举从小接受私塾教育,根基深厚,或精通诗文,或擅长书画,纷纷留下传诵一时的作品。
汤绍恩为明朝嘉靖五年(1526)进士,《汤绍恩述评》书里收录汤绍恩的书法七幅,文章六篇,其书韵雄浑有力、甚具风骨,其作或记寺祠、或述仪礼。文虽不多,也无专集,从中可领略到明代文人的心灵旨趣。
由此不禁想到明代四川广出人才,诸如西蜀四大家(杨慎、熊过、任瀚、赵贞吉),而蜀中以“才子之乡”闻名的富顺县正因为出现明代才子群体而知名。笔者所见的明代富顺人,如甘为霖、李元甫等,便与汤绍恩的宦海人生有不少相同之处,他们共同构成明代巴蜀人物的绚烂时空,这也是蜀地文脉需要继续传承下去的古风精神。
汤绍恩书法(图片来源:《汤绍恩述评》)
总之,汪毅先生新书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心血,承载了绍兴、安岳两地友人及研究机构的共同支持,堪称汪先生晚年精心打磨的又一力作,再次展示汪毅创作方法的借鉴意义,并从前言后记里可充分感受汪毅“寄情于文 亦抒其心”的内心波澜世界。
(2021年2月3日初稿,2月19日修订)
来源:山东水利
文/图:钟永新(钟子先生,自号釜溪散人,立身国学网编委会编委、人文频道主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