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书评】田闻一 ‖ 好在别开蹊径——简评《沃日河谷的太阳》

作者:田闻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著名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作家,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特聘创作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0 16:36:24 浏览次数: 【字体:

金川之战

《沃日河谷的太阳》王跃 里泽扎西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好在别开蹊径

——简评《沃日河谷的太阳》

田闻一

在清朝的270余年间,康熙、雍正、乾隆时期130多年,被称为“康乾盛世”。然而,康熙几次用兵,唯一的一次“阴沟里翻船”,是他对大小金川的征讨。据后来史学家们言,康熙损兵折将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那里碉楼林立,很难打。如书中描述那样:“大小金川及丹巴等地是一个千碉之地,碉楼林立,蔚为壮观。清人袁枚感叹:‘金川碉楼与天接,鸟飞不上猿猴绝。’”

四川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作家王跃、泽里扎西所著《沃日河谷的太阳》,就是以金川之战为引线展开、历史跨度很大。

《沃日河谷的太阳》王跃 里泽扎西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特点是,从金川之战到辛亥革命,都仅仅是作为时代背景、人物活动的舞台,着重的是勾勒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及典型性格及心理。显然,作家深谙长篇小说写作诀窍。

书中最重要的两个引线人物是才旺措美和蓉娘。他们,一个是当地土司骁勇善战的干将,一个是家居成都皇城的川戏名角。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也是神奇的;是金川之战,让这两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异族男女,鬼使神差地走到了一起。

金川县安宁镇乾隆御碑。乾隆皇帝两次用兵金川,平定金川后,乾隆钦定立下“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蓬州闲士 摄)

全书人物众多,人物命运复杂,故事情节发展很快。限于篇幅,这里无法将他们的命运展开。但特别值得一谈的是,全书一反那种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的模式,而是从人性复杂性的纵深去刻划人物。比如才旺措美的上司、特别是土司太太,一开始从里到外看不起、也抵制这个从成都来的“妖里妖气”的川戏名角蓉娘,而最后却亲如姐妹;土司太太对蓉娘百般照顾,临终之前,什么都不管,唯一心心念念的是蓉娘。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并非是传统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是更高的民族和解、和睦;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先进必然代取落后——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

金川风光(蓬州闲士 摄)

书中还有特别的亮点是,对这个地区奇美风光油画似的展现。这不是作家、艺术家、画家们去那里蜻蜓点水似地一掠而过可以达到的。请看这一段:

“天很蓝、云很低、草甸很宽、野花烂漫。羊在吃草、牛在溜达;有几只香猪在草地打滚,打着打着它们就长大了。但沃日河却永远也不会长大似的,像一条飘带在山谷里盘来盘去;细细的、弯弯的;躁动着,雨季变粗了,旱季又落下去,仿佛永远都长不胖。”

金川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仅是景物写实,更是一种生活哲理;看来在写实,其实也是虚实,是一种形而上。

这本书虽然进展快,跨度大,人物众多,纷纭复杂,但总体把握张弛有度,尽在掌控之中。掩卷思索,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脑海中不断地跳跃闪灼,让人思索,给人余音绕梁感:

“历史就是一条河。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的就是沃日河。阳光普照着这条千古不变的河流。它日夜奔流,荡涤了无数尘埃,也淘洗出一抹金子。”

金川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这让我不禁想起,2004年8月,甘孜藏族自治州举办盛大的康巴艺术节,主办方邀请了好些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其中有在西藏文学界工作多年,后调到北京任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马丽华;有后来作故宫博物院院长,时任颇有盛名的《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的单霁祥,他策划、推出的两个专刊——作为全国第四城的成都和最美国道线318线,可谓红极一时,轰动一时;还有从我们四川走出去,从雪域西藏走向全世界的著名音乐家罗念一,他那且歌且舞的《洗衣歌》长盛不衰;还有著名舞蹈家,创作出《快乐的罗嗉》的原四川省歌舞团团长冷茂弘等。我也忝列其中。这个活动的主要人物是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的王怀林。他曾在西藏昌都工作过一段时间,出版有《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等康藏方面的专著。他当时任甘孜州委常委兼州委宣传部长。他非常专业内行,会议结束后,领着我们一行人专门去了丹巴美人谷、小金,而且很深入。

丹巴县美人谷 (蓬州闲士摄) 

通过这些比较,我认识到,虽然同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但藏族与藏族之间有共性,更有个性。就说大体属于四川的康巴,既有西藏的雄峻,又有内地的清润,康巴汉子伟岸雄健。而置于河谷地带的丹巴、大小金一带,这里的藏族叫嘉绒藏族,从服饰、相貌、性格,他们与康巴藏族又有所区别。特别是作为美人谷丹巴的女性,俊朗飒爽,天生丽质,那是因为她们是西夏王族的后裔。丹巴每年都有一次选美。我们去时,金花、银花,都到富裕的南方去了;留守的花,以至不是花的花,也都有惊人的美。

丹巴嘉绒藏族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深入地进入一个个碉楼。这些雄踞山上的碉楼,无异就是一个个最好的碉堡,易守难攻,环环紧扣;每个碉楼相对独立,碉楼群之间又暗通款曲,碉楼下就是水,打起仗来吃喝也不愁。难怪当年清军败在这里。最奇的是,在碉楼里,要上上一层碉楼及至上碉楼顶, 爬的不是我们常见的木梯,而是用一根整木,在其间挖出几个浅浅坑的直直一根木梯。当地人沿着这种陡峭的独木梯上楼,易如平地,而我们不行。爬这种陡峭的独木梯,不仅要体力,身体敏捷,勇气,更要熟悉,掌握技巧才行。我们只能叹为观止。

丹巴碉楼(蓬州闲士摄)

我们最终是经过小金县,翻越四姑娘山回成都的。在小金县,王怀林安排我们有个小耽搁。其时,太阳暖暖地照着这个河谷地带,处于茶马古道要塞上的小金县城。县城看上去崭新、静谧、温馨,还有一种难得的繁华。但我知道,就在这里蕴藏着难得的文学富矿,稍经挖掘,写出一首诗、一篇散文,以至一个短篇小说不难。后来我就写出了多篇散文,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四川文学》等报刊。但是,哪怕最善于想像、最会编织故事的作家,也无法这样浅尝辄止地就能写出长篇小说。原因很简单,前辈名作家沙汀有句一语中的名言:“故事好编,细节难寻。”

俯瞰小金县城全貌(图片来源:微阿坝)

我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我一直认为这里没有一个长篇小说叙说这里,没有一本书表现,是一个文学空白。而今王跃、泽里扎西著的《沃日河谷的太阳》,填补了这个空白。有句话叫“一锄头挖个金娃娃”。把这句话用在《沃日河谷的太阳》上,我认为是可以的。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闻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著名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作家,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特聘创作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