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新书推介】 《走马锦城西》​带你“穿越”回明朝 玩转500年前“成都十景”

作者:张 杰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0-12-10 15:57:25 浏览次数: 【字体:

《走马锦城西》

带你“穿越”回明朝 

玩转500年前“成都十景”

张 杰

500年前的明朝“成都十景”长什么样?历史散文该如何写好?2020年12月9日上午,《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研讨会在四川省作协大院举行。四川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四川作家》执行主编黎正明主持研讨会。

《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是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任编辑、作家黄勇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2020年5月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黄勇独辟蹊径地从明朝蜀王文集珍品中挖掘出相关史料,真实还原了明朝中期时的诗意成都,填补了一项相关文化空白。

黄勇以明代十三个蜀王为经,以两任蜀王笔下的成都十景为纬,站在往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中,以史学的严谨、文学的灵性,解读了龟城春色、浣花烟雨、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墨池怀古、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岷山晴雪、昭觉晓钟等十景。黄勇多次实地走访明代“成都十景”中尚存的景致进行田野考察,利用既有的相关资料,加上蜀王文集中的诗词文献,结合自身的领悟,以讲故事的方式辅以散笔之意,写成此书。

在众多反映天府文化、成都历史文化的图书中,这也是国内第一本写明朝中期“成都十景”的历史散文作品。这本书在出版之前被出版方纳入成都天府文化书系,还成为2019年四川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本次研讨会上,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蒋蓝,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谢天开,四川日报文体部主任、诗人赵晓梦,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青羊区作协主席张中信,成都商报副总编辑章夫,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天府文化》主编庞惊涛,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四川文学》党支部书记牛放,成都市作协副主席王国平,封面新闻特级首席编辑张晓琴,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副会长潘鸣,以及黄红军、税清静、许永强、向仕才、冯国平、杜均、张炬辉、李心观、骆驼、冉杰等作家、诗人出席研讨会,分析研讨这部新作。

众人提炼出黄勇在这部作品里表现出的对历史史料的独特发掘、选题精到和有效的艺术表达,并对这部作品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小林因防疫需要未能前来,但也发来他的评论文章。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

“黄勇对史料的掌控和解读能力,非常到位”

黄勇作为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任编辑,同时也是一名实力作家。他是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网络作协理事,四川省青少年作协理事,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理事。著作、编辑(参与编辑)有10多部图书。伍立杨对黄勇在《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这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对史料的掌控和解读能力”,表示赞赏,“非常到位。”

这些年,读史热,写史热,持续多时。很多作家在史料的解读方面,受到唐德刚和黄仁宇等史学大家的影响。史学叙事,受到史景迁等汉学家作品中译本的影响。伍立杨认为,黄勇也受到这些作家和作品的正面影响。“在他的书中,能看到他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从第一手史料的解读上,他得到的判断和结论,稳健、从容、不惊不诧。”与此同时,他也对这本书进一步完善提出小小的建议,“古籍中一些数字,其实是虚指,并不是实指。希望作者可以进一步考察这个细节,继续完善。”

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蒋蓝:

这是国内第一本写明朝中期“成都十景”的历史散文作品

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蒋蓝:

这是国内第一本写明朝中期“成都十景”的历史散文作品。

浣花烟雨、市桥官柳、草堂晚眺……500年前的成都十景,你知道吗?中国大凡具有悠久历史的城镇或某个著名风景名胜区,文人墨客都喜欢归纳总结出当地的景观,命名为八景或十景,以此彰显当地的风土人情。作为具有两三千年历史的成都,“成都十景”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并得到确认,是在2011年。2011年4月17日,“成都十景·新十景”大型评选活动揭晓。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等入选。但是,这并不是成都历史文化中第一次“评选”十景。黄勇经过研究发现,早在明朝中期时,就已经有了“成都十景”的说法。提出“成都十景”的,是当时的蜀王们或者说是当时蜀地的上流阶层。

在《走马锦城西》中,黄勇充当了“考古”发掘者的角色,从在日本东京国立公文书馆的4部世界仅存的原版蜀王文集中,挖掘出了明朝两任蜀王描写成都十景(龟城春色、浣花烟雨、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墨池怀古、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岷山晴雪、昭觉晓钟)的诗作。

蒋蓝也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写作者,对于黄勇在《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中采取的写作方式很欣赏,“他实地走访十景中尚存的景致进行田野考察,利用既有的相关资料,并充分解读蜀王文集中的诗词文献,结合自身的领悟,以讲故事的方式辅以散笔之意,写出这部作品。这种小切口进入历史的方式,我非常赞同。书中梳理的几个东西很有意思。这本书应该是国内第一本写明代中期‘成都十景’的历史题材的散文化作品。”

从4部世界仅存的原版蜀王文集发掘到灵感

从诗句中体会和感悟蜀王的内心世界

2017年2月,4部世界仅存的原版蜀王文集,在日本东京国立公文书馆被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的胡开全先生首次发现。这是继明朝灭亡后,近500年来首次发现蜀王文集丛书,全中国各大图书馆都找不到任何一本的珍藏(除蜀成王朱让栩的《长春竞辰稿》外)。从清朝开始,许多学者四处找寻都难觅踪迹,认为4部文集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被毁了。许多权威文集,都只能遗憾地收录书名。

在日本发现的4部蜀王文集中,蜀惠王朱申鑿的《惠园睿制集》里面有一首《锦城十景》诗,还分别就龟城春色、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岷山晴雪、昭觉晓钟、浣花烟雨、墨池怀古十景各有一首诗,一共11首。而在《长春竞辰稿》中,朱让栩也一样写了这样的11首诗,只不过他概括写十景的诗名为《成都十景》,其中“菊井秋香”一景,他写为“橘井秋香”。

经过检索,清朝以来,在写成都的任何书籍中,都没有关于“成都十景”的记载,更没有专门写这方面内容的书籍,尚属空白。或许是因贵族与平民之间存在的审美隔阂,“成都十景”及两任蜀王吟咏“成都十景”的诗篇,没有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延至后世,甚为遗憾。不过,因4部蜀王文集的现身,得以让今人第一次知道,早在500多年前的成都,就已有“成都十景”的说法。通过两任蜀王的诗篇,今人可大致勾勒出“成都十景”的景致,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还原更为久远的诗意老成都,对于当今充分发扬天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唤醒了“成都十景”的优美景致

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深情拥抱

近些年来,书写成都历史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佳作甚众。写作者中既有李劼人、流沙河等响当当的名家,也有蒋蓝等当下的实力作家,还有无数民间文化、文学爱好者。在评论者王砅看来,《走马锦城西》“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走马锦城西》首次披露了明朝蜀王们描写成都风土人情的诸多诗句。

在明朝历史上,被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明朝唯一独居一省的宗藩,并且是为数不多的与明朝共生共灭的宗藩之一,显得非常特别,地位也很重要。但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保存至今的有关明朝蜀王的资料比较稀缺。正如四川省社科院陈世松研究员所说:迄今学界对于明朝蜀藩的关注不够,除对出土的蜀藩文物有所报道外,相关研究成果几乎付诸阙如。明朝的蜀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人集团。他们一辈子住在成都城的中心地带,也写了很多关于成都风土人情的作品。他们的独特视角,让成都呈现出不一般的风情。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蜀王们的大部分作品在中国境内消失了500年,让人无从得知他们是如何描写成都的。

《走马锦城西》从蜀王文集中首次发掘出写成都的诗句,让人大开眼界,得以从诗句中体会和感悟蜀王的内心世界。如蜀定王朱友垓的《郊行》一诗:“古木寒烟外,渔歌夕照边。落霞光闪闪,归雁影翩翩。晚稻如云熟,枫林似锦鲜。农夫收获罢,樽酒乐长年。”把当时成都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景况写得栩栩如生,也体现出了蜀王对盛世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走马锦城西》的选题精到,视角独到让章夫很是赞赏,“全书虽仅十余万字,却不是简单的‘十景诗’的注释和说明文,而是一次以特别的方式,召集历代各路诗人在成都的‘神仙会’——穿越时空的诗会与笔会。既收集了大量诗歌,又考据了大量史料,可谓曲径通幽,另辟蹊径,让读者在读文中读史,读史中读诗,怡然自得。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本上佳的文学历史随笔图书。”

此外,书中以史为铺垫,寓万物于历史肌理,也让章夫眼前一亮,“字里行间不仅体现出作者的考据功夫,也展现出作者的文史功底和写作功底。这样的厚实基础,在作者近年来深挖‘百家姓’姓氏文化的解读中,同样有更为准确的体现。诗、人、史,各种交融,浑然一体。”

在评论者蒲光树看来,这本书既是文学的,也是史学的,“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用灵动的文字还原了悠远老成都的诗意美景,唤醒了‘成都十景’的优美景致,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深情拥抱。”

《走马锦城西》出版方、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作家庞惊涛高度评价这本书,认为有文献和文学双层价值,值得大家推广。他还透露,这本书首印之后,销量很好,“再版的时候,我们考虑可用更大的开本。”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张 杰

来源: 封面新闻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