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再赴国家战 加快攀枝花文化建设——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一点体会
再赴国家战加快攀枝花文化建设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一点体会
米易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把握大势、统揽全局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决断,体现了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唱好“双城记”的深切期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四川省委以全会形式对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充分展现省委坚决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使命担当。中共攀枝花市委以全会的方式作出《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加快“两城”建设 争创省级新区 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指出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攀枝花再赴国家战略、勇担时代使命的政治责任,是攀枝花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能级的重大机遇,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抉择。在这一过程中,攀枝花应强化与成渝地区在三线文化、康养产业、康养科技、康养服务、康养人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让攀枝花文化与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内世界各族人民共享。
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定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攀枝花文化发展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市委《决定》指出,攀枝花强化与成渝地区在三线文化、康养产业、康养科技、康养服务、康养人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与成渝地区在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在教育、医疗、信息、文化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让成渝攀人民共享阳光康养之福。
2019年召开的攀枝花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对发展攀枝花阳光康养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5年,康养文旅产业产值、接待游客人次实现“两个翻番”,分别达到500亿元、5000万人次,基本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文化高地。
可以说,这一目标不但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而且与省委要求高度契合,是攀枝花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正确选择,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中央战略、省委决策精神,全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开放枢纽的信心和魄力。
攀枝花大手笔勾绘康养文旅产业发展蓝图,源于攀枝花这座“年轻的城市”,却有着“古老的传说”,更有着永远赓续书写的“不屈的精神”。因为攀枝花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一部文化的历史,一部能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史上注定辉煌的历史。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四百万年的蝴蝶人,与攀枝花近在咫尺,毫无疑问也是不可磨灭的攀枝花灿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境内的回龙洞、席草坪、格里坪等旧石器时期的洞穴遗址,及下湾、红星、何家坝、袁家堡、庙门前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均一一佐证了攀枝花是块文明的沃土,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这些远古的历史文化沉积,在上世纪60年代再度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三线建设的号角,使这方古老的土地崛起百里钢城、中国钒钛之都,铸造出了夹皮沟里的时代奇迹。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攀枝花又一次美丽蜕变,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华丽转身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书写了“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壮美华章。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攀枝花强力推动阳光康养文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抓住这一天赐良机,是因为攀枝花人早有准备,攀枝花市委、市人民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主动出击,创造性地提出了“让成渝攀人民共享阳光康养之福”的这一崭新理念。这是引领新时期攀枝花建设区域性文化高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针。
二、增强辩证思维,在差异中求同一,在同一中见差异,精准实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攀枝花文化发展措施
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重大的系统性工程中,精准推动“让成渝攀人民共享阳光康养之福”?需要广泛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动态的辩证关系中,从差异中求同一,在同一中见差异,用超常规的思维和行动切实加以推进。
攀枝花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于文化而言,是最重要的是突破区位藩篱,做大文章,做出彩的大文章。因为文化特别是有底蕴、有特色的文化,是没有界限的,是全世界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都、重庆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不但与攀枝花有着共同发展的源远流长,而且有着其他很多城市间不具备的同根同源之文化发展路径,除了有能够让他们亲近的山水相连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你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此情与天久”的血脉亲情,且不说“湖广填四川”的逆流而行,更不说同属四川的旧情,只说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源共享,建设小康社会的互帮互济,就足以让成渝攀人民携手并肩,同心同向。这也是攀枝花义无反顾地再赴国家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弘扬攀枝花精神,建设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攀枝花阳光康养之福的最好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攀枝花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间还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文化建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水乳交融,共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攀枝花的举动,与其说是一种主动融入,不如说是新时期又一次人员的流动,文化的交融。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间人员的交互,攀枝花阳光康养资源的共享,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交流必将促进攀枝花的文化高地建设,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文化实践,必将成为发展攀枝花的重要力量,对攀枝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攀枝花既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传统思维,又要坚持“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统合文化资源,在顶层设计和统筹协作上下大功夫,在加强周边地区的协作能力、带动能力上下真功夫,以整体性融入代替同质化竞争,以主动出击代替“坐等上门”,构建中心引领、轴带延伸和多点支撑的网络化空间布局。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整体性的融入,并不是简单的整齐划一,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只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没了各自为政,而是毫无保留地同心协力。这样的文化,于攀枝花有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地有利,对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于世界文明更是有利无害。这种开放格局下的攀枝花文化,与攀枝花精神、攀枝花三线文化一样定会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08
2.《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2020.07
3.《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加快“两城”建设 争创省级新区 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2020.08
作者:四川省米易县地方志办公室(执笔:吴兴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