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光明日报】国史研究应注重引导和增进“五个认同”

作者:蒋红 张含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11版) 发布时间:2019-07-10 10:39:21 浏览次数:407 【字体:

作者:蒋红 张含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是史学领域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重要学科。国史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当代历史,并带有强化国家意识、维护国家尊严、弘扬国家主流文化等使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国史研究在引导全体国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立意于民族工作,立足于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宏伟目标,也为国史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化国史研究,应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切实引导和增进全体国民的“五个认同”。

建构导向鲜明、内容完整、形式生动的国家记忆,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我们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凝聚民心共识、增进国家认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国史研究的重要使命。国家记忆是国史研究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对于树立国家形象、培育国家意识,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全体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史研究应从指导思想、研究视角、叙事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建构导向鲜明、内容完整、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的国家记忆,让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伟大奋斗和光辉历程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进一步坚定各族人民为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全景式展现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基因,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高度同构。新中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只有通过各族人民的勠力同心才能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深化国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应在国史叙事中进一步凸显各民族团结奋斗这一重要维度,全景式地展示各民族优秀儿女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血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的奋发拼搏历程及光辉业绩,充分阐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最大限度地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善于从史料素材中提炼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基因表达,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在历史中孕育,历史以文化来承载。国史研究要更好地发挥现实影响力,就不能忽视以文化人的作用。应充分运用新中国70年来所积累的丰富史料素材,从中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要素并加以系统表达。还应注重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逻辑关联与发展传承,从史学意义上建构和丰富“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不断升华国史研究的文化育人功能,有效增强全体国民的文化自信,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长期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国史研究应通过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期执政的历史必然性,科学而全面地回答“人民共和国从何处来”“人民共和国向何处去”等基本问题,帮助人们进一步正确认识党史和国史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其所选择的道路从它的起点上就体现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41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既是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百余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国史研究应加以充分阐释,以历史的镜鉴作用,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重要论断的真理性和实践性,正确认识和揭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坚定全体人民的道路自信。

(作者:蒋红、张含,分别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