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刀郎老家资中谋划将“泼天流量”变“地面留量”,游客已近10万
刀郎老家资中谋划
将“泼天流量”变“地面留量”
游客已近10万
周明华
刀郎在北京演唱会已经举行了两场,今年1月初还有两场,可以预见的是,后两场一样会火爆。那么为何他的演唱会能持续走红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强大的情感共鸣。刀郎的歌曲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与情感,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等经典作品,其旋律和歌词能让60后、70 后、80后等群体回想起往昔岁月,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触醒他们柔软的心壁。这种跨越年代的情感共鸣使众多歌迷渴望走进演唱会现场,重温青春。
第二,独特的音乐风格。刀郎的音乐风格融合了西域风情等特色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在华语乐坛独树一帜。特别带火了一波民族乐器,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中国民族乐器特有的感染力。刀郎的歌曲,与这些民族乐器的融合伴凑,给人以极其美妙的感受。他的嗓音沧桑、质朴,富有感染力,无论是演绎情歌还是红歌,都能赋予歌曲独特的韵味,让观众沉浸在其音乐世界中。
第三,精心的演出策划。从歌单设计来看,北京演唱会有 6 首特色曲目,其中5首红歌集中演唱。刀郎伴唱19岁的周煜琦含泪唱映山红时,这不仅是对北京的献礼,也是一场爱国情怀的艺术表达,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振。舞台设计以 “山歌响起的地方” 为主题,融合西域风情和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第四,长期的人气积累。刀郎出道多年,发行了众多经典专辑,拥有大量的忠实粉丝。尽管他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但近年来凭借新作品如《山歌寥哉》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人气持续攀升,为演唱会的火爆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上北京的特殊地位,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文化、政治中心,汇聚了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和媒体资源。刀郎在北京举办演唱会,本身就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更容易获得各方的关注与支持。
另据四川观察报道,在当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刀郎老家四川资中凭借独特的文旅魅力接住了刀郎带来的这一波巨大流量,目前游客已近 10 万。刀郎作为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歌手,其作品承载着浓郁地域风情与深厚人文底蕴。《2002 年的第一场雪》《罗刹海市》等金曲传唱大江南北,让无数人对孕育这些旋律的故土心生向往。
老家的一草一木、街巷屋舍,都仿佛被赋予了音乐的灵魂,成为歌迷们追寻艺术源头、感受创作氛围的打卡圣地。游客到此,不只是简单观光,更是一场文化寻根,期望在熟悉旋律的诞生地,触摸到刀郎创作时的心境,探寻那些歌词背后的故事,像漫步于旧街,想象刀郎年少时的模样,文化的向心力就此凝聚。
当地的迅速反应也堪称亮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热潮,政府与民众协同发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便捷的交通标识引导游客顺利抵达,到干净整洁的公共卫生间提升游玩体验;旅游服务配套逐步跟进,当地居民热情充当向导,民宿、餐馆诚信经营,用质朴与真诚款待八方来客,让游客宾至如归。而且,深挖刀郎相关文旅资源,打造小型音乐展馆陈列创作手稿、旧乐器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空间,延长停留时间、丰富游览内涵。
但这股流量潮也带来挑战。一方面,游客持续涌入可能超出环境承载量,生态保护压力骤增,如乡村小道过度踩踏、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如何持续创新旅游项目,避免热度 “昙花一现”,让游客有常来常新之感,是后续要攻克的难题。不过,只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文化为核、服务为翼,刀郎老家定能在流量转化为 “留量” 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文旅发展的精彩篇章,为更多有特色文化底蕴地区蹚出一条可借鉴之路。
来源:明话评道
作者:周明华(首届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专栏作家、资深媒体评论员,高级编辑,杂文家,诗人。《明话频道》《明话评道》《天府文学》等新媒体平台创始人。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杂文随笔》总编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