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时代盛景 笔下山河——“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走笔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11-24 14:00:04 浏览次数: 【字体: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周仕兴 王瑾雯

  乐声昂扬,激荡着万马奔腾的阔大景象;流光溢彩,托举出中国文学之蔚为壮观。

  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启幕。

  这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大交响,这是属于所有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的荣光时刻。

  中华文化,灿如星河,各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构筑了文学的壮丽景观。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展现了2020年至2023年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丰富收获,包含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和散文等门类的25部作品和5位译者获此殊荣。

  优秀的译者是文化交往的使者,他们用诗意的语言拓展着优秀作品的边界。东乡族翻译家艾布、蒙古族翻译家朵日娜、维吾尔族翻译家玉苏甫·艾沙、藏族翻译家赵有年、朝鲜族翻译家郑风淑五位译者长期致力于文学翻译事业,以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信、达、雅”的不懈追求,带领读者感受中华各民族文学“各美其美”的丰富和“美美与共”的宽阔。

  艾布凭借把上届骏马奖获奖作品《驻村笔记》翻译成维吾尔语而获奖。同一部作品通过语言的桥梁,让不同地域的人们感同身受、心心相印。他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也是作为一个译者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只要心中有信念,落笔就有力量”。

  时代盛景,笔下山河——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少数民族作家们深情咏唱着雄伟的山河、博大的文化、四时的风物,深切注目着平凡百姓的喜怒哀乐、温暖生活。

  诗歌获奖作品中,《鸟声呖呖鸣冬山》开阔静美,倾诉着对家乡风土和悠长岁月的无限眷恋。《盘江魂》气势恢宏,建构起一条大江的奔腾形象和壮阔历史。

  散文获奖作品中,《洱海笔记》以行走描绘地方,展现和谐、和睦、和美的人间景象。《绿皮火车》深情记载一方水土在时代洪流中的蓬勃活力和沉着持守。

  报告文学获奖作品中,《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以宽广的视野展现西藏农村脱贫攻坚的壮丽征程。《“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以小见大,提供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一个独特样本。

  中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中,《蓝天戈壁》在天地之间辨析平凡人生熠熠生辉的坚韧与深情。《上岭恋人》将日常立为传奇,以深沉的乡愁建构审美的家园。

  长篇小说获奖作品中,《阿娜河畔》是边疆建设的创业史,具有清晰的生活质地和劲健的心灵强度。《在高原》以一个家庭四代人的命运,具体而微地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活图景……

  文学连接江河湖海,也为个体心灵摆渡,照亮每个人前行的路。柳客行由于自小患病,无法站立行走。坐在轮椅上的他,没有止步于生命的困顿,用笔在文字里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他在获奖散文《青白石阶》中凝望着内心和世界,用心灵的翎羽鼓风飞翔。

  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这由世间善美的种子播种成的粮食,让坐在轮椅上的他慢慢长大。虽然在大学的课堂未完成读书的心愿,却在这文学的家园里,实现了梦想。他也会用一生的时间,播种真、善、美和爱。正如盛典中的节目《光亮》所唱:“最渺小最微弱最柔软最无畏的你,用尽了全力努力地回应,再无边再无尽再无解,总有一线生机光亮你自己。”

  马伯庸的获奖长篇小说《大医》以上海华山医院为题材,在纪实与虚构间飞针走线,展开抗战风云中苍生大医的传奇,书写中华儿女波澜壮阔而又震撼人心的抗争史。

  马伯庸自称每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完成一次马拉松长跑,出于兴趣,始于技巧,成于素质。支持他跑完整个赛程的是个人的坚定意志。“长跑是考验自我的身体极限,而写作则是在探索作家的心智边疆。”当有读者问他为什么要写作?他相信每个人的答案都一样,“因为故事就在那里”。

  对文学的爱,对写作所承载的那些珍贵价值的坚守与追求,正是所有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们的初心。怀着这样的初心,写作者从时代和生活的阳光、空气和土壤中汲取养分、积蓄力量,在缤纷的文字中,铺展出中华民族姹紫嫣红的美丽图景。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盛典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落幕,而由那些优秀作品编织成的文学花圃,正芳香四溢,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汇聚成各民族共同奔腾向前的磅礴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7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