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脱贫攻坚: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华歌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
脱贫攻坚
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华 歌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批准包括昭觉县在内的凉山州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县的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这是令全川人民振奋的重大喜讯。它标志着经过8年持续奋斗,四川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同时预示着脱贫地区群众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庄严的承诺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很多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都是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落后、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特征突出。2013年底,全省有贫困县88个、贫困村11501个、贫困人口625 万人,贫困发生率9.6%。
毫无疑问,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川人民斗志昂扬、众志成城向贫困宣战,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仗接着一仗打,取得了反贫困斗争的辉煌战果。从1984年召开“秀山会议”,在全国率先启动经济开发式扶贫,到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创造对全国扶贫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五改三建”的巴中经验,再到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四川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减贫 2400多万人,成功跨越温饱不足、基本温饱、稳定温饱三个阶段,全省大多数老百姓从此告别“缺衣少吃”历史。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对四川的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2018年春节前夕,他深入大凉山腹地贫困彝区视察指导,沿着崎岖山路走村入户、体察民情,并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9年,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还深切牵挂看望过的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等彝族贫困群众。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嘱咐,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足“绣花”功夫,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发起最强总攻。
超常的举措
行非常之事,当有非常之举。
脱贫攻坚进军号吹响后,四川省先后出台《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颁布《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构架脱贫攻坚政策“四梁八柱”。工作中,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超常措施,加速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落实。
在决策制度上,打出“3+10+N”组合拳,层层组建双组长制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持续发力啃 “硬骨头”、打攻坚战,加快脱贫进程。全省共派近6万名驻村帮扶干部常年扎根基层,为88个贫困县分别选派了1名挂职扶贫副书记。11501个贫困村每村实现“五个一”帮扶力量、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实现“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
在组织保障上,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证,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狠抓落实,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脱贫攻坚格局。
在脱贫方法上,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对照现行扶贫标准,因人因户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加速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坚持聚焦主战场、主阵地,量身定制涉藏州县“六项民生工程计划 ”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17条特殊政策。针对凉山州特殊贫困问题,专门制定34条特殊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
在帮扶力量上,各行业各部门分战线组织推动,各种社会力量全员参与。24个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四川省36个贫困县,投入帮扶资金,帮助引进各类帮扶资金;省内安排379个省直部门和经济较为发达的7个市35个县(市、区),采取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形式,帮扶深度贫困县,仅在凉山州就选派5700多名干部实行“一县一队”综合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高效推进,广东、浙江两省17个市61个县和四川的12个市68个贫困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签订15个专项协议,选派1207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援助四川,帮扶四川贫困地区实施民生、产业、就业等项目3300多个;“万企帮万村”活动如火如荼,全省7.6万家民营企业(商协会)与8273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惠及贫困群众110万人。
一系列举措,有力保证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政策落实,有效解决了贫困对象“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确保了扶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了四川实践、四川方案。
脱贫攻坚中,四川创下四个“最”:减贫进度历史上最快、脱贫成效历史上最好、帮扶力量历史上最强、制度体系历史上最优。2016—2020年,四川连续5年在国家脱贫攻坚综合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
非凡的成就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四川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巨变。通过发展种养业、引导群众外出打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普遍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也享受了低保兜底,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省有136万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2万贫困群众进行了农村危房改造,有295.9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都喝上了“干净水”。百万贫困群众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茅草房搬进了通电通水、安全敞亮的新居,用上了冲水厕所和家用电器,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巨变。过去许多边远山村不通公路,绵延的大山阻隔了群众出行。现在,“溜索改桥”项目全面完工,10多万群众告别了溜索出行的历史;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多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客车,快递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还建起了一批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即使在最偏远的乡村,群众也能用上电灯、看上电视,可以打电话、上互联网。
——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生了历史巨变。过去偏远贫困地区医疗、教育资源不足,就医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现在,全省基本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大病救治覆盖率达到99.6%,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占比控制在10%以内。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全面实行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和“一村一幼”,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中职学校,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贫困地区发展动能发生了历史巨变。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行“一村一品”,扩大种养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做长产业链条。现在每个脱贫县都建有现代农业园区、每个脱贫村都有集体经济,全省共推出优质农产品品牌149个、区域公共品牌12个,有力助推了脱贫地区的发展。全省88个脱贫县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7.9亿元,是2013年的1.68倍;全省脱贫家庭2020年人均纯收入7690元,是2013年的2.81倍。
脱贫攻坚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质量,使脱贫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无论是雪山草原,还是悬崖绝壁、大山深处,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脱贫后的四川各族群众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化作奋进动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华 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军休中心退休干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