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精神实质与启示探析‖刘祯贵

作者:刘祯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9-27 16:41:00 浏览次数: 【字体:

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

精神实质与启示探析

刘祯贵

内容提要:邓小平关于城市如何进行管理的论述,推动了我国城市管理进程。他站在政治的和社会的高度思考城市管理,提出城市管理是城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城市管理的最高准则;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把实事求是贯穿城市管理始终。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推动城市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

2024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1]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这对于更好地指导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推动我国城市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人本化、全局化、精细化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站在政治的和社会的高度思考城市管理,提出城市管理是城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站在政治的和社会的高度思考城市管理,并提出要重点解决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城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950年12月21日,邓小平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我们还只有一些零碎的经验,还没有系统的经验” [2]。因此,各级城市的领导机关“在今后以更多的注意力”,一方面“加强对于城市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着重解决城市工作最中心的而又是今天最薄弱的工厂管理”等问题 [3]。同时,他警告说,“如果我们不加强城市工作”“如果城市前进的速度落后于农村,就有城乡脱节的危险,我们就会犯大错误” [4]。他明确指出,从事城市工作的同志要“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用全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而我们城市工作今天最薄弱的环节,则正是最中心的生产管理问题。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以努力” [5]。因为不搞好城市生产事业,“就不可能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 [6]。

1965年11月,邓小平视察攀枝花,听取攀枝花建设规划的汇报(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

根据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关于“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的指示精神,邓小平指出:“组织和教育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学会对于工厂、矿山、交通、市政等近代工业的管理。” [7]这段话反映出邓小平有关城市管理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把城市市政建设管理视为近代工业,打破了把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看成是修补城市道路或打扫街道的简单劳动的陈旧观点,对城市市政工作的产业性、技术性、系统性作出了科学的界定:二是把城市市政建设管理(城市管理的主要部分)与工厂、矿山、交通相提并论,城市市政建设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邓小平之所以从政治的和社会的高度反复强调重视城市管理问题,是因为他充分地看到了城市管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说,邓小平“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 [8]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主导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管理,把城市管理放在应有的地位来抓。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9]。党的二十大有关城市管理的相关要求,就是邓小平关于城市管理是城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把城市管理放在应有的地位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邓小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城市管理的最高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心中想着的就是最广大人民。” [10]

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始终贯穿着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人民群众的需要视为城市管理的最高准则。

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上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坚决批评那种“在花钱方面没有面对国家的现实,也没有面对群众的需要” [11]的错误行为。邓小平倡导在城市管理中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注意群众中的难点、热点,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1983年6月18日他在会见参加1983年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高兴地指出,由于在城市管理中关心群众的利益,“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 [12]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天津时指出,通过“建设居民小区”“人民群众有了好的环境,看到了变化,就有信心,就高兴,事情也就好办了。”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领导工作” [14]“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 [15]城市管理只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效力,否则,不但城市管理搞不好,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也要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提到的居民小区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就是因为它贯穿了邓小平倡导的城市管理要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实践中适应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

三、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把实事求是贯穿城市管理始终

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的全部内容,以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过程,始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主张,城市管理应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16]

早在1957年4月邓小平就针对一些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做法指出:“在我们同志的头脑中,对建设总是贪新贪大,这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思想使我们吃了亏。新的大的东西要不要呢?肯定要……但是不能什么都是大的新的,尤其不能认为,凡是新的就好,凡是大的就好。” [17]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面对国家的现实。我们不要脱离国家的现实。” [18]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国家的现实是:“穷”。因此,邓小平要求,“我们要面对国家的现实,在建设当中考虑经济、实用、美观。” [19]这一指导思想是邓小平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城市管理的具体体现。面对国家很“穷”的现实,邓小平强调了城市管理要体现实事求是的观点,城市管理的水平必须与经济水平大体相适应,做到量力而行。“有些同志讲美,美当然是好的,大家都是愿意美的,但是应该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美观,实在不大美也就算了,等到将来富裕了再来讲美,今天主要讲经济讲实用。” [20]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原则要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得着重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实际,搞好城市规划。他认为,“规划是必需的,不规划是不妥的,……规划得不好会造成大的浪费。” [21]城市规划合乎实际,布局合理,城市管理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节约耕地。1957年,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批评“有些企业规模很大,占地很多,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很大的厂前区,一个办公大楼。没有这些是否可以呢?是否简单一点也能指挥生产呢?” [22]

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建议发展楼房 [23],说“平房改楼房,能节约耕地。盖什么样的楼房,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的需要” [24]。1986年8月在视察天津时,他提倡充分利用空地,说:“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25]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解决城市管理方面各种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锐利武器。邓小平关于把实事求是贯穿城市管理始终的观点,应该成为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城市管理的指导准则,对当前某些不顾财力、盲目铺摊子、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的领导和地区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以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为指导,切实搞好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点工作。今天,在我国城市管理工作面临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关键时刻,认真学习邓小平有关城市管理的理论,不仅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的具体行动,而且也将有利于我国城市管理工作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当前,我国城市管理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个别问题还有些还严重,如:现行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与城乡管理范围扩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部分法律法规制定时间较早,修编滞后,部分城乡管理领域存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空白,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也缺乏政策指引导向;城乡固废处理处置体系存在部分固废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进度与不断增长的固废产量不相适应,现有固废收运体系、收运方式和收运对象和不断发展的收运要求不相适应等多个矛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发展缓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有待提高;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城乡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郊区(市)县在软硬件设施设备、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还落后于中心城区;城乡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文明化程度地区差异较大,仍存在执法主体不明确,权限范围界定不清的情况,执法人员和装备配置不足,执法横向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城乡管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行业监管能力薄弱,缺乏地方性的技术规范和执行标准。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与一些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没有认真领会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有关,其核心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需要视为城市管理的最高准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采取切实而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推动城乡管理向着科学化、人本化、全局化、精细化方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城市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用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来丰富城市管理内涵、创新城市管理观念、开拓城市管理思路、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各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原则,在提高城市环境总体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辐射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管理,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二是城市管理要以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充分结合本地实情,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科学管理,人性管理,创建整洁、舒适、优美、安全的公共环境,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制订和完善城乡管理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落实各级责任,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城镇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网络,加强源头管理,逐步由单纯的末端治理转向综合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对固体废物尽可能加以回收利用。要加强环境卫生科研能力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推进重点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关键技术攻坚,提高科技进步对城乡管理发展的贡献率。五是推进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建设体制、运营体制改革,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政府监管制度和环卫监测网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加快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总之,要通过贯彻落实邓小平城市管理系列讲话,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性化管理,全面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建设和谐有序、整洁美观的城乡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需求。

注释:

[1]《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4年8月23日第2版。

[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3]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6]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7]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8]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51页。

[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2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2页。

[10]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7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1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8页。

[15]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7页。

[1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17]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18]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

[19]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20]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21]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

[2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23]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9页。

[24]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研究会:《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620页。

[2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祯贵(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