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我国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各地农民正忙着将成熟的粮食果蔬收割入仓。庆丰收,人们也在秋分时节(9月22日)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围绕今年活动主题“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中国丰收”,举办一系列活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发展的更高追求。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强调乡村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基层治理等全方位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国各地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使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但我们还要认识到,今天,我们14亿多中国人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不断补齐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村拥有更良好的农村生产条件、更舒适的农村生活条件、更优质的乡村生态环境,这是我国5亿多农民的共同期待。2024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实践遵循。因此,各地必须全面准确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尤其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着力点。
第一,优化统筹推进机制,加强科学规划引领。浙江“千万工程”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科学规划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系统推进”的整体性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先行,逐步实现以点带面。一是要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进不同地区村庄建设行动。要通过强化调查研究明确不同地区各类村庄的类型、定位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同时统筹调配好优势资源,重点发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和美乡村示范村、示范带,形成以点带面、以线带面推进路径。二是要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注重规划长期效益,重点抓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和完善,动态更新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确保相关工程项目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条件。三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县—镇—村约束与激励并重、责任和风险共担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县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行动主体对和美乡村建设各个环节的责、权、利内容。
第二,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强化农民主体作用。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农民是乡村发展与建设的主体。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突出农民需要,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配置。各地要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和美乡村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打造党员服务品牌,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一品”的部署,成立村级志愿服务队,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治理。二是拓宽和优化农民参与途径。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投工投劳、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并在项目建设及设施管护等环节推广以工代赈,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健全农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积分制、“信用+”激励机制、“荣誉表彰”等制度,将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建设与村级公共事务等情况纳入奖评范围,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考评细则,最大可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完善科技长效支撑机制,促进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浙江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锚定“未来乡村”建设目标,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为其他地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科技赋能,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含金量”“含绿量”。一是强化适配性技术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地方与第三方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对接,例如,加快研发干旱、寒冷等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因地制宜推广改厕技术模式,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二是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三是加强数字化技术赋能。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更丰富的乡村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与善治水平持续提升。譬如,推动基础设施运行与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数字化建设,强化动态监测手段,优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县域为单元对监测点位、运行情况、治理进展、责任主体等基础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
第四,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与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浙江“千万工程”20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制定解决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其成功实践表明,和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和美乡村既要“建设好”,也要“管护好”。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多元投入与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建设与管护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加快构建和美乡村建设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要加大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推动有关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向乡村绿色环保项目,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民自筹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二是加快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制度化建设。要加快明确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健全管护标准规范,明确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等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利,推动长效管护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监督与考核机制。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质量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和美乡村建设的考评工作。加快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推进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信息公开透明化,通过设立举报监督电话、“问题随手拍”平台等方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