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书评】触摸诗歌灵魂的大写意———浅评南充籍诗人郑小琼诗集《庭院的鸟群》‖雷晓明

作者:雷晓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04 14:45:49 浏览次数: 【字体:

触摸诗歌灵魂的大写意

浅评南充籍诗人郑小琼诗集《庭院的鸟群》

雷晓明

提到打工诗歌的话题,总绕不开郑小琼这个名字。恰恰是她,这位从四川南充走出的女诗人,将中国打工诗歌推上了一个高峰。

2023年6月,郑小琼的诗集《庭院的鸟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共有四辑。郑小琼以深远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构筑成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保持着人性的善良与认知、坚定和信仰、感悟和沉思。

第一辑是写广州白云山生态风情的诗歌。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唐宋时期,有杜审言、李群玉、韩愈、苏轼等文人墨客登山吟诗,寓情于景,为白云山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郑小琼踏着古人的足迹,在白云山行走,她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思考着人生的真谛,感悟着生活的智慧:

“槭树有张梦幻般的脸,野性的鹰爪花/用文雅的气息修辞着夜色,广阔的榕树林/为孤寂而复杂的群山塑形,溪水冲刷/镜中的寂静跟松涛间清澈的意境、韵律/……人生似/松软泥土的困境,晚风固执地传送/……在此刻/我因明月短晢而永恒的升腾而兴奋/我因榕树上那条长长的纵裂而忧伤/而壮丽的榕树林成为我此刻的孤独。”

———《榕树下》

第二辑是写自然生态的诗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张,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郑小琼用诗歌剖析出更深的含义。她以庭院隐喻大自然,将鸟群比作成人类。这辑作品写鸟的诗歌就有13首。庭院向天空展现出更广阔的自由,鸟群的鸣唱有穿透力,直达命运深处:

“树叶寻找大海,风吹过它的锯齿/时间的光柱剖出绿色的汁液/她取出金属的碎片和丰腴的秋天……一只画眉,它声音的光斑/它们在空旷中与树枝交换位置/松枝在窗外摇晃,数只画眉在徘徊/它们翻飞于光和影间,秋天从树尖/降落,鸟的叫声冲刷风中的孤独/它们尖锐的声音拓开空气中虚无的域地/画眉们在枝上移动,舌头:明亮的树叶/尖叫的星星,农妇们的鹤嘴锄啄击/泥土的门,它们的歌声在漫长的瞬间/延伸光的色彩和童年的记忆/它们跟风交换味道,声音在叶片停伫/虚无分割我与画眉的名字/我们相互望了一眼,朝同一方向起飞/像一团团墨汁染透了整个天空。”

———《画眉》

第三辑写出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味与俗世抗争的诗歌。郑小琼以“俗世与孤灯”命名,有更深刻的内在含义。她在诗歌创作中寻求突破,采用五行三节,一共15行,每行长度一样。这辑诗歌既有中国古代田园诗歌风格的传承,又吸收西方诗歌的元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郑小琼已构筑成独有特色的诗学美感。用她的话说:“唯有孤独才能通向彻悟的自我。”真正的诗人,若要创作出好的诗歌,必须耐得住孤独。这种心境,从她的诗歌《秋夜之形》就可以感悟出来。这首诗,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受,极具感染力,让诗意达到一种升华的境界:

“灵魂飘些孤独的雨,寒霜冻僵了/静默的拱桥,你等待陌生的星星/群山消失山顶的树尖,而秋天是/一条下山的路,树在落叶,稻在/低头,我在深夜给花楸树写封信/棘刺丛黄昏里那隐而不现的鸟鸣/被蕨类与暮色俘虏,我还在分辨/流水的嘘唏与岸边的素馨,冥想/扑朔迷离的楠树与竹林,雨打开/秋水无形的波纹,局促的杉树林/大河两岸的秋天,银亮匕首刺伤/蝴蝶与蔷薇,我用诗描写寂静的/颜色,像光从阴影里溢出的形状/永恒而抽象的月光照亮孤独的猫/轻爪踏过寒霜,眼里真实的虚幻。”

———《秋夜之形》

第四辑是描述郑小琼打工生活阅历的诗歌。这辑打工诗歌的分量很重。“打工文学”的命名最早起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大鹏湾》杂志。打工诗歌属于打工文学的一部分,当时我也是最早从事打工诗歌创作的诗人之一。正因为郑小琼的出现,将打工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在中国诗坛形成一种特有的诗歌文化现象。这辑打工诗歌,是郑小琼近期创作比较成熟的作品。从诗歌创作体系的文本来说,她通过细微的具体事物,呈现出以小见大的思想格局。通过铁片、车刀、塑胶、铝块、齿轮、钉子、图纸、机床、螺丝等词汇的融入,给她带来了挤压、疼痛、孤独。郑小琼以打工诗人的身份,将芸芸众生的感受写入诗行,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金属星星的肋骨已从白昼解脱/我爱它冷清,夜来香自由地开放/沉默里更为隐秘的事物在运行/它们是机台、行星、寒溪,没喧哗/天空与大地显得更为宽阔……我确信/一些逝去的事物会重新返回/梦、理想、爱情,比白昼更为清晰/月亮还秉持古老的传统,守在夜的中心/棕榈树站在工厂的围墙外祈祷/失眠带着我的影子穿过寂静的街道/此刻黎明在黑夜中孕育、诞生”。

———《在黄麻岭的午夜》

总之,《庭院的鸟群》里的诗歌作品,让读者找到一片心灵的归属地。郑小琼的诗歌不仅呈现出一种自然生态精神,更是人性价值超越时空而永恒的精神。因此,郑小琼具有触摸诗歌灵魂的大写意,同时也具有历史品相与时代气息融合的大格局,她将在诗歌的天空中闪烁出不寻常的色彩!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雷晓明(原名雷小明,作家、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湖南文学》《鸭绿江》《芳草》《散文百家》《特区文学》《诗歌月刊》等刊物。出版文学和文史专著5部)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