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曹丰:盘活历史名人资源 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作者:曹 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04 15:01:1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3期

盘活历史名人资源

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曹 丰

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华夏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历史上古铜山治所(今中江县广福镇),诞生了北宋四川首个状元苏易简、诗文革新运动先驱苏舜钦、诗人书法大家苏舜元。他们祖孙三人因在政治、诗文、书法等领域的巨大成就而影响深远,被世人合称“铜山三苏”历史文化名人。“铜山三苏”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在深挖考古发现、历史遗址遗迹的同时,还应采取申报四川历史名人、举办学术论坛、梳理文物资源、保护文化遗产、开发影视项目、制作文创产品等多种途径,盘活“铜山三苏”资源,弘扬“铜山三苏”文化,将“铜山三苏”打造成中江乃至四川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滋养。

“铜山三苏”籍贯是中江有据可考

纵观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三五百年之间,一定会有一个惊天动地的人才横空出世,如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杨升庵、清代的李调元……不同于黄河文化带的人才谱系,一直具有渐悟、渐进、渐行的扎实学风,处于长江文化带的巴蜀,不仅自古出奇才,还渐次崛起,在三五百年间接力完成对中华文化的突破式贡献,成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枢纽型人物。

所以在“巴蜀人才谱系表”上,既有“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也有“铜山三苏”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他们既是名垂青史的历史名人,更是举足轻重的精神财富。尽管关于“铜山三苏”的籍贯尚有争议,有四川中江、绵阳及河南开封、陕西武功等多种说法,但“铜山三苏”是“梓州铜山人”有据可考。

苏易简是四川宋代首个状元,也是“铜山三苏”中苏舜钦、苏舜元的祖父。《宋史·苏易简本传》载:“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确定了他的籍贯;《续资治通鉴长编》写道:“闰三月甲寅,上御讲武殿覆(复)试,权知贡举程羽等所奏合格进士,得铜山苏易简以下百一十九人。”此外,宋光宗时进士杜大珪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记载:“苏易简,字太简,梓州人。”

根据祖父苏易简的籍贯推断,苏舜钦籍贯同为梓州铜山,这一说法同样在文献中可找到依据。如,明代编录上古至元代的书法家传记《书史会要》记载:“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其先世居梓州,后为开封人。”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苏学士集》16卷也认定“其先梓州人”。此外,明正德《姑苏志》、明崇祯《吴兴备志》、清乾隆《鄞县志》及《宋诗钞》《词林纪事》等文献均有类似记载。

将苏易简、苏舜钦的籍贯作为“绵州盐泉”的说法,始于清乾隆元年(1736),距今不过300多年,而且是绵州知州屠用谦主持编修清乾隆《直隶绵州志》时对《宋史》考证勘误,在《苏中令易简传》中将其籍贯修改为“盐泉”。这是一种“舍近求远”,用清代的地方志去推翻宋代的国史,委实大可不必。

抛开文献典籍,作为一个地道的中江人,笔者记得母校中江中学曾有“舜钦文学社”,让这位北宋初年诗文革新派先锋的文脉薪火相传。由此可见,中江人对于苏舜钦的文化认同感早已根深蒂固,在“铜山三苏”身上找到了乡愁。

“铜山三苏”文化让中江扬名立万

“名人故里”,其实是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推崇,对文化基因的尊重。在笔者看来,历史名人不仅有籍贯意义上的祖籍故里,更有精神层面的文化故里。特别尊崇历史名人的地方,就可打造双重意义、名副其实的故里。

中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地方甚至原本偏僻的地方,却被历史文化名人带出名气。例如,沈从文与湘西凤凰、李冰与四川都江堰、韩愈与潮州、苏东坡与杭州等,他们辉煌的人生和出色的作品,就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历史文化名人的不断涌现,正说明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深厚,并给后世留下许多优良传统。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表达,他们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来诠释传统,使抽象的文化精神具体可感,影响深远,因此,能够成为一个地方建立文化品牌最好的代言者。

中江弘扬“铜山三苏”文化,活化“铜山三苏”遗产,就要品牌先行,唱响两张城市名片:状元故里,英雄故乡。承续历代先贤梦,弘扬不朽英雄魂。中江未来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这两张名片深入人心,也让中江扬名立万。

“铜山三苏”精神在中江遍地开花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接受封面新闻独家专访,畅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秘诀。在他看来,有生命的历程,就是文化遗产的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惠及更多民众。人们知道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才会倾心地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如何让“铜山三苏”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铜山三苏”精神在中江遍地开花?早在2017年,眉山苏轼入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在全球收获了一批“苏迷”。中江应紧随其后,积极申报第三批四川历史名人,争取先将“铜山三苏”之中名气最大的苏舜钦申报为四川历史名人,借助四川历史名人这个千万级的IP,用名人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造势,提高知名度。同时,还可从以下方面打好“1+N”组合拳,将“铜山三苏”文化发扬光大。

一块广告牌。在中江各大高速路口竖立“铜山三苏”宣传广告牌,在一些重要产品(如中江挂面等)醒目处印上“铜山三苏”人物塑像及宣传介绍。

一个国家级公园。恢复遗址遗迹,建立“铜山三苏故里”国家级公园。恢复苏家大院、读书台、洗砚池、束礼庭等。“铜山三苏”纪念馆应建在县城,与黄继光纪念馆相呼应。公园建成后,还要积极申报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实践基地,吸引更多人参观、学习。

一部文艺作品。苏东坡有林语堂先生写作的《苏东坡传》,落下闳有南充联合成都市川剧院打造的川剧《落下闳》,这些方法值得借鉴。中江可邀请知名导演、作家、艺术家前来采风,与学者座谈,挖掘“铜山三苏”故事,创作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人物传记、诗歌等优质作品。

一瓶美酒。翻阅“铜山三苏”的典故,苏易简和苏舜钦都爱饮酒。不同于苏易简酒量很大,饮酒过量,苏舜钦更多是品酒,留下了在岳父杜祁公家读书佐酒的典故。这种行为既是忘我学习的风雅表现,也是古人直率淳朴之风和饮酒不肆铺张的表现。川酒有“六朵金花”,中江可与大品牌酒企合作,定制一款“铜山三苏”名酒,让经典在饮酒中流传。

一道美食。苏东坡留下了东坡肘子等多道美味佳肴,眉山东坡成为知名餐饮品牌。其实苏易简也是美食家,《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苏易简从饮酒中总结出一个饮食观点“物无定味,适和者珍”,意思是说,确定食物的珍美与否,必须以适口为标准。这一观点打动了宋太宗,成为中国烹饪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烹饪实践仍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中江可鼓励研究者从相关文献典籍中查找资料,看看苏易简是否留下一些菜谱,能否复原一道美食,打造一个餐饮品牌。

一个研究院。打造“铜山三苏”,需要学术领先。可建立铜山三苏研究院,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铜山三苏”、传播“铜山三苏”,制定较高的奖励标准,鼓励更多学术成果出炉。

一个品牌活动。根据“铜山三苏”的诞辰,寻找一个合适节点,创办“铜山三苏文化节”,集中展示、歌颂“铜山三苏”文化,用文艺演出、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专家讲座、旅游景点促销等多种形式,弘扬“铜山三苏”的家风文化、孝道文化、忠义文化、创新文化以及所折射出来的博大、仁爱、旷达、严谨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条研学链条。鼓励中江中小学开发“铜山三苏”校本教材,鼓励中小学生参观“铜山三苏故里”国家级公园,欣赏“铜山三苏”相关的影视剧作品,开发研学路线,从娃娃抓起,让“铜山三苏”文化从小根深蒂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研究历史,最终是为了开拓未来,研究历史文化名人必定会丰富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让我们盘活“铜山三苏”资源,讲好“铜山三苏”故事,推动“铜山三苏”文化走向全国、走上国际舞台。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曹 丰(四川省互联网联合会党委委员,四川省广告协会会长,四川省报业协会副理事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