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的系列节目《天下黄河》聚焦被称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黄河,探寻自然景观、走进百姓生活,在文明溯源中讲述老故事,在时代变迁中展现新变化,真实记录黄河流域人民不懈奋斗、创造历史的时代风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景象,为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留下生动的影像记忆。
讲好黄河故事的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天下黄河》从追溯黄河源头开始,将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黄河水源保护、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现代畜牧业发展等议题纳入议程,既有反映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成效的宏大叙事,亦有对百姓生活场景的微观叙事,使黄河文化越发饱满充盈。观众跟随多条叙事线索穿梭于自然和人文故事之中,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和成就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形中,生态环保理念从网上、屏上走到了人们心上,实现了主流价值的有效传播。
在《天下黄河》的影像叙事中,记者与当地牧民、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展开交流,映射出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图景。人物对话指引着观众畅游黄河两岸,领略“黄河青山入画图”“若诗若画若尔盖”“水润河套赛江南”等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节目还通过航拍、水下摄影、慢放镜头等场景化叙事集聚了丰富的视听元素,表现草原、山丘、城市等多元场景中的黄河故事。其中既有对“黄河入陇,美在玛曲”的生动展演,也有对“乐动金城,品读兰州”的细致描摹,还有对“贺兰山下,塞上江南”的纪实解读,营造出激荡古今、贯通东西的黄河自然人文景观,延展了观众对黄河文化的想象空间。当宏观与微观交融、横向与纵向交织、共时与历时交错,多样的场景为人们呈现的不仅是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在更深层次表达出黄河流域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坚守与传承。
以黄河为切入点,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可以发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也能够以生态保护这一全球共通性议题为抓手,思考有关世界发展趋势的问题。从冰川保护到水源保护,从草场恢复到科学放牧,从环保调查到民生保障,《天下黄河》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式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历程,并从中提炼出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参考借鉴价值的中国经验。这种做法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对塑造和建构国家形象产生了积极作用。
总之,《天下黄河》处处凸显着人性化元素和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将严肃的环保议题与普通的生活场景相融合,将刻板的经济数据与灵动的产业故事相交互,在影像内外营造出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获得了观众的欢迎。总结这部作品的有益经验,我们发现要想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作品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应兼顾好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文化IP价值,立足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友好传递能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理解的新概念、新表述,不断增强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感染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3日 12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