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如何转化为方法论
论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之所以要突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地位、作用,就在于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的“总开关”。深刻认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而推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合理转化,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理论与现实要求增强的理论自觉。
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互关系,在理论上似乎并不费解,但在认识上还是需要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就其基本原则而言,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用一定的世界观来看待、处理问题,便形成了方法论。没有完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缺少方法论的世界观。但是,对于二者的一致,又不能进行简单化理解。并不是有了某种正确的世界观,就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正确方法论,二者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如果二者完全一致或直接统一的话,那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出现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机械主义等。如教条主义的错误就在于不管具体情况生搬硬套现成的原理、原则来处理问题,导致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僵化与简单化,结果失误于方法论。像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就是如此,生搬硬套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不能将其转变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结果给革命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要使科学的世界观真正变为科学的方法论,必须要有一个转化。实现这样的转化,对于实际工作和现实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化?重要的是要使世界观变为这样一些独特的具体形式,并通过这些形式或环节形成相应的方法论:
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哲学的世界观,就其本质属性来说,就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黑格尔也指出,“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虽然是抽象的,但其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它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左右人们的思想、行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世界观就是通过思维方式的确立和改变来形成特定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影响人们的观念、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其核心观点是实践观,实践观在其思维上就突出体现为实践思维方式。与以往的思维方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既不是用纯客体的思维也不是用观念论的思维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而是用实践的思维来认识和改变世界,因而在方法论上引起一场革命,对人类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思维方式因其注重实践,故能直接切合社会生活现实,对现实发展发挥其方法论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立足中国发展的现实,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理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思维,如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思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应用,又是思维方式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如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综合性思维,既需要系统性思维,又需要前瞻性思维,系统性思维侧重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前瞻性思维侧重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战略思维就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又如底线思维,讲的是凡事都有“度”,不能随意超越底线,一旦突破底线,事情就会发生质变。这种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量变质变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通过这样的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而是变为具体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成为切实指导工作的方法论。
独特的理念。一定的世界观往往是通过某种或某些理念来得以反映和体现的。特定的理念总是以内在的观念性认知、价值追求、现实诉求、行为规范等来反映某种世界观,因而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如在历史上,欧洲中世纪的世界观主要体现为神学的理念,人们的观念、行为基本上受神学理念的支配,而近代社会的世界观主要体现为理性的理念,理性观念成为衡量和评判事物的准绳。不同的理念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中世纪的神学理念曾经使整个社会置于封建蒙昧状态,不能完全说中世纪是黑暗的世纪,但至少是发展缓慢的世纪;而近代以来理性观念的确立和弘扬,则创造了现代文明,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看出,哲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引导,主要体现为理念的引导。这就客观上要求作为世界观的哲学要转化为具体的理念,再由理念形成具体的方法论。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主题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的理论、人的哲学,这样的世界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就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新的理念来加以体现和发展的,像近年来先后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等,就是这种理论的具体展现和发展,渗透在具体工作中,就形成了相应的方法论。这些理念突出的一个主题、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些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的升华和发展,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因而化为方法,对中国发展以至世界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新发展理念用高质量发展来代替高速度发展,这就要求在方法上必须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人类为主体、以合作共赢为价值旨归,这就要求在方法上坚持胸怀天下,善于用世界眼光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以往的“对象性”关系转变为“生命体”关系,这就要求在方法上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独特的智慧。这就是要通过哲学智慧的发挥,使世界观变为方法论。哲学不同于“知识”,不是具体科学。哲学基于知识而又超越知识,本质上是一种智慧。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一般将哲学理解为智慧之学。马克思也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要真正发挥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发挥世界观的方法论功能,必须“转识成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知识性的原理,更要看到它是一种理论智慧,充分发挥其方法论功能。在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史上,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智慧性运用与发展。如果仅仅照抄照搬书本,中国就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成功的背后,是智慧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形成的许多理论、观点和重大举措,就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又体现了自己的独特创造,充分显示了中国智慧,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国外不少学者看来更是不可思议的,但中国的发展硬是打破了西方的洋教条,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显示出高超的智慧与创造。又如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民主制上的一大发展创造。西方国家将民主制主要理解为选举制、代议制、多党制等,而中国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则对民主制给予新的理解与改造,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有机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全过程、全方位地体现了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在各方面都体现了独特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中国发展的奇迹就是这些智慧的结晶。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与活力。
二
可以看出,通过上述基本形式和环节的转化,世界观最终可以变为具体的方法论。明确这些中介环节及其作用,主要揭示的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机理,而要切实推进这种转化,还需要作出重大的努力。如何推进这种转化?原则说来,应当把握好以下着力点:
一是聚焦现实问题。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切入现实的过程。正是在面向现实、回应现实的过程中,才产生了“方法”的需求,才有了方法论的探讨;正是在回答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各种方法才会有的放矢。离开了现实,方法论只能是空谈或坐而论道。真正切实有效的方法,从来不是从一般原理、原则推演出来的,而是按照科学的世界观在探讨和回答问题中形成的。这就突出了问题研究。通过问题研究,可以使世界观更好地切入现实、通达现实,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密切结合,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研究之所以重要,还在于问题与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贯通。通常讲,问题的提出就包含着问题的解决,因为真正的问题是客观现实的,不是虚构出来的,问题的产生有其根源,找到了根源,也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探讨异化劳动的起源时,就从“异化劳动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来看待,认为“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因为沿着这样的问题思路走下去,自然会找到异化劳动的起源。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的复杂程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要求。要增强问题意识,就要像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由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不断变化的,故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也是不断变化的,在其变化过程中,一方面是世界观会不断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是方法论会不断得到完善。
二是强化主体创新、创造。要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实现其合理转化,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这就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人在规律面前不是被动适应的,而是可以创造条件积极利用规律、科学来为自己服务。这就突出了主体的能动创造作用。要使科学的世界观变为科学的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这样的主体性。方法的效用程度、创新程度往往与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是一致的。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这正是确立科学方法论以指导实际工作的内在要求。靠本本、靠条文,永远不会产生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唯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前提下,勤于、善于思考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有可能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协调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发展与确保安全相结合的方法等,就是在方法论上的生动创造,这在任何教科书中都是无法找到的。“变则通,通则久”,这也适用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及其运用。为此,必须守正创新。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但其运用、发展则必须突出创新。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这也正是我们在世界观与方法论问题上必须坚持的辩证法。
三是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向。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否实现世界观向方法论的合理转化,与价值观有着直接关系。坚持人民立场,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自然会排除偏见,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由此形成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同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紧密连在一起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方法论也是如此。不能为人民造福、不能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方法都是毫无价值的。真正能够有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才是可靠、正确的方法。因此,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切实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敢于直面问题、修正错误、自我革命、自我完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改进和完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15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