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推进生态复兴 加快建设甜蜜内江‖申福建

作者:申福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08 13:18:21 浏览次数: 【字体:

推进生态复兴

加快建设甜蜜内江

申福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聚焦“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部署。下面,我以内江为例,就“推进生态复兴,加快建设甜蜜内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山清水秀

古诗词中的内江美

01

内江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一师二相三状元四大家”彪炳史册,“内江籍院士”闪耀星空,“大千故里”“书画之乡”“文化之乡”享誉中外。在历代留存下来的古诗词中,描写内江美景的数不胜数。笔者将其分为三类:即山川形胜之美,田园牧歌之美,乡村生活之美。

一是山川形胜之美。描写甜城大地的美丽山水,气象万千,令人神往。

唐代李白在《送友人》中写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西林山在沱江之北,李白站在西林山上,看一江沱水向东流,那种难舍难分的友情涌上心头,所以有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人生感叹。

宋代朱真人在《云游布道内江》中写到:“郭外郊西柳色芽,东流注目浩无涯。江明白白红红树,春在三三两两家。几度来临逢社燕,一樽相对到昏鸦。此邦物色吟成画,高谢山中景致佳。”这是朱真人在吕祖庙修炼时看到的内江春天之美。城外西郊柳树刚刚发芽,沱江东流一望无垠。江水透明,桃红李白,春天来到每一个家庭。每年春天都看到吉祥的燕子翻飞,每天一杯清茶相伴,从清晨到傍晚。这里的景色可以吟诗作画,感谢这山中美景。

明代刘大谟、高公韶在《过内江访故人联句》中写到:“三堆山寺绝清幽,八面雄风纪胜游。竹树满前涵化雨,江流斜下绕芳洲。”三堆山上的三堆寺十分清雅幽静,超过四面八方的风景名胜,竹树满山细雨绵绵,沱江蜿蜒围绕着美丽的大洲坝。

明代赵贞吉在《观涨次韵示鼎儿》中写到:“潦水势争下,西林北渡偏。已闻声撼地,犹畏浸稽天。”雨后的水纷纷流进沱江,西林寺下北渡的船早已偏离码头。听到水流的声音震天撼地,还是担心水淹到天上。这是明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观看涨水的感受,我们也看过涨水,是否有同感而无法用诗来表达?

清代李超琼在《内江县》中写到:“一棹沿江下,城东路又回。试循前岭去,翻向上游来。”一桨下去船沿江而下,经过城东后又绕了回来。试着追随前面的山岭去,反而又向上游回来了。合江举人李超琼简洁明了地描绘出沱江的神奇妙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美景有的现在依然美丽,有的随着岁月变更有所改变,但通过这些诗歌,内江的美种进了心田。

二是田园牧歌之美。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宁静,悠然自得,勾起“耕读渔樵”的念想。

明代杨栻在《赠渔父》中写到:“不踏软红尘,扁舟寄此身。江湖双短鬓,天地一闲人。换酒穿红鲤,调羹芼紫莼。醉来歌一曲,流韵满青萍。”远离红尘,寄身一叶扁舟,留着短鬓发,当一个天地间自由闲散之人。提个红鲤鱼去换酒,择了莼菜来作汤羹。喝醉后高歌一曲,歌声在青萍上流淌。多么自由,多么洒脱!

清代刘景伯、刘景叔在《夜宿云霞寺留别续龄上人》中写到:“野花开满径,平田路一湾。苔藓沼阶上,梵宇翠微间。吠客犬常卧,忘机鸟自闲。”通过盛开的野花、平整的农田、细小的苔藓、翠绿掩映的庙宇、调皮的小狗、自在的小鸟,把内江县云霞寺外甜美宁静的田园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清代张文成在《游云霞寺赠续龄上人》中这样写到:“访胜寻幽到梵宫,一声清磬小桥东。云迷水口春光寂,霞染山腰落照红。......一峰顿起一峰排,野寺丛林豁处开。漠漠平田将绿绕,迢迢远树送青来。”这首诗对地理位置、云霞之美、连接在一起的山峰、丛林下的寺庙、平整的农田、远处的树林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清代陈文藻在《游云霞寺歌》中有这样的描写:“晨有野农之呼叫,夕有牧童之歌啸。”那种使牛耕田、牧童短笛的田园生活仿佛就在眼前。

幽静恬淡,美若世外桃源,这样的田园生活,不也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吗?这样的美景超越时代,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那句经典名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是乡村生活之美。描写乡村生活的安静祥和,简约逍遥,那是乡愁的起源。

明代杨栻在《晚归西村》写到:“扁舟乘夜归,鸦轧入昏暗。隐隐认村中,秋林一灯淡。”坐着小船乘着夜色回家,拥挤的乌鸦掩映在暮色中。隐隐约约认出村子里自己的家,秋天的树林里映出淡淡的灯光。那淡淡的灯光是家人的等待、家人的期盼,一灯如豆是家的温暖。

清代兰景川在《村居》写到:“避尘卜宅我犹仙,况是阳春淑气天。树吐莺声穿矮屋,溪流竹影走轻烟。由他翠藓沿门滑,亦有新萝向壁牵。客至不妨同把钓,得鱼谋酒自忻然。”避开尘世,住在通过占卜修建的住房我好似神仙,何况是气候温和的春天。树林里黄莺的叫声穿过低矮的房屋,竹林在溪流的倒影像一抹轻烟。让翠绿的苔藓长在门前,也有新长的藤萝爬向墙壁。客人来了,不妨一起垂钓,钓到了鱼烹为下酒美味,自然心旷神怡。说是遁世,实际上是过自己想要的乡村生活。

清代张大鼎的《咏庐》:“自爱吾庐万绿绕,秋冬常似艳阳天。门无杂客扉常掩,案有残书卷不全。簇簇豆苗新雨后,潇潇竹叶舞风前。匡床四五堪容膝,设向檐前曝背眠。”喜爱自己简陋的房屋被万千绿树环绕,秋冬时节经常是艳阳高照。没有闲杂人员来访,柴门常关,书桌上的书已翻得残破不全。一簇簇的豆苗在雨后冒了出来,狂风骤雨中竹叶在风中飞舞。方正的床可容纳四五个人休息,摆在屋檐前,太阳照在背上,安然入眠。

清代陈毓品在《偶经云霞山与觉惩上人志胜》中有这样的记述:“四面青山迎客笑,两行白鸟破烟还。”读到这里,呈现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超然物外的水墨山水画。

乡村生活,也许不是那么富足,但绿色环保,洒脱自如,这是“996”们偶而闲暇时的神往。

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内江特别的美。这美,源于内江独特的山川形胜,源于内江的生态之美,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源于内江人的超然物外。

狂风暴雨

内江的生态失衡

02

新中国成立之初,真是一穷二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毛泽东主席曾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加快经济建设,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是新中国的远大抱负。那个时候,还没树立起环保理念,认为浓烟、污水、噪音、异味是工业化的标志。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的煤烟直排,化工厂的废气直排,城市污水直排......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原来的火车牌电池的图标就是冒着浓烟的火车。作为工农业在同时代走在四川前列的内江,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

一是内江的工业污染。资中硫酸厂的废气把周围生产队的农作物熏死了,怎么办?修了根80米、全国第二高的石头烟囱直排到高空。白马电厂、高坝电厂的煤烟让内江城经常是雾蒙蒙的,煤渣随意堆放给沱江河造成污染。作为甜城,内江的糖厂多,每年开春糖厂放碱水时,都要毒晕鱼,打碱水鱼成为渔民的一笔可观收入。特别是2004年,位于沱江上游成都市青白江区域内的川化集团违法排污造成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导致沱江沿岸死鱼50万公斤,加上其他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当时沱江水已无法饮用,不得不远赴近40公里外的自贡取水。

二是内江的农村面源污染。农业种植农药、化肥超标,造成恶性循环,土质越来越差,水质恶化。养殖业牲畜粪便直接排放,造成土地、水质的污染。燃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部分原本甘洌的井水充满油污,变成绿褐色,无法使用,一些农村人靠买矿泉水生活。

三是内江的生活污染。大量使用塑料用品,导致白色垃圾满天飞。据报道,海洋里已有了塑料山,许多海洋动物吃下塑料制品,痛苦死亡。据荷兰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大约77.2%的人血液中含有塑料微粒,对人体有着不可预见的危害。城镇污水没有处理,进行直排。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把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城市的负担。空调、汽车的普及,形成热岛效应,破坏了臭氧层。南北两极的冰山不断融化,这两个地球上最大的空调作用发挥有限,导致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夏冬交替少春秋季节。2022年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天蓝水绿

内江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03

内江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李国江在环境保护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担任“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要污染水环境容量研究》课题技术组副组长,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绿色发展理念在内江逐步深化,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内江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多措并举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宣传,机关带头,推动城乡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数字赋能,形成智慧回收模式。探索出“扫码预约、上门回收、应收尽收、一网统管”的模式,给垃圾分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小桶子”连上“大数据”。在国家住建部2021年第三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内江评估得分为80分,位列全国中等城市中第一档第三名,第四季度荣获“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和全省最高分”。

二是水质改善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内江市委决定,全面开展农村水井水质监测工作,力争至2018年,实现全市1680个行政村水井水质抽样监测全覆盖。当时许多机关干部不理解,后来,国家明确要求进行农村水质监测,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沱江流域(内江段)纳入全国首批16个、全省唯一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以来,累计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投入74.77亿元,新(改)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20座、城镇污水管网900余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6万立方米/天,66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治污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5月,在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1—3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城市中——内江改善幅度大,居全国第29位。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以来,沱江干流(内江段)出境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改善为Ⅲ类,3个纳入国家考核的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100%,“十三五”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

三是空气质量改善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关停治理“散乱污”企业,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工业污染物减排,扩大环境执法覆盖面,换来了内江空气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9月,内江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一。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297天,比2017年增加25天。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319天,同比增加2天,优良天数率87.4%,全年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328天,比2019年增加9天,优良天数率89.6%。

时不我待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我做起

04

内江绿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与绿色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不能观望、不能等待,而要立即行动起来,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加快推进生态复兴,加快建设甜蜜内江,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甜蜜内江更甜蜜。

一是认清意义——“大我—小我—大我”。绿色发展关乎国家、民族,关乎人类,关乎地球,这是大我。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责任担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持续不断推进绿色发展,这是“大我”。通过绿色发展,生态好了,享受蓝天白云,吃到绿色食品,保持愉快心情,活得健康快乐,绿色发展惠及每一个人,这是“小我”。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能自觉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看似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14亿中国人将汇聚成磅礴伟力,这就是“大我”的力量。“大我—小我—大我”,我们就能更清醒地认识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强化约束——“他我—自我—我他”。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再坚持105天。养成绿色生产生活的习惯,需要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约束。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绿色发展人人皆知,通过贯彻落实环保法和相关奖惩制度,形成外在约束力,使人们养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好习惯,这是“他我”。通过自我认知,不断强化,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好习惯,这是“自我”。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教育引导周边的人,让大家都养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好习惯,这是“我他”。“他我—自我—我他”,每一个人都能养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好习惯。

三是健康生活——“繁—简—繁”。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购买便捷,使得一些人生活越来越繁杂。装修繁杂,家不像家,像宾馆;柜子里的衣服多、鞋帽多,有的连包装盒都没有打开,但一看到新样式,忍不住买买买;上馆子菜点得多绷面子,又不愿打包,家里的饭菜多了一倒了之......凡此种种,我认为就是“繁”。这个“繁”带来浪费,带来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简单家装,环保舒适就好;衣服鞋袜不在多,在于得体,体现出自己的气质就好;饭菜不在多,够吃就行,健康就好......这就是“简”。每个人都化繁为简,绿色生活,绿色出行,必定会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就“繁”。“繁—简—繁”,绿色发展、生态复兴未来可期,甜蜜内江将会更加甜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图片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