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徐锐

作者:徐 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9 17:02:31 浏览次数:909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徐 锐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自2016年起,省水利厅牵头,与四川银监局等七个单位定点帮扶甘孜州德格县。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德格县脱贫攻坚工作,水利厅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举全厅之力,坚持“定点扶贫、行业扶贫”两线作战,将办好德格县的事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全力实施“五项水利扶贫行动”目标任务。定点帮扶四年多来,水利厅先后派遣援藏工作队员85名,帮扶覆盖了德格县26个乡镇中16个乡镇的41个贫困村,帮扶村占全县102个贫困村的40%。工作队和派驻干部的工作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县委嘎绒拥忠书记对水利厅及派驻干部给予“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知灼见、真抓实干”的由衷评价。我于2018年6月作为厅水土保持处派驻的援藏驻村帮扶干部,被分配到德格县更庆镇莫学村开展帮扶工作,同时担任水利厅定点帮扶德格县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书记。援藏工作两年多来,回忆过往,几许初心,用情点述。

初识藏区高原

记得那年6月的甘孜高原,山带砺,湖带碧,沿途天高云阔,遍地格桑花开,这里有奇瑰雄魂的自然风光,灿烂悠久的格萨尔王文化,让从没到过藏区高原的我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从成都到德格得历经两天的车程,途经蜿蜒的折多山、海拔6200米的雀儿山。我因曾患过呼吸暂停症,在穿越7公里的雀儿山隧洞时身体不适,出现了短暂高原缺氧反应,不断吸着手持氧气罐的氧气,脑海里全是家中两个孩子的隐影。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我能完成组织的重托吗?驾车的戴司一边加快了下山的油门,一边安抚我“下山海拔低些就没事了”。庆幸整个路途还算顺利,当天下午顺利抵达甘孜州德格县。

德格县城座落于高山峡谷中,建筑色彩红黄相间,充满地域特色,色曲河像条玉带奔啸着穿城而过,最终汇入金沙江流入西藏江达。

大山里的藏区干部

到达次日,恰逢建党日,我与送行领导一早来到更庆镇政府。映入眼帘的镇办公大楼比较陈旧,不高的小三层,像旧时的小学,二楼分布着仅有的5间办公房,里面容纳了全镇近50名干部职工及定点帮扶干部,办公条件极其艰苦。迎接我的是镇党委书记拥忠扎西,漆黑的面庞堆积着淳朴的笑容,“卡卓、卡卓,感谢省水利厅又给我们送来了优秀帮扶干部”。因镇政府工作强度较大,拥扎书记与送行领导作了短暂的交流沟通,他表示“请送行领导放心,一定会关心关爱我们内地帮扶干部的生活和工作。”语短情长,在白色哈达的映衬下,我们成了温暖的一家人。  

f64b57a2f38240939bb79f5af598aab4.Jpeg

2018年于德格县更庆镇人民政府门口留影

报到次日,驻村第一书记丰莉开始向我详细介绍莫学村的情况。该村位于德格县更庆镇境内,距县城约13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精准扶贫户22户65人,气候地理条件恶劣,人均可耕土地0.94亩,2014年村识别贫困发生率为30.6%,识别人均年收入1700元,而到村58道拐就是该村最现实的写照。听着这一串串数据,让我震撼,“唯德被民生,而功施社稷”,党的关怀和帮扶及时且准确。

8f199487f4f443ef8b40b66b62c96c1d.Jpeg

德格县更庆镇盘山而居的莫学村

在短暂适应这里的气候和海拔后,全县脱贫攻坚“农房五造”排查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开始了。拥忠扎西书记在全镇脱贫攻工作推进会中安排部署着各项工作,作风严厉,要求扎实。会议中,书记的两句话让刚到脱贫一线的我很动容,至今记忆犹新,“走访必须全覆盖,按照前期脱贫标准,逐一比对脱贫标准,我都能做到全镇贫困户家家过细,驻村工作组如不清楚,不谈理由问责检讨,外派干部请退请辞”“不能只帮只扶,要让百姓清楚党的政策好,不能肚子饱了、身子暖了,脑子还在庙里”,涉藏州县的党建工作,藏区干部的务实担当,让我颇为震撼。

会后的下村走访工作,再一次让我见证了涉藏州县干部的脚踏实地。莫学村22户贫困户均分布在莫学村山上,车辆到达进村主道后需要徒步走访。在拥扎书记带领下,我们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村道往复上下,午餐就是背包里的干粮和水,累了困了远眺山间未融的冰雪,看看山间翱翔的雄鹰,心境确能得到缓冲。走访过程中我们虽举步维艰,呼吸急促,但我们迈向帮扶户的脚步却坚韧有力。直至当晚21时,通过连续12个小时的走访,莫学村农房五造走访调查工作暂告一段落。这种强度的高原走访,让我身心俱疲,力竭而眠,而书记他们次日还得继续走访他村,佩服油然而生。“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我默默在驻村笔记中记下这份感受与初心。

在随后两年多的驻村时间里,我牢记初心与使命,与当地干部一道,满怀激情走村入户,用心用情真帮实扶。新建党员活动室、村级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连户路、安全饮水、便民垃圾池;结对帮扶、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农房五造、五改三建齐头并进;牦牛产业、庭院经济百花齐放;德格县更庆镇日然尼布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载体。2018年底整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规民约和素质技能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指数明显增强,该年莫学村人均纯收入约达6820元,实现整村户脱贫村摘帽的阶段性目标,并顺利通过省、国检验收。

c3fc0b8151c841f98557b7c19c2853b1.Jpeg

下村走访慰问莫学村贫困百姓

喜人的脱贫成效不断激励着我们奋进,但噩耗也相继传来。为了2019年德格县“整县摘帽”的目标,镇党委书记拥忠扎西书记夜以继日,带病时刻工作在脱贫一线。他的日志里没有周未,没有日昼,这样一个铮铮康巴汉子在11月份德格县级交叉验收期间,因连续多日的下村排查,当晚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深度昏迷,幸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2019年12月,42岁的德格县竹庆镇档木村第一书记袁剑、36岁的德格县卡松渡乡党委书记拉巴泽仁在脱贫攻坚省级验收冲刺期间,时刻抵御着平均零下15度的低温,带病高强度坚持工作,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与世长辞。在2020年末,作为同一时期肩负同一使命的战友,我能挺起胸堂向您们告慰,德格县已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并圆满通过全国普查验收,成绩斐然,百姓赞许。而你们的精神和作为,也终将化作脱贫攻坚路上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扶贫的征程,照亮着这个时代的天空。你们走过的扶贫道路,我们定会至死不渝地坚守!

大山里的贫困百姓

初见驻村帮扶的莫学村百姓,第一感觉是特别友善,脸庞上斑驳的皱纹烙刻着岁月的痕迹,笑容总是满满的堆积,因我们相互语言不通,生硬而简单的藏话“卡卓、泽仁”,成为我们相互问候的口头语,紧握的双手是我们传达友谊的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方式。我能够感到藏族百姓对党的扶贫政策以及对我们的到来是感恩的,随后的帮扶工作让我更是深信不疑。莫学村平均海拔3600米,因山势坡度原因,到村里得蜿蜒而上58道弯,而村里的牧场还在山顶的另一端。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贫瘠,劳动力匮乏,贫困百姓脱贫增收任务十分艰巨。

通过前期当地干部的努力工作,全村大部分百姓已经实现吃、穿不愁,但贫困的现状和思想的固化让我揪心,他们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驻村工作期间,为了解除这一困惑,我多次找农户谈,找村两委谈,找致富带头人谈,找当地干部谈。用心的交流,点点的记录,我开始慢慢熟悉每一户的家庭情况、人员结构、致贫原因,理解以至于容纳他们原有的固化思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或是因为汉语言不通,或年老因病、因残,不愿再去改变当下的生活,而要达到脱贫致富目标,我们的贫困百姓务必求变。作为帮扶干部,只有俯下身、沉下心、知民情,才能成为他们的明灯和引路人。

“帮”是阶段性、给予性的,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住房、教育、医疗、水、电、路都能最大力度给予保障和建设,而百姓的内生动力,固化思维才是需要长期感染和扶持的。贫困户们一旦树牢了脱贫志气,自然就会坚定致富信心。

我默默牢记帮扶的意义,工作期间,我和驻村工作的同事们研究制定了《莫学村2018-2020年扶贫规划》,内容涵盖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安全饮水、危房改造、通村公路、技能培训、环境卫生、产业开发等。我与同事先后为该村协调到位项目资金23万余元,新开挖产业便道6.8公里,埋建安全饮水管网1.9公里,提档升级党员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村文化室。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的不同,通过多次挨家走访启示,分户施策制定脱贫方案并予以实施,从家庭环境卫生到个人“五讲四美”,从“五改三建”到庭院经济打造,从农房五造到安全饮水达标,这些都是我帮扶的日常工作。

工作中,我们既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冰冻的艰辛,还得忍受思家的寂寞,但在下村走访时远远看到百姓远迎的身影,入户排查时总能喝上滚烫的酥油茶,百姓感恩的心境,又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间能改变一切,百姓们逐渐看到了变化的魅力,田间土头绿了,被褥厚实了,储藏室满了,屋件也多了起来,百姓的精气神由内而外发生着改变。他们开始由衷接受我们的意见建议,空洞的眼神也不再迷茫,脱贫致富的愿望应运而生。村里的贫困户迟乃翁修、四郎泽翁、工呷、松吉因继承祖辈靠山吃山思维,举家过着放牧生活,又因藏族百姓对生命的崇高信仰,对牲畜不随意出栏,贫困识别家庭年收入人均仅有1700余元。针对类似情况,驻村帮扶组坚持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农民夜校学习,让他们在了解国家帮扶政策的同时,重点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和自身学习,现今迟乃翁修、四郎泽翁、工呷、松吉已经分别成为当地有名的木匠和画匠,家庭人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家里也购置了新的家电,出行也骑上了摩托,家里挂上了习近平主席的唐卡画像,把“五个一”帮扶工作组当成了自家人。

通过持续帮扶,现莫学村已由贫困发生率30.6%降至0%,贫困百姓无一返贫,全村家庭人均年收入远超国家标准。看着村子里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变化,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他们的交流越多也越发亲近,百姓们也给我取了个藏族名字“罗布顿珠”,寓意吉祥、工作如意。我喜欢听他们远远的呼唤这个名字。

大山里的困难孩童

因为不甘于贫困,涉藏州县的青壮劳力有很多在他乡务工,在帮扶走访中,时常会发现妇孺们下地劳作,干着内地男人们才会干的重活脏活,而不远处,会有衣着单薄的孩童,把玩着残破的玩偶。你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会用很质朴的眼神看看我们,然后羞涩地转头离开。在脱贫攻坚一线,这种感觉会让我很心酸,很想帮他们做点什么。因为历史的原因,涉藏州县的孩童教育不那么被家庭重视,长大后要么上山放牧或外出务工,要不就进寺庙学习寺庙文化,接触不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外面的大千世界。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愈发让我感觉藏族孩童的教育必是百姓脱贫重要一环,因为它可以彻底割断贫困代际传递,会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拥有点亮梦想的那一束光。

为竭尽全力帮扶到他们,2019年5月,成都高新区号召所属企业对口德格“千企帮千村”脱贫增收。作为参与德格脱贫攻坚的一线干部,有幸与高新区石羊街道办的领导进行深入交流,从而酝酿了对口捐赠德格更庆镇贫困学生的2019府城社区首届《和谐府城与爱同行》慈善拍卖活动。随后通过汇报协调,得到四川省水利厅诗书画院及众多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认可。5.12拍卖会当天,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纷纷到场慷慨解囊,将筹集到的近60件展品全部购买,拍卖募捐资金4万余元帮扶藏族儿童,成都蓉城先锋、凤凰网、优酷视频等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活动的成功筹办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共鸣,泸州(香港)知远文化传播公司在得知为德格藏族学生捐赠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系要求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来。6月初,我带着藏族儿童的祝福与哈达,与驻村干部一道赶赴泸州尧坝,如约接受了那里的学生和企业给我们的捐赠,并与企业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7月,贫困户四朗拉措和巴松翁姆的女儿在初中毕业后因成绩不理想和家庭原因想放弃学业,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与驻村第一书记立即上门和孩子、家长沟通交流,不厌其烦讲解分析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宣讲党的教育政策帮扶,联系教育局申请助学政策,筛选比对适合孩子的学校和专业。9月,两个孩子最终如愿进入宜宾学院和荣县高职,临别时的一句“谢谢”让人倍感温暖,我再次看见了藏族孩子那种空灵的眼神,不是无助,而是坚毅。

回忆起这些关爱的点滴,过程虽繁琐艰辛,但真心能帮助到这里的孩子们,让人欣慰。就像我在拍卖会上的发言一样,“涉藏州县的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与关怀,他们渴望着教育与美好的生活,他们爱这个世界,且会传承”。

c3ee561074834980b2e6c81b5e08da6b.Png

首届府城社区与爱同行德格慈善拍卖会

e0dbeea36b4b46c295d15d901f67fabf.Jpeg

四川省水利厅爱心传递捐赠活动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仍需努力。扶贫两年多来,我感受了这里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感受到了这里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这里的干部缺氧不缺精神,他们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使命与担当,这里百姓的淳朴与善良,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和向往。我坚信,通过这种观察和学习,能让我日后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能做到勇于直面、不言放弃,对于我来说这将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忆两年多来的帮扶过往,不虚此行,且不辱使命,德格的岁月我终将铭记!

作者单位:四川省水利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