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丙乙底村的羊(贾巴尔且)

作者:贾巴尔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4:53:40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丙乙底村的羊

贾巴尔且

眼前这四周被小山环绕、漫山遍野盛开的索玛花,有白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楼房掩映其间,一条很直的水泥路把村子平分为二,并向山上延伸。这是初夏时节,笔者在凉山州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看到的情景。

放眼望去,山上都被白色的索玛花占领了,就像冬天一样,银装素裹,树木成林,杂草丛生,看不见一块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走到村子里,或小青瓦房,或洋城小楼,且都具有彝族特色,依山傍水,鳞次栉比,让人琳琅满目,赏心悦目。村民房屋宽敞、明亮、卫生,家里的家具也应有尽有,摆放得既美观又大方。丙乙底村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地势平缓的“世外桃源”,更像一幅人间绝美的山水画。

丙乙底村,有两个村民小组,242户89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14户542人。地处高寒山区,海拔3200多米,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是一个纯彝族村。只产马铃薯,荞子和燕麦,而且都只能靠老天爷吃饭。随着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该村因地制宜,靠山吃山,把发展养羊作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发展来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023c15bed334a5ba5e96656847fc6a0.Jpeg

踏进一家村民,一群羊在一根长长的木槽里争着吃什么东西,有奔跑着嬉戏玩耍的羔羊,发出“咩咩咩”叫声,还有争食的大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略估了一下,羊群应该少不了30只。

主人看见我们来了,高兴地招呼我们进屋坐,发烟给我们。他说羊子一个月不喂一两次盐,长得不好不说,一直不喂盐的羊肉也不好吃,煮也煮不烂。羊子想吃盐了,放在山坡上都不会好好的吃草,东奔西跑,因此,每个月都给羊子喂一两次盐。

1c14faab8b854e3b98ccc06921ccfc4f.Jpeg

看见那么干净的院坝被羊踩脏了,主人的老婆有些不好意思地搭讪:只有喂盐的时候才把羊子赶到院坝里,不然平时都关在背后羊圈里的,羊子早出晚归进进出出都不通过院坝,这样卫生才干干净净,这些都是修建房子的时候,政府就帮我们考虑得那么周到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养羊不仅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也还是为了农作物长得好,羊肥是所有农家肥料中最好的,比化肥、磷肥那些都好。以前很困难的年代,为了吃饱饭,大家都想办法养着几只羊。常用羊肥的土地,土质松软,不会板结,做出来的农作物也长得很好,特别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想吃无公害的粮食、水果、蔬菜,买蔬菜都喜欢买有虫的。

记得以前他们说高山的人放羊是轮流放的,想着想着,一老年人拿着一件蓝色的披毡,正赶着一群羊路过,他告诉笔者,以前合作社放羊子是几家人一个组,每家轮流着放十天或半月。这样虽节约了不少劳动力,但有的不好好放羊,羊放在坡上的时间短了,吃不饱,也很瘦,发展不好。后来就各家放各家的,大家一早起来就把羊放到山上去了,下午太阳落山了才把羊赶回家,一只只羊吃得肚皮饱饱的,走路都有些蹒跚。喂养起的羊个个都胖嘟嘟的,有的喂养得好的农户,母羊一年产下的羊羔都是双胞胎。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哪家喂养的羊子都拿起来卖成钱了,只养不卖,那我们怎么脱贫啊。现在羊子价格贵了,好多人都羡慕我们高山人草场宽好养羊。说句老实话,现在家里来客人,都舍不得宰杀一只羊子吃了哦。”

蓝蓝天,白白云,绿绿的草。一位中年妇女在山坡上一边放羊,一边做着针线活。我想起了他们说的以前好多人养起的羊除自己食用外也不会卖,就随便问了一下她。

51d2f306c5864ec782958c8194cd6254.Jpeg

“以前合作社时,大家都贫穷得很,喂养不起羊,那时吃穿都成问题。到土地承包制后,一家人才喂养起几只羊。那时只有有绵羊的人才穿得起披毡和擦尔瓦(用绵羊毛做的),没有绵羊的人很羡慕有绵羊的人,绵羊毛也很珍贵。由于绵羊少,两三年的羊毛集中在一起,才做得起一件披毡或擦尔瓦,有些年一斤绵羊毛都卖到几块钱。那时高寒山区平时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来源,就只有剪羊毛的两个节季才有一点点收入。记得我成年了还没有一套擦尔瓦和披毡,那个年代,大家都穷得叮当响,没棉被,白天披的是擦尔瓦和披毡,晚上盖的也它,有一件擦尔瓦上面套一件披毡很暖和,也是人人羡慕的。而现在想穿什么衣服都有,五花八门,好多年轻人好好的衣服不穿,专门买有洞洞眼眼或有补丁的衣服,擦尔瓦和披毡也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了。党的富民政策也是越来越好了,只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老在前面去了,不然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27148af1a7f7405493bfcefb2f2a0498.Jpeg

78岁的建卡贫困户阿尔史哈,坐在一棵小树下,啪哒啪哒地抽着旱烟,我们聊了好久。当他说起以前艰苦的岁月时,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依然有点沉重,说到现在的好日子,他的脸上又绽放着幸福的笑脸。

“喂,你哪个?我家卖的比其他家还少了,羊子你也看见了的,你如果要,明天内来买,过了有人来买了,我就卖给人家了哈。”

在和我们聊天的俄地作哈突然来了一个电话,他用彝语跟一买主谈起了生意,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掩饰不住分享了他的喜悦。他说买羊子的是另外一个乡的,前天他就看过羊子了,今天打电话来他要5双,每双3800块钱,生意成了。

我们很好奇地问他的羊怎么不称起卖,而一双一双的卖,我们还第一次听说过这样卖羊子的。俄地作哈说,他们又不在市场上卖的,羊子抓起来称,麻烦不说,又把其它羊子也惊吓到了。所以他们哪家都是买主来了,选好了羊,不管大的还是小的,一双一双这样搭配讨价还价起卖的。市场上每斤多少钱,他们都胸有成竹。俄地作哈还说,他家现在只有43只绵羊了,今年已卖了10只32500元,过几天又准备卖12只,再过两三个月又可以多卖一些。卖羊收入10万块钱是不会少,信心百倍。

杨依吉家5年前在他们这个村是算贫困的,一只绵羊也没有,后来他在外面打了两年工,买了30只绵羊给老婆在家里放养起,他继续在外面打工。这两年一年都卖几十只,今年卖了16只,卖了3万多块钱了,现在还有30多只绵羊,再过几个月还要卖掉一些。

贫困户阿尔史热家也是这几年才养羊走上了致富的。他家今年卖了42只,得9万多元。过一个月还要卖9只,卖羊总收入10万多元。现在还有50只,12月份可产羊羔20只左右,明年收入还要多一些。

13d940393e4341b1806ea303439b5de5.Jpeg

丙乙底村家家户户都喂养绵羊,还是十多年前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这个村耕地面积多,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亩,有的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就有三四十亩,一年补贴就有一万元左右。有了这些钱,村上就专门研究,把种草养畜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发展来抓。通过种草,草场也变大了,村民们就开始发展养羊,特别是这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在家养羊的人就少了,草场也宽了,羊子的价格越来越好,只增不减。

2a88444d2d774bf08ffe9ac0f765b8fd.Jpeg

山坡上一群群羊群在悠闲自得地低着头吃着青草,好像洒落在草丛里的银珠,草丰羊肥。据说羊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彝族人说,荞耙耙与羊肉汤锅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佳肴。彝族老人去世了,也会宰杀一只大公羊,然后把羊板子放在死者的嘴前,意为老人去天堂了有好吃的羊肉。以前村民养羊不舍得卖,只有家里来贵客了,做红白喜事才宰杀羊。只攀比哪家有好多好多只羊,结果变不成钱,羊养了好多年,还是那么多,不发展。现在大家比的是哪家卖了好多只羊,卖了多少钱,卖了又买,买了又卖,有的才买起来几天都可以赚几千块钱。吃饭靠羊,穿衣靠羊,孩子读书靠羊,娶媳妇也靠羊,发家致富奔小康更靠羊......

dafd639d22f1487fb949a92ce8100cd4.Jpeg

丙乙底村地处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百草坡内,保护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景观优美,民族特色浓郁,宁静的蓝天、白云,辽阔湿地风光,神奇的燕子洞、瀑布和石姑娘山,索玛花走廊,奇山秀景,“世界最大熔岩漏斗型天坑群”、十万亩索玛花、30万亩百草坡、神奇美妙的波洛云海等,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看点,让人大饱眼富,吸引了许多游客。特别是近年来,这个村的羊群不断发展,被各地摄影家发现了,是一个很好的拍羊片的好地方,每年冬天和春天雨季还没来临前,跟着早出晚归的羊群拍羊片,成为摄影家们新发现的摄影基地。他们还叫村民们把羊好好地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协会,让摄影家们好好地拍摄,再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羊片拍出名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但还是被勤劳朴实的村民婉言谢绝。

f1de8c960a044f48b78394f1a7c1a898.Jpeg

村民说:没有羊和脱贫攻坚,没有政府给他们修房子,他们不可能住上这种漂漂亮亮的楼房,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听他们说过,城市里的人,住的房子有好几间,连厕所都修在家里面,当时他们在想,这不可能吧,那不是臭得很了吗?后来到县城亲戚家,才看见这种房子,当时好多人还用不来卫生间里面的水,主人只能一一教他们怎么使用。而现在村民自己家也和城里的人一样住上了这种好房子,习总书记卡沙沙(“卡沙沙”彝语意为感谢),共产党瓦几瓦(瓦几瓦彝语意为很棒很好)!

d04e97a458a34738b86e39c1e5a676b4.Jpeg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今天生意好,忙不过来了,让你们久等了,你们慢慢享用......”俄地洛则笑容满面地向我们解释着,从她的脸上,看得出今天她家的生意又是很好。

看见俄地洛则很忙,她的父亲主动给我们介绍了俄地洛则是他的女儿,在北京彝族餐馆打工5年多,工资还不错。但她听我们说这些年老家脱贫攻坚建房修路,各种基础设施都搞得热火朝天,旅游也开始火起来了,她就赶回来了。除她自己开起了一个彝族餐馆,还和另外一个人合伙开了一个餐馆,生意红红火火。

6004c96e33174a219fe9511576e87562.Jpeg

丙乙底村村干部介绍:以前靠老天爷吃饭,每年都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自从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脱贫攻坚这些好政策,各种基础设施得到夯实,有了电农民不再砍树烧火煮饭,丙乙底村变种植农作物为植树造林、种草养畜,靠山吃山,走上了一条家家户户喂养羊子发展支柱产业之路,现在全村除常年在外打工和搬迁的外,其余住在村上的家家户户都养羊子,全村四大牲畜存栏数达3456头(只),村民养羊子,发“羊”财,奔小康。

2018年,丙乙底村退出了贫困村。

回去的路上,夕阳西下,阳光穿过云层落在草原和羊群身上,一位老人用蓑衣将一只刚产下的小羊羔温暖的包裹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作者简介

贾巴尔且,彝族,四川凉山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四川委员会理事,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供职于中共金阳县委宣传部。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海外版》《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四川文学》《文学月刊》《西部作家》《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洛阳晚报》《当代作家》《少年月刊》《领导科学》《作文通讯》《四川散文》等报刊杂志。出版文学集《日照金阳》。散文《风光旖旎百草坡》被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少儿出版社收入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篇目),小小说《关键来电》被收入《四川小小说》十周年优秀作品专集》,小小说《我不当建档立卡贫困户》被收入《中国2018年微型小说精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