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一个单身汉的转变(刘力)

作者:刘 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2:16:01 浏览次数:426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一个单身汉的转变

刘 力

地上堆放着油腻腻的扳手、钳子,以及裂着口子的摩托车轮胎、露出了泡沫的座垫;三个大油桶,占据了大半个屋子;花生、空酒瓶、鞋子,摆满了地上剩余的空间......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北川县禹里镇慈竹村3组杨富的家,在堂屋看到的情景。杨富的房子“夹”在邻居的房子中间。房子年久失修,墙面呲牙裂缝,显得与周边景致格格不入。

在我联系的其他非贫困户中,他们大多养猪、养鸡、种重楼(中药材),产业都发展得不错,屋子里也都添了冰箱、沙发,打造了厨柜,收拾得也很亮堂。他们白天劳作,晚上有时喝两口小酒。但杨富似乎对这一切并不在意。长期一个人生活,他习惯了。他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打摩的。我到他家时,他领着我“参观”:走进厨房,烧火用的干柴、树叶,散乱堆在地上;水槽里,几天没洗的碗筷,越垒越高;走进卧室,一架铁架子床窘迫地摆在一边,床上堆放着被褥、衣服,裤衩高高地挂在床架上......

我慌忙退了出来。看出我的尴尬,杨富讪讪地笑着,一双手局促得无处摆放。或许,这也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尴尬时刻。但从屋子里刚走出来,他的脸上又立刻恢复了惯常的表情。

但从他短短几秒中讪讪的“尬笑”表情中,我细心地捕捉到了一种他内心中隐秘的东西。我心中有底了。

我决定就从改变他的卫生习惯入手。好几次,我试图说服他,花点时间把屋子卫生做一下。他总是无所谓地说:“我就一个人,一直这样生活,收拾不收拾都差不多。东西收拾好了,找起来,我反倒找不到。莫看现在这样,我找起来好找得很呢。你们莫管我这些,我觉得这么过没啥不好!”他还将他的这些个人习惯归结为自然、舒服。

对于这个“难啃的骨头”,我每次到村必到他家。到他家,必不厌其烦地讲脱贫攻坚政策,讲生活卫生习惯。虽然,刚开始,他还是有点抵触,要么躲着不见,要么态度平平。但在一段时间后,我们之间逐渐熟络起来。我偶尔还会调侃地鼓励一下:“呦,你现在卫生有‘进步’了,比原来收拾得好了嘛!”

对于杨富家的厕所,我一直耿耿于怀。他的厕所是旱厕,没有顶,蚊虫笼罩在上面,一进院子,就有一股怪怪的臭味传出。显然,把厕所的问题解决了,他家院子的整体环境就会提升很多。毕竟,硬化的院落和规整的菜地中间,“鹤立鸡群”地放着一个旱茅坑,怎么看,都有点煞风景。

恰好,在脱贫攻坚中,北川县率先出台了“两改一建”政策。改厕,国家要给补助。抓住这个时机,我们水务局又协调了一大批砂石和水泥,可免费提供给我们联系帮扶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

我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杨富,希望他抓住机会改厕,可以享受国家补助。万万没想到,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仍然不感兴趣,理由还是那一条,“我就一个人,早习惯了,改啥改嘛?”

“这样吧,我有一个闲置的马桶,你不嫌弃的话,我送给你。砂石水泥我们也有,你不需要多花钱,我们一人出一点力,把厕所改了,你看怎么样?”我说。或许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吧。我作为水务局的普通干部,经济能力也有限,能出人出物帮他到这种地步,他多少有点触动;加之前期建立的感情基础,他同意了。于是,厕所顺利改建好了:原来的旱厕,下面加了盖子,上面加了棚子,鸡网变成了鸡圈......院落的整体形象一下子就提升了。

想到他家还有几个大铁油桶子,我估摸他一个人也难以搬动。于是,我又和同事一起帮他把铁桶全部搬到院子角落里头,堂屋一下敞亮了。他再次讪讪地笑了,主动表示,愿意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打扫,让我过几天再去“验收”。“好的,一言为定!”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几乎要喊出来:我的帮扶开始见成效了!

几天后,我再去看,果然,面目一新呀!堂屋打扫得干干净净,酒瓶子整齐地放在一处;卧室床上的东西收拾干净了,连缺了一角的玻璃都换掉了;厨房的干柴也堆放整齐......他说,正准备做一个衣柜,把衣服都收进去,再把院子里加一个棚子,大家还可以来乘凉喝茶......

转变,来得这样突然!我几乎有点不相信了。

过了几天,我又去他家。他把菜地分成了几块,刚种了魔芋,还有一些其他的菜。我数了下,魔芋一共16株,还特意拉了遮阳网。他颇有几分得意地说:“这是我的魔芋基地哦!”“哈哈!”我心里突然觉得挺好笑的。倒不是嘲笑,而是觉得,他的生活突然变得积极向上,而且挺有“远大规划”了。我看了看鸡圈,以前散养的鸡圈养起来后,从3只变成了6只......“嗯,不错不错!”我从内心为他高兴。

脱贫攻坚期间,他的摩的生意也不错,经常看他在几个村之间来来往往拉人拉物,接各种活儿,生意也算有了大起色。国家验收检查前,他的衣柜已经做好了,装了滑动门......

杨富的转变,让我感触颇深。

我常常在想,对扶贫工作来说,贫困群众的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贫困群众“不怕穷”,怕的是他们对固有生活的麻木与顺从,不愿开启新的生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我们帮扶贫困群众,不仅要从物质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更要从精神上为他们建设一个更丰满的家园。

在“不怕穷”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地域因素、文化的使然、能力的制约、观念的禁锢等等,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帮扶,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不怕穷”,试着理解他们的“不敢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对话和引导,从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想办法、出政策,一步步调动他们脱贫的期待和热情。以精神鼓励推进精准扶贫,让贫困户长心气、长志气、有目标、有干头,精准脱贫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刘 力(女,绵阳市涪城区人,供职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水务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