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高峰村的洋芋花开了

作者:赵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07 09:45:16 浏览次数:413 【字体:

f045b916599e427399414d709e3adfcf.jpg

高峰村的洋芋花开了

赵 静

洋芋叶儿青青,红苕藤儿青青。青青的洋芋叶儿不懂红苕藤儿的憧憬,青青的红苕藤儿也看不见洋芋叶儿明媚的忧伤。

在离北川新县城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天是那么高远,水是那么清澈,座座吊脚楼古朴雅致,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就是北川最偏远的一个乡青片乡。

8295b5f56b5e4167ad22de8061cec9de.Jpeg

青片乡有一个出名的贫困村——高峰村,虽然就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地方,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这些住在吊脚楼上的羌家男女老少,只会在贫瘠的土地上刨食。多年来,贫困就像瘟疫一样,在他们身上蔓延。

吃饱穿暖,出门能走上比较安全的路,是祖祖辈辈的心愿。如今,随着各种惠民政策不断落实,帮贫扶困阳光雨露的抚摸,高峰村的田野里,青青的洋芋叶儿妖娆,青青的红苕藤儿娇羞。阳光下,他们摇曳着苗条的身姿;微风里,他们穿着绿纱裙轻盈的舞蹈;暮色中,他们迷糊着透亮的小眼睛,眨巴眨巴就进入甜蜜的梦乡。谁是洋芋,谁是红苕?

两年里,高峰村第一书记何丽走访村民,查阅百度,夏日的午后,到园子里长时间伫立、仔细地观察,终于慢慢明白,洋芋可以来红烧、爆炒,红苕煮熟后是甜甜的,适合减脂、降压的人常吃。又到了洋芋开花的时节,清幽的香味飘散在房前屋后,白色的花朵骄傲地、妖艳地绽放在田间地头,何丽总觉得闻不够,看不够。

办公室里优雅的“美丽女神”

因为主管教体系统的人事工作,北川县的教职工基本都认识副股长何丽。中等身材的她衣着时尚,举止得体,说话很有层次、条理,无论对谁都是温声细语的。俏皮的刘海下,水汪汪的大眼睛尽显城市女孩良好的教养和丰富的内涵。不管是她下基层检查工作,还是基层的同志到人事股办事,不管是电话交流,还是当面咨询,听到那一声“您好,我是人事股何丽,请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犹如一片春风扑面而来。她以特有的热情、诚恳,让来访者的忐忑、拘谨一扫而光。“没架子”“有思想、有魄力”“亲和力强”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注重内外兼修,天晴的日子,总能看见她迎着朝阳,踩着夕阳,和着清风、花香,走在上班下班的路上,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思考工作上遇到的困惑,生活得如此精致,大家一致尊她为“女神”。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不久,我就和女神相识了。每次到她办公室,总看见她坐在电脑前忙个不停,防辐射的小盆栽绿油油地释放着勃勃生机,乖巧的饮水杯袅袅地冒着热气,似乎在尽情地展示主人的童心和浪漫。摆放得整齐有序的书籍、笔记本、文件,尽显知识女性的清爽和干练。那些写满批注的专业书籍、文学作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女神优雅的秘籍。

两年前,听说女神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高峰村任第一书记,我觉得是天方夜谭。我简直无法想象,在城市蜜罐里长大,麦苗和韭菜、洋芋和红苕都傻傻地分不清的人,怎么能适应偏僻闭塞的农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该不会呆几天就哭着回来吧?我很担忧,听说,女神在接到工作安排时,也曾彷徨,也曾忧伤:父母年迈体弱,儿子年幼,丈夫工作繁忙,如果到高峰村去工作,一家人就要被迫分居三地,既不能尽孝,又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何况高峰村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受自然条件的局限,种养业优势不再,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整个村子成了典型的“38.61.99”村,有些村民小组连组长都选不出来。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开会没人发表意见,会后却七嘴八舌的乱议论。干部不相信群众,群众不相信干部。一个常住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子,贫困户就有21户65人,要实现脱贫奔康,确实困难重重。

但是,作为共产党员,责任和使命使她别无选择、义不容辞。就这样,美丽的女神带着忧伤,带着悲壮,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踏上了扶贫的征程。

吊脚楼里接地气的“村姑”

清风明月温柔地拥抱着每一个起舞的日子,阳光雨露细心地呵护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两年的时光就在星转斗移中悄然而逝。女神办公桌上的绿萝长得已经垂到了椅子上,只是有点瘦弱,有些枯黄。主人两年都没照顾它,亲近它了,它似乎有些疑惑,有些期待,还有些责怪,主人你咋这么狠心,这么久都不管我,你好久才会回来?

2017年9月,扶贫工作进入到攻坚阶段,怀揣感恩的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自觉投入到这如火如荼的伟大洪流中。

9月20日,我和七名同事,被派驻高峰村,协助第一书记何丽做扶贫的冲刺工作。

蜿蜒的乡村公路逆着青片河向大山深处延伸,清澈的溪流唱着欢歌,从远处奔流而来,又向远方奔腾而去。两岸深黛色的山峦绵延起伏,山环水绕,山和水那么自然、和谐地在此相逢。沿途有很多因雨塌方的路段,就像一个娇媚的少女,俊俏的脸被硫酸毁了容。垮塌的石块、泥浆、还没长成的树木,胡乱地躺在水沟里、马路上,一片狼藉。很多地方,人和车辆只得绕行。人烟越来越稀少,温度越来越低,现代化的高楼渐渐被低矮灰黄的吊脚楼所代替。汽车喘着粗气在颠簸,混黄的泥浆掩盖了它的本色。

恹恹欲睡中,我不禁想起咱们的女神:两年未见了,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呢?任凭想象的翅膀如何天马行空,女神终归是女神,始终都和知性、美丽、优雅这些词语分不开,也许,这就是她特有的气质吧!七转八拐,迷迷糊糊中,满身是泥的汽车终于停在了高峰村村委会的院坝里。

这是灾后沿河新建的居民点,集中了高峰村60%的村民。这些原来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土著羌族居民,因为政府统一集中安置,纷纷搬到离公路较近的山下,虽然外出交通更方便了,但是离他们赖以耕种的土地却远了,很多人是喜忧参半。房屋的布局基本相同,都是砖木结构的民房,尽可能地保留着羌民族原有的风貌。

村委会就坐落在民居之中。这是一座两层高的楼房,会议室、广播室、农民夜校、办公室,布局得井然有序。院子四周的宣传栏,整齐、醒目,详尽介绍了高峰村的基本情况、村委会成员及其职责、近年来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图文并茂、简洁生动。看得出来,这里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我们的车刚停下,一群穿着羌族服装、满脸高原红的男女老少便热情地围上来,帮着拿东西的,嘘寒问暖的,端茶递水的,霎时温暖和感动洋溢着整个院子。

我急切地想看看咱们女神两年后的风采,东张西望,找了半天,可是竟然没看见,有些淡淡地失望。“你们何书记呢?”我问我身边的一个村民,听完我的问话,她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刚才帮你拿东西的那个人就是何书记啊!”

我顿时愣住了,什么,那个胡乱地扎着马尾,穿着条纹衬衫,洗得发白的牛仔裤,黑色的旅游鞋,背着黑色小背包的人就是何丽,就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女神,这怎么可能?昔日漂亮的连衣裙、时尚的高跟鞋、飘逸的黄色卷发哪里去了?刚才争着拿行李的那个中年女性,哪有女神的范儿?在一群村民里面,她是那么朴实、普通,那么更像本地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村姑模样啊!原来红酒、咖啡和腊肉、土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只有一步之遥,生活真是个大熔炉啊!

开展工作之前,何书记对我们进行了耐心的培训。从入户时的衣着、交流的语气、方式,到遇到无理取闹的村民的应对策略,从在贫困户家可能遇到的问题谈到非贫困户家可能遇到的问题,她条分缕析,滔滔不绝,我又看到了昔日那个神采飞扬的女神,原来,在她的身上,时尚和朴素可以那么完美地结合。村姑啊,你依然是我的女神。

村民们贴心的“何书记”

几年的精准扶贫,村民们都有些见惯不惊的油滑了,因此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以陌生的面孔出现在村民面前,力求尽可能真实地了解目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便后期查漏补缺。

何书记把我们一行人分成8个工作小组,每一小组负责10至15户人家。我负责田坝组的11户里,就有前任村主任某某,某某有5个姐姐,都嫁在本地,加上同姓本家还有三四家,以及亲连亲的竹根亲关系,在当地很有影响。某某当村主任很多年。去年,经民主选举,某某落选了,他怨气很大,于是散布了一些不利于新的班子开展工作的言论,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对此,何书记非常重视,一方面积极地鼓励并带领新一届班子大胆开展工作,同时走上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地解释说明,消除大家的对新班子的疑虑。另一方面又多次主动找到某某,耐心细致地开导他,和他一起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经过多方不懈的努力,某某的心结慢慢打开,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处处刁难村委会的工作。

我去走访某某家那天,恰逢他的老母亲病重,他家的亲戚朋友20多人轮流在病榻前守候,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我显得很拘谨,不知所措。何书记知道后适时来“增援”我。她风尘仆仆赶来后,直接就走到老人的病床前,轻声地问:“嬢嬢,感觉好些没?你一定要坚强啊......”对周围守候的人叮嘱道:“辛苦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啊!”然后将某某拉到一边,真诚地说:“某哥,嬢嬢病了,我不知道给她买点啥,拿200元略微表达我的心意。”某某也算仗义之人,诚恳地说:“何书记,你看得起我某某,我已经很知足了,你三番五次来看我,来给我做工作,如果我再乱说乱作,那简直就不是爹妈养的,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你的工资那么低,还要养家糊口......”何丽也动情了,她含着泪说:“某哥,还记得我才来高峰时,你骑着摩托带我熟悉情况,关心我的吃、住,你对我就像哥哥对妹妹......”“那就啥都不说了,你的心意我就收下了”。此时的何丽哪有读书人的清高和迂腐啊,完全就是一个暖心的小妹妹,就是一个普通的羌族姑娘。我被他们感动了,也自然而真诚地拿出200元钱,硬塞给何某:“我也高攀一下,你们的兄妹里算上我。”某某含着泪接下了,其他的人都非常感慨:何书记,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家人啊!

午饭时间到了,本来我们早已联系好了工作餐,但是,某某执意要我们到他家去吃。我有些难为情。何书记劝我“去吧,不然,他们会多心,以为我们看不起他。”

午餐安排得很丰盛,满满两大桌人,摆满了地道的农家菜。大家纷纷来给何书记和我敬酒,我们也不断地回敬。某某还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有些不习惯,不想吃又怕别人说我嫌弃他们。何书记看出了我的难堪,悄悄体贴地对我说:“你不吃嘛,把它放在盘子里就是了”,然而她自己毫不嫌弃地夹起别人给她夹的菜,有滋有味地嚼着。我很惭愧,她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进村民的心的啊!对她的尊敬又增添了几分。于是我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高峰村的“何大大”

在我入户调查的几天里,我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一个柔弱的城市女孩,用她的执着、真诚、耐心,感化着、感染着、感动着这里的一切。两年里,她抛家舍业,真正做到了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多人见面就直接喊她“何大大”。

是啊,她是村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领路人。短短两年时间,她就让高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来乍到,面对高峰村的乱象,她也曾叫苦连天,后悔不跌。夜深人静时,心事重重的她也曾暗自沮丧哭泣。很多个寂寞的夜晚,面对无边的黑夜,她不断地叩问自己:“我可以当一回逃兵么?回去向组织诉苦,请他们另派高明?那我还算一名共产党员么?”

困难是勇士前进的阶梯,也是懦夫回头的起点,明白了这些,她下定决心,一咬牙告别了连衣裙和高跟鞋,风里雨里爬坡上坎,和老百姓一起学习药材种植、一起在田间地头讨论该种那些农产品、一起进圈棚分析猪仔、土鸡的行情......覃大哥的儿子因病20多岁还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她带着他们到医院评了一级残疾,落实了补贴和低保;张大爷孤苦无依,她把他送进敬老院安享晚年;67岁的杨大爷儿子在外多年不归,她为他买了过冬棉衣,争取到扶贫贷款建好了房屋,并千方百计联系上他儿子,苦口婆心劝他回来看望老人。不久,哪家有人在外打工,哪家有娃娃在校读书,哪家有残疾人她都了熟于心。在她的不断努力下,贫困家庭9名在校学生的教育类补贴全部落实,3户D级危房和C级危房户得以重建或改造,10户得到了4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18户申请了产业扶持基金17.5万元,3户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除了贫困户以外,但凡有突发意外或疾病的农户,她和村干部也一定会去看望关照,妥善处置。慢慢的,老百姓把她当成了自家人,一位老党员老干部握着她的手倾诉心愿:“何书记,你比我的亲闺女还亲啊!你在,我心里就踏实,我们大家都才踏实,我们的生活才有盼头,希望每一个干部都能像你一样,我高峰村就是缺你这样能为大家办实事的干部啊!”

谁说不是呢?都希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但高峰村领头的人不好找确实不好找。握着乡亲们粗糙的双手,她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高峰村变得更好。为激发大家产业发展的热情,她利用第一书记经费开展产业扶持活动,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经村民评议通过,就可申请补贴资金。贫困户李永全虽身有残疾,却借助此次活动发展养猪50头,养蜂20桶,身残志不残的他获得了绵阳市首届“脱贫达人”奋进奖。她又依托“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鼓励三位老党员带头种植大黄、黄莲等中药材。经过努力,村里中药材种植规模从200亩增加到了500亩,全村农户基本实现了家家有种养,户户有务工。

深谋远虑的“何军师”

短期内的收入没有问题了,但怎样才能实现长效增收进而致富奔康呢?经深入调查思考,她把主导产业定位在发展乡村旅游上,此后不管大会小会还是入户走访,发展旅游就成了她的口头禅。她对干部说:高峰村之所以人心难聚,就是因为没有集体经济,只有把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老百姓才能信任和支持我们。她对群众说:发展乡村旅游是为了让大家的农产品销路更好、就业门路更广,单打独斗难长久,抱团取暖才无忧,请大家相信,我们一定让高峰村变得更好。但她得到的回应大多是这样的:“当年安置点修好后,好多干部都提过要搞旅游但都没有搞起来,你们现在又想搞,我看很难”。或者是:“不要给老百姓说啥子产业发展了,有钱拿时倒觉得你好,万一搞瞎了就全怪你。”听了这些,她不是没有泄气过,但当她想到老百姓的期盼和自己的追求,怎能轻言放弃?为了让自己没有回头路,她在乡上的大会上对所有的贫困户做出承诺:请大家相信我,不把高峰村的旅游搞起来我就不会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峰村要发展旅游必须要有带头的人。恰逢两委班子换届,她反复向村里新选任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阐述发展旅游的意义、前景和方向。在她的不断鼓励下,两委班子思想统一了,确立了“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全村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发展宗旨和“体验羌风民俗,尽享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干部带头出资成立了“北川青片高峰大窝谷堆旅游专业合作社”。县教体局唐局长到村指导,对村里的发展思路给予高度肯定,并为高峰村量身打造民俗文化策划方案,又拿出教师扶贫捐款1.5万元和第一书记经费3万元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解决了合作社起步资金难的问题,这些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

按照合作社的发展理念,他们把村里的农房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客房,把沙朗和马马灯又跳了起来。但村上的干部都是普通农民,没有任何经营管理经验,于是他们从零开始,一边做一边学,向临近的五龙寨学,向来村指导工作的领导学,用手机和电脑在网络上学,经常就合作社怎样管理、怎么发展探讨到深夜。

他们不懈的努力逐渐得到老百姓理解和支持,反对和不看好的人少了,加油鼓劲的人越来越多,有17户贫困户将他们的产业扶持基金借款全部入股,剩余的基金款项经村民大会“一事一议”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高峰村“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集体经济模式初步确立,村集体有了长效稳定的收入来源。

更让我们高兴的是,青片乡党委将高峰村作为旅游扶贫产业带的入口着力打造,文广新旅局又为高峰村下达了50万的旅游发展项目,村上的公共环境和民俗氛围将进一步得到提升。2017年8月,借助小寨子沟旅游旺季的东风,合作社试营业接待游客200余人,营业额近两万元。

指缝太宽,光阴太瘦。洋芋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红苕藤儿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转眼间,高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人之间、邻里之间更和睦,更团结了;对村委会、对各级组织更加信赖了;在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精气神更足了。虽然扶贫工作接近尾声,白发也过早地爬上何丽年轻的额头,可她依然穿行在田间地头、村舍巷陌之间。看着绽放的洋芋花,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开怀大笑。

高峰村的洋芋花,尽情地开放吧!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中学)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