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大爱无疆 最美涪昭情 ——绵阳市涪城区援彝干部吴松云的扶贫故事
大爱无疆 最美涪昭情
——绵阳市涪城区援彝干部吴松云的扶贫故事
彝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在崇山峻岭的大凉山深处,彝族人民还保留着祖先原始的生活方式。2016年,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国家级贫困县——凉山州昭觉县来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千岩万壑中跋涉,走进每一个村庄农户,为每一位乡亲诊治多年的沉疴旧疾,为每一名学童描绘灿烂的未来。他们,是绵阳市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的援彝干部们,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一个目标:让昭觉县的彝族同胞们早日摆脱贫困。
吴松云,也是他们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没有人,不思慕安逸恬适,偷来浮生半日,贪得一时欢晌;没有人,愿浑身遍体鳞伤,心如风吹柳絮,身似雨打浮萍。但总有一些特别的人,可于山河破碎日,从容赴死;能在百废待兴时,慷慨投身。”
2016年8月底,接到组织通知赴昭觉开展为期两年的援彝工作时,他心里既兴奋又充满了不安和不舍,兴奋的是出身农村的他有机会为贫困群众尽绵薄之力,不安的是对昭觉彝区陌生环境心怀忐忑,怕会辜负组织重托,家里老人、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以及妻子肚子里不满两个月的二胎却是他心里的不舍。
2016年9月,省委组织部举办全省对口帮扶彝区干部人才培训班。吴松云通过对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常识等内容的学习,打消了心里的顾虑和不安。妻子悄悄藏起了“先兆性流产”的诊断书,对他说:“你去吧,注意安全,家里你放心。”
2016年9月19日一早,他背上行囊,反复环视整个家,仿佛要把这个景象深深地刻进心里,然后重重地对妻子说了一句:“我走了!”转过身打开家门,头也不回地走了,他怕家人看见他脸上有泪水滑落。
“援彝,充满着牺牲和奉献,但牺牲,不代表着生命的消亡,却是对理想的坚持;而奉献,与其说是不断的付出,更像是人生的圆满。”昭觉的山很大很美,悬崖峭壁林立,道路泥泞崎岖,雾灯、远光灯、近光灯全打开依然穿不透层层的雾霭。每次来回一路马不停蹄也要十个小时,他从来不说路有多难走,他的妻子从不问他路上的情况,怕问了会让他分心、会更加着急。直到2018年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去探亲,走了一次他往复多次的回家路,才知道夫妻俩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丈夫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
昭觉年平均气温10.9摄氏度,最高海拔3873米,一向健康的他,在这里膝盖经常疼得不能弯曲,稀薄的空气硬生生逼出了严重的鼻窦炎。记得是2017年5月,由于鼻窦炎引发流鼻血,一低头血就止不住,开会时,隔十多分钟他就要去洗手间换一次塞在鼻子里的纸。到医院简单拿了药,他继续埋头苦干,连续流了10天,人看着看着都瘦了一圈。一天晚上血流不止,指挥部林主任当即下令:“明天一早你马上回绵阳治疗!”
2017年5月24日,吴松云在医院进行了全身麻醉鼻窦炎手术,刚刚坐完月子的妻子在病房看到他的样子,禁不住一阵阵心酸。7月,他又被分在火把节谷克德会场的后勤保障组,具体负责1500名演员、记者、公安的住宿。海拔3000多米的谷克德,昼夜温差巨大。白天,他和同事们顶着烈日搭帐篷,整个脖子被晒出了一道圈,红肿冒泡起皮。夜晚,为了接应运送物资的车辆,他们被冻得蜷缩在车里瑟瑟发抖,因为术后没完全恢复,他发生严重的高反,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可第二天他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帮扶,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所谓责任,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担当,就是虽九死其尤未悔。”
两年里,父母先后生病做手术,他顾不上;儿子出生,两个孩子生病进医院是常事。好几次半夜,电话这边伏案写材料的他,陪着电话那头抱着孩子的妻子,在医院空荡荡的走廊里等待检查结果。也就是在这两年里,在昭觉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和同事们详细了解并掌握了县、乡、村和学校、医院的基本情况,尽全力当好推动精准帮扶的“参谋员”、推进项目的“服务员”和助力脱贫攻坚的“宣传员”。
两年来,昭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藤梯变钢梯,山区变景区,彝家新寨拔地而起,致富公路山中穿梭,教育医疗全面保障,产业就业逐渐起色。昭觉,已涅槃重生、华丽转变!
他说:援彝是一份事业,用心付出才有辉煌;援彝是一种见证,用心维护才能谱写华章;援彝是一种洗礼,用心感悟才能升华灵魂。两年岁月无悔无憾,因为我用青春和真情践行了我的誓言,书写了我的人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绵阳市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涪城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