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扶贫故事——温暖的回响

作者:李忠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8 15:30:18 浏览次数: 【字体:

扶贫故事——温暖的回响

李忠华 

317国道又是鲜为人知的川藏北线,从起点四川成都,到终点西藏那曲,原始景色秀美,但它路况复杂艰险、崎岖蜿蜒,甚至被人称为地狱的路,也是深入藏地文化的孤独之路

故事也是从这条317国道开始的,从成都向西北行进,翻过著名的雀儿山一路前往目的地甘孜州德格县,那里的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原,奔跑的牦牛……一切都历历在目,那片土地、那些村民从此让我多得到一份祝福,也让我多了一份牵挂。

农村出生长大,小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也成为我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经历,每每听闻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仍生活在如此穷苦、贫寒的境况之中,内心总是感同身受因此2017年底我主动申请组织同意,被派到甘孜州德格县柯洛洞乡挂任乡党委副书记专门负责脱贫攻坚工作那时我才真正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当然人无完人,去之前心里依然是做了很多思想斗争,由于自身年龄偏大是否适应高原气候工作能否胜任等都有过犹豫。但比起内心一直遵循自己好不算好,大家都好才算好的观念,还是毅然决然决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投身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这场战役中。

成都到德格的路途遥远,翻过一山又一山,跨过一水又一水,但当时绝美的景色甚至让我忘记了路上的危险。到任后作为第一批乡党委副书记第一没有经验可借鉴,第二对具体怎么开展工作也比较茫然,第三是当地的实际条件——柯洛洞乡是属深度贫困地区,贫中之贫、艰中之艰,顿时让我感到责任重大。

工作开展之际各种问题一一展现出来,首先是语言不通,再加上思想上的沟通交流更是困难,要转变他们等、靠、要的观念不是件容易事;当地的高海拔让人难以适应,生活习惯跟内地是天壤之别,作息不规律、吃饭也不规律,工作上不分昼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再加之生活条件上的不习惯,那里又是包虫病重灾区,在饮食方面需特别谨慎,能填饱肚子就已算是庆幸……但自己需克服的困难却远远不及德格县贫困户们的生活难。 

脱贫,因什么贫?

柯洛洞乡全乡总面积987.39平方公里,2018年有2个贫困村114405人,3个非贫困村70238人贫困户。为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我和当地驻村干部一起,每家每户摸底当地的家庭结构复杂一个母亲就带个甚至个孩子;当地习惯常常喜欢在草原上、山上席地而坐,久而久之患上风湿病、关节病、大骨节病,很多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人就一身病,丧失劳动能力

在每家每户的探访中,我们与当地村民渐渐熟悉,德格老百姓的淳朴、善良、热情使我们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美好的憧憬,慢慢变成了我们每驻村干部发自内心的愿望。

脱贫之路——近期在牧

柯洛洞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海拨3600米,属高寒地带,土壤贫瘠,由于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资源非常有限

牦牛是当地百姓的崇拜和信仰,千百年来,牦牛与藏民相伴,藏民饲养了牦牛,牦牛养育着藏民,因此他们不屠杀牦牛,靠牦牛的奶,做成酥油、奶渣等一些奶制品变成每家每户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

2017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投资14.41万元购买牦牛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指导、教授他们更多的养殖技术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养殖方案,后来将合作社的牦牛分给贫困户与他们自己家的牦牛一起来养殖这样既减少了成本支出,又让当地村民愿意放牧,激发他们内生动力,让他们的劳动有收益、付出有收获。分到牦牛的村民都喜笑颜开,之前无所事事”“靠天吃饭的村民也有事做,有牛养,有钱拿,本来自身就很贫困的他们,见到我们都热情欢迎去他们家里喝酥油茶。

通过这种方式为转变藏区戒杀生的习俗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将他们现有的资源变成了资产牦牛已是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脱贫之路——野生虎掌菌实现”“共赢

外地百姓渴望吃到绿色天然无污染的食品,德格的天然野生虎掌菌便是佳选。东风渠管理处2017年援建的野生菌加工厂已实现良性运转并持续产生效益2018为扩大销售渠道,在生产时严把质量关,提高烘烤技术,制作详细食谱,让野生虎掌菌走出德格我们积极联系广电集团帮扶德格的平台,获得中央电视台广告宣传的机会,扩大销路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采摘加工野生菌的队伍中,通过务工取得收益。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一对夫妻,他们两人身体都有一些缺陷,还带着一个孩子,劳动能力低,家里自然是入不敷出但在野生菌加工厂建立后,他们夫妻俩参加到工厂的工作中虽然没有比别人更强壮有力的体魄,但却用着或许不完美的身体,成为了最勤劳的劳动者,为家庭带来了更收入2019就单靠野生菌工作的收入已达到10204元。

脱贫之路——远期在旅

柯洛洞乡郎达村有一处雪山谷底,夏天野花盛开满地,在雪山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分外美丽这曾是当年土司们踏青休闲的圣地,也是当地人耍坝子的理想之地我们与驻村干部实地考察并经充分调研后,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在此地修建了两座树皮屋,将其打造成了美景如画的野花地藏家乐野花地藏家乐不仅符合当地的生活、娱乐习惯和消费方式,还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游览当地自然胜景、体验特色藏族文化、品尝由德格本地牦牛肉、藏香猪、雪莲、野生菌、虫草等原生态食材烹制的特色藏餐。

藏家乐建成后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当地得到高度认可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当年为郎达村农合社带来经济收益3万元。2019野花地藏家乐持续向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年县上通过整合资源又投200对藏家乐进行升级打造,并梅花鹿养殖基地也设在郎达村野花地旁,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

扶贫先扶智

6-12的孩子正是学习知识和同学玩耍、交流的年纪,由于当地宗教信仰,许多孩子都没有更好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甚至有孩子连学校都不曾去过。秉承着当地儿童带来丰富多彩童年的信念,我们去到了柯洛洞乡独木岭小学那里的教育设施还勉强能满足授课需要,但学生食堂破旧不堪,冬天四处透风,吹着孩子们端着饭碗的手如同刀割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那天夜里辗转反侧,心里挥之不去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中国教育事业的名言。一定要给孩子们建一个能好好吃饭的食堂,让他们安心吃饭,吃饱饭之后协调乡党委并向东风渠管理处报告。2018东风渠管理处出资37.26万元援建独木岭村小标准化学生食堂2019继续投资12万元进行装修及内部设施配套

与此同时2018东风渠管理处还出资建设独木岭村小天珠之窗远程教育平台,添置全新的课桌和椅子、教学用具、书籍独木岭小学一间空教室打造成了天珠之窗远程教育帮扶的授课教室,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成功连通了德格与成都。

记得那次在《我爱我的祖国》诗歌朗诵的远程授课上,听着同学们齐声朗诵祖国妈妈,我爱你时,更加让我坚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信念。为了能让独木岭小学的孩子们学到新的知识,我也积极协助东风渠管理处团委志愿者为他们上课,希望能通过我们扶贫干部的不断努力让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跨越雀儿山看到大山外的缤纷世界用我们的真情、真心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德格这块高原热土上两年的援助挂职工作,我的思想品质经受了锻炼、人身阅历得到丰富、个人能力得提升。同时与当地干部老百姓建立深厚友谊,与兄弟单位派驻干部也结下了深深兄弟情让我收获很多。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同步奔康是国家的重大决策,更是我个人人生的重大机遇这一路上的扶贫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故事都是扶贫干部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我很庆幸自己加入援藏队伍,虽然过程很苦很孤独,但德格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我们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我自豪为州县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无悔在藏区度过的已不算青春的岁月

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