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卖 鸡

作者:李本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8 15:23:33 浏览次数:412 【字体:

卖   鸡

李本华

七十八岁的张国利大爷是我联系帮扶的贫困户,他们住在苍溪县文昌镇红瓦村,俩老虽年近八旬,但身体还算硬朗,可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2019年俩老人均纯收入达5219.60元。时不时地,我要抽空到他家去看看,地里的庄稼该怎样管理,大到选择品种,小到防病、治虫、施肥、除草。

2020年3月13日,我又与同事小刘一道专程到他家去,看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张大爷是否造成影响。当谈及这个话题时,他迫不及待地说:“影响大哦!两个月前就该卖的鸡,到现在还卖不脱,有一批鸡还有九只,都要喂两年了,多吃了我家好多粮食哦!”

陈大爷的鸡采用的是传统饲养方法,散养在房前屋后,吃的是稻谷、玉米、昆虫、杂草,应该不愁销路才对。看着一只只雄赳赳的大公鸡和壮硕的母鸡,我问陈大爷为啥不拿到集市上去卖,陈大爷急忙说:“去过了,赶集的人少,买鸡的人更少。”

小刘建议我说:“李老师,可不可以在学校工作群里发一条微信,看有人买没有?如果有,就帮他们买回去。”

镇教育办公室为了便于教师交流学习,给我们全镇教师建立了一个工作群,群里有几百人。对于从来没有在手机上做过这些事情的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群里如实发了一条微信:“我现在贫困户家里,他们家还有9只养了快两年的鸡想卖,您买吗?”

没想到,消息发出去不到5分钟,就有人说让我帮他买一只回去。我一看消息来啦,立即告诉张大爷去逮鸡。他俩老撮了一大碗玉米去把屋外的鸡唤回来,好不容易捉到一只。

我再次把俩老捉鸡、缚鸡的过程,摄了一段10秒的短视频,发在微信群之后,“帮我买一只!”“帮我买两只!”一会儿功夫,就销售了7只鸡。群里的齐东丽老师,一直在纠结买回来之后去哪儿杀鸡的问题。这时,我又在群里用语音通话说道:“还剩下最后两只,再不下手就没有了啊!”“先买回来再说,我要了!”齐老师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马上决定买一只。几乎在同一秒,最后一只鸡被另一位同事买走了。

就这样,9只鸡被抢购一空。后面还有许多同事发来微信说要买鸡,我回复:“你们动手迟了,只有等到年底了!”“你们也太快了嘛,居然抢完了。”许多同事后悔没有及时看微信。

捉鸡、缚鸡、称重、装袋,在每一个口袋上面写上购买人姓名、重量、价格,最后累计1180元。我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

忽然,我愣住了:“完了!现在都是微信支付,我没有带钱。”

张大爷很爽快地说:“没关系,以后再拿。”

好在随行的小刘与张大爷是同一村的。我迅速把钱用微信转给她。她也没有带现金,就对张大爷说:“我马上回家去拿来给你。”

“你们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太感谢了!”张大爷俩老高兴得合不拢嘴。


作者简介

李本华,1963年生,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先后主持18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文章散见《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语文世界》《美文》《小康》等报刊,获得各种征文比赛奖项十余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