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脱贫奔康我们在一起

作者:张文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3 14:38:28 浏览次数:316 【字体:

脱贫奔康我们在一起

张文鹏

一场不能退却的脱贫攻坚战,让我们与2个贫困村群众紧紧地走到了一起。一路走来,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泥土地上书写了结对帮扶的精彩篇章。收官之年记录下帮扶工作中共强脱贫之志、共聚脱贫之力、共解脱贫之困的几个片断,以此感恩共同告别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时代。

坝坝会遭“冷”的思考

在南充市嘉陵区阁老坟村,有一支脱贫攻坚义务宣传队,户户有人参与,男女老幼混编,不用说唱表演,只需撑开伞,就能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不断引导鼓舞着村民脱贫奔康。村民对义务宣传队称赞道:脱贫攻坚宣传队,大人娃儿都能会,感恩奋进常提醒,小康路上不掉队。

提到这支义务宣传队的来历,还得从一次不成功的帮扶工作坝坝会说起。

帮扶初始,为纠正部分村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不平衡心理等问题,我们召集村民开了一次以“感恩奋进、自主脱贫”为主题的坝坝会。且不说这次坝坝会可能有多大村级效应,就说来参加会议仅有的30余人全是步履蹒跚的大爷大妈,也算是给了会议组织者一个很大的面子。

坝坝会被“冷遇”,管委会立即召开帮扶工作“诸葛亮会”,商讨既能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又能产生内生动力的有效宣传引导措施。集中不同的建议意见,我们策划了用“伞”作为宣传媒介,在不同颜色的伞上印制“自主”“勤奋”“孝敬”“节俭”等字样和精美图案的宣传引导方案。

制作好的伞被村民争抢着领回了家中,五颜六色的“伞花”很快点缀在了村里村外。每一支伞的出现都像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来往的村民驻足欣赏、交口称赞。精美好看的伞既能遮阳蔽雨,还有宣传引导作用,村民也都乐此不疲为脱贫攻坚当起了义务宣传员,义务宣传队也就因此产生。

随着义务宣传队的伞在村里村外频频流动,感恩奋进、自主脱贫的理念很快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初部分村民存在的消极脱贫思想逐渐在村里失去了生存空间。

宣传引导加上系列积极的奖补政策,有效激发了村民脱贫攻坚“心动力”。在村民共同努力下,阁老坟村取得了2017年提前退出和贫困户2018年全部脱贫的可喜成绩。同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脱贫奔康示范产业园等项目也在该村相继落地开花。

摆龙门阵“热”的启示

阁老坟村的蒋万成很能摆龙门阵,左邻右舍的村民经常围聚在他旁边,听他讲故事、评时事。入户走访得知,村里能摆龙门阵的村民还有几个,在田间地头、院坝中、场镇的茶馆里经常看得到他们的“现场直播”,但他们摆民间八卦的多、讲脱贫攻坚的少,以道听途说收集的多、从主流媒体获知的少。村民调侃他们摆龙门阵是“冲壳子(chòng kó zi)”,不上税。

我们与村委商议,积极引导和发挥蒋万成等人的作用,把摆龙门阵活动建成村级脱贫攻坚实体“论坛”,以此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先从“论坛”阵地建设着手,我们给几位能摆龙门阵的村民订阅了《南充晚报》,帮村委会添置了书刊、安装了宽带、建起了“农家书屋”等。

有了村委的引导和帮扶单位的支持,龙门阵“论坛”人气值得到快速提升,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与脱贫攻坚相关的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村务热点等很快成为了最“火”的内容。蒋万成等还被封为社级龙门阵“论坛”群主。

龙门阵“论坛”活动的推广,有力激活了全村积极向上的文化元素。沉淀已久的村历史上明代陈以勤、陈于陛父子宰辅治家立世、耕读传家的故事被再次整理和传颂,尘封多年的舞狮、踩高翘、腰鼓、剪纸等文娱活动又在农闲时节、传统节日活跃在了村社院坝。

由龙门阵“论坛”开启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村文化氛围,如旱地里的及时雨,为脱贫兴村再添了一把力。2017年,阁老坟村也因此被列入了省委宣传部“文化扶贫示范村”名单。

解决饮水“难”的执著

南充市嘉陵区大石岩村山高沟窄岩石陡峭,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固然要靠天喝水。

现有52户村民分散居住在约4公里长的人字形深沟里,人畜饮水大多靠各户用筷子粗细的塑料管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这种饮水保障有两个特点:一是靠天,天旱少雨季节,山泉水枯竭,会出现间隙性饮水荒。二是操心,塑料管在风吹日晒下自然老化快,易脆断,常年检修不断。

村民饮用水困难的实际情况和脱贫考核指标的硬性要求,决定了解决村民用水难是帮扶该村的“必答题”。

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借鉴集中供水的模式,将村小河沟的水输送到村民家门口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但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一是抽水用电开支太大,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承受不起高额的电费;二是小河里的水口感差,村民不用于饮用;三是仅有一个蓄水池,池的远端水压和流量小,村民用水受限。

帮扶干部辛勤付出未能如愿以偿,村民对此也夹杂着更多的无奈和失望。

“必答题”必须过关。驻村帮扶干部向党工委签下了军令状、向村民亮出了承诺书。

经驻村帮扶干部反复现场踏勘、与村民多次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分片采集山泉水供水的方案:把村里居住点划分为4片,每片相对高处修建1个蓄水池,将蓄水池周边常年有的山泉水集中引到蓄水池,再用水管分送到该片农户家中。蓄水池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储藏足够的水,缓解天旱少雨时的用水紧张。

把方案变为现实的过程,参与凿井建池的人员真切感受到了山泉好喝井难建的艰辛。满山遍野找水源,驻村帮扶干部练出了攀爬悬崖绝壁、穿越荆棘密林的功夫;绝壁上凿井,半山腰上建池,材料完全靠人背马驮,施工只能用錾子铁锹;从岩石绝壁飞架到蓄水池的多条引水管,最长约1000米,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饮水工程风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穷尽办法,历尽辛劳,驻村帮扶干部终于解决了山里人喝山泉水难的现实问题,全村也顺利通过了“国检”。

真帮实扶在一件件小事中体现,群众满意度也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了提升。管委会2017年被南充市表彰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被四川省表彰为“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让我们朝着更宏伟的奋斗目标,共同筑梦未来,携手扬帆远航。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