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扎根青山只为那最美笑颜

作者:吴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2 11:22:27 浏览次数: 【字体:

扎根青山只为那最美笑颜

吴 东

2019年7月,最火热的时节,我被单位委以重任,到帮扶村营山县灵鹫镇青山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心里忐忑不安,硬着头皮上阵,我知道这时候单位信任和需要我,帮扶村脱贫攻坚最后阶段的工作不能放松,于是我争取了家人的支持,投身到青山子村的精准脱贫攻坚战中。

青山子村位于营山县东部,距县城30余公里,它背靠北部山区,流沙河沿村流过,全村常驻人口344户1082人,其中贫困人口51户154人。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青山如黛,荷塘片片,河流蜿蜒,道路通达,村民淳朴热情,勤劳善良,通过前几年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青山子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已得到极大改善。初到青山子村,年岁40有余的我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扎根青山子村,干出一番实事,真正帮助到贫困村民,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带领全村百姓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蹄疾步稳的坚定前行。

扶贫——争取资金上项目

“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期,村里现有500亩花椒产业园,350亩莲藕基地,150亩淡水养殖,基本形成‘旱地中药材、水田种莲藕、水产、荒山特色产品、整村推进旅游产业’的格局,产业基础好,怎样干才能使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资金,才有发展动力。我向单位报告,争取支持,多处“化缘”,2019年至今,在单位支持协调下,共为帮扶村争取帮扶资金54万元。借着这笔“巨款”,村里新修2公里产业路,方便了业主货物运输;新建150余亩莲藕基地、23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壮大了产业园规模,直接增加群众分红7500元;为全村农户发放1200余只鸡苗,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新建3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智能监控,改善了老百姓生活环境;修建9个错车道,改善道路路况;更换智能抽水设备,解决了水源差、高峰用水缺水问题。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养成爱环境、讲卫生的好习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委会前小广场夜晚也变成广场舞乡村大舞台,每当夜晚降临便是一片欢歌笑语。看着产业园的几个专业合作社日益走上正轨,村民们有分红,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增长,村民们有了更开心的笑容,就感觉自己流再多的汗水、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扶智——技能培训添技术

龚氏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里承包鱼塘,养殖淡水鲈鱼。由于第一年养殖缺乏经验,加之冬季气温偏低,2019年12月,鲈鱼长出“冻包”,随即出现大面积死亡,损失1000多斤。眼看即将春节上市的鲈鱼突然死亡,一年的投入就要打了水漂,合作社业主龚继涛心急如麻,心灰意冷。我入户走访了解了这一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了乡镇兽防站和农技员,现场采取补救措施,协助业主将鲈鱼移到岸上养殖,提高水温,投放药物,增加水体含氧量,提高鲈鱼存活率,挽回经济损失5.6万元。

这次突发事件也让我意识到,村里水产、花椒、莲藕、中草药几个产业园业主,都比较年轻,缺乏种养殖经验和技术,抗风险能力差,必须搭建平台,加强技能培训。于是我积极联系县农业农村局、乡镇兽防站及相关专家,组织开展了一次种养殖分类技能培训,重点就水体无公害培育、病虫害防治、瘟疫预防等实际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累计培训1800人次,增加了业主和农户的种养殖技能,避免了再次出现大面积损失情况,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帮助外出务工转本地就业16人。

扶志——坚定信心提收入

6社冯文强家在半山腰,是全村51户贫困户最偏远也是条件最差的,家属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唯一女儿在营山职高上学,长期不在家。本人无法外出务工,又没有技能,家里缺少收入来源,巨大的压力压垮了冯文强,变得态度消极、无所事事,平时爱喝酒、爱赶场,家里一团糟。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6社的冯文强情况最特殊,必须想办法杜绝他返贫。于是我坚持每周不定时到冯文强家中入户,苦口婆心的给他讲政策、讲道理,鼓励他重树信心、挑起家庭重担,还帮他扫院坝、叠被套、喂鸡苗、捆稻草……督促他爱干净、讲卫生,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当好一个“好父亲”;为他购买种子、肥料,帮助他抓好农业生产;冯文强家中鸡蛋,由驻村工作队员以略高于市场价“包销”,并积极为冯文强争取到低保。经过近半年持续耐心细致的帮扶,冯文强本已寂灭的心,重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他主动到花椒产业园务工,养殖了14只鸡、1头牛,种植2亩玉米、1.5亩红薯、3亩水稻,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5200余元。

看到他生活的变化,看到他眼里从无光变成了有光,从不苟言笑到嘴角上扬、露出笑容,我的心里便有了最大的满足和更大的动力。

取舍——履职尽责扶贫路

一年多来,我扎根青山,驻守在脱贫攻坚一线,平时吃住在村,把青山子村当成了第二个家,我爱人也是扶贫干部,因此聚少离多,而我最为放心不下和愧对的便是正读高三的孩子和帮助照顾家庭的年近70的老母亲。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负责带队全面排查务工返乡人员80余人,积极联系医药公司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奔波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虽挂牵着家人安危,但青山子村需要我,抗击疫情需要我,顾大家必舍小家,我两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2社贫困户钟正全曾孙在营山中学上学缺乏口罩,我得知情况后,立即为其送去了口罩,当钟正全牵着我的手说,“十分感谢吴书记的口罩,孩子可以在学校安心上学了”。我心里很欣慰,但是又想到自己的孩子又是一番自责。抗疫取得初步胜利我再次回家时,看到了母亲在小日历上用红笔标注的我不在家的日子,红色爬满了整个日历……

2020年7月份便是孩子的高考,而8月份是脱贫攻坚的“大考”,一边是处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一边是即将交“满分卷”的扶贫工作,作为家庭顶梁柱,作为一个父亲、儿子、丈夫,我是“不合格”的;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士,为民族、为国家、为村民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夙愿,我全力以赴、问心无愧。在青山子村的多少个夜里,我有着对家人深深的歉意和愧疚,但对脱贫攻坚的初心,对青山子村的热爱,对贫困村民的挂牵,让我坚持着、坚定着,扎根青山,奋斗青山,在这里收获最美的笑颜,在这里收获喜悦与荣光!

(作者单位:南充市医疗保障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