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一双双手帮布拖斩断穷根 推倒穷摞着穷的大山

作者:纪福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2 10:53:02 浏览次数:442 【字体:

一双双手帮布拖斩断穷根 推倒穷摞着穷的大山

纪福华

1

四川省布拖县是中央挂牌督战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乃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全县190个行政村,贫困村就有163个;总人口21.48万人,贫困人口16472户81006人。有人称,中国脱贫看四川,四川脱贫看凉州。

为了帮助布托脱贫,很多双手伸了过来。

2

2018年6月,广安派出了由132名干部组成的驻布拖(41人)、昭觉、喜德三县的3个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

41名广安派驻布拖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的话表现了扶贫的决心:“布拖不脱贫、我们不回家”。

“既然组织选择了我,我无条件服从。”华蓥市以工代赈办主任、布拖县发改局副局长(挂职)何章文面对母亲和岳父都是肺癌晚期的现实,忠孝之间,他选择泪别亲人,踏上了前往布拖的客车。

队伍中最小的队员25岁的胡翔,在华蓥市天池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参加工作才半年,就加入了综合帮扶工作队。在分配驻村任务时,他主动选择了去布拖县最远的村子。

“年轻人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只有这样才会成长。”胡翔觉得,能够作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是他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

但到布拖扶贫意味着得克服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工作队队员几乎都不会彝语,只能带着一本自制的翻译“小手册”进村入户;为了克服水土不服这个难关,队员们把从广安带来的泥土泡水喝;为了预防飞石伤人,大多数时候要戴着安全帽行走;距离县城最远的村的驻村队员,搭车进城要从早上坐到天黑……

“要想富先修路”成了第一条扶贫经——阿布洛哈村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于2020年6月底通了柏油路。开山修路,动用了直升机,吸引全国媒体聚焦于此,村子也因此成了“网红村”。

2020年9月17日,90岁的吉保拉吾有生以来第一次坐汽车走出阿布洛哈村。望着车窗外转瞬即变的风景,吉保拉吾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他说他希望自己活到100岁,看看阿布洛哈村未来10年还有怎样的变化。

随着阿布洛哈村通了柏油路,布拖全县30个乡镇、190个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而在2018年之前,布拖县还有20个乡镇无通乡油路,115个行政村未通硬化路,913个村民小组无通组路。

地洛乡依子村40岁的阿都木叶扎,前40年都住在土坯房内,一间60多平方米的“大通屋”,住着一家五口人,还有20多头羊,屋内阴暗潮湿、臭烘烘。其实布拖乡下住房都这样。2018年之前,布拖县90%以上的群众住房等级为C级、D级危房。房屋结构为土坯房加盖茅草或石板,一间“大通屋”,人畜混居。人均居住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部分村子未通电,照明以蜡烛、煤油灯为主。

聚焦住上好房子——两年多以来,工作队协助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彝家新寨、三峡新居、佛山援建等项目,对那些“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村,实施整体搬迁,对于能够原址重建的,先建好住房再搞产业。

魏全元是华蓥市委副书记,布拖县委副书记(挂职)、县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他跑遍了全县30个乡镇、168个村、219个集中安置点。今年4月,在布拖安全住房建设最吃劲、最紧要关头,华蓥市率先组织300余名建筑技术工人驰援布拖,奔赴一线,解决燃眉之急,加快了安全住房建设进度,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位于龙潭镇的安置点,是布拖县第二大安置点,这里安置着212户1036人。安置点项目原计划2018年10月动工,但因选址点周边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项目迟迟无法动工。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愿担当。魏全元三次出面协调,才建成了防洪堤,安置点项目得以顺利动工。

两年多来,布拖县累计建成安全住房22811套,惠及群众22811户96237人,新建集中安置点219个,整村搬迁11个村1231户5986人,安全住房没有落下一户一人。

聚焦产业发展。工作队汇聚各方力量帮助布拖建成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园、布拖县10万头生猪产业园、拖觉3600亩蓝莓产业园、拉达乡200亩设施蔬菜产业融合园等12个农业产业园区,辐射带动30个乡镇190个村1.5万余户群众户均增收4400元。

聚焦人才缺乏。工作队在干部人才培育、工作作风转变上当好“传经人”。同步推进对人的帮扶,深化机关院校“师徒结对”“骨干帮带”,基层农村“三向培养”,共培养专业骨干123名、技术带头人73名、农村致富能人99名。

敢于碰硬是广安这支帮扶队最大的特点。布拖脱贫难,难在制约因素多,愚昧、毒品、艾滋病、超生等因素交织,群众严重缺乏脱贫的内生动力。

解决群众“精神贫困”“形象贫困”“素质贫困”等突出问题,工作队队员把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重要抓手,坚持从个人卫生、庭院卫生等小事抓起,通过每周评、每月比,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村、乡与乡之间互相评互相比,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形成良好风气。

两年多来,工作队队员与布拖干部集中力量开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目前,布拖县163个贫困村、16472户81006人全部达到高质量脱贫退出标准,绝对贫困问题有效解决。

3

布拖俄里坪乡是德清对口扶贫点。俄里坪乡一直有放牧养猪的传统,却没有找到好的经营模式。浙江德清扶贫工作人员不仅帮助村里添置了秸秆粉碎机,还请来专家给农民做技术指导,把20万元的帮扶基金以及40头猪苗送到了村民手中,引导村民开启新型养猪模式。此新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头条。

4

2014年,布拖公路总里程1050公里,等级公路仅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8%,有10个行政村完全不通公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严重制约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吹起了修建“扶贫路”的号角。

到2019年底,布拖阿布洛哈村3.8公里公路建成通车——这个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是布拖乃至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该村通村硬化工程的顺利竣工,让当地群众结束了翻山越岭的历史,让布拖实现了全县190个村100%通车——同时它也标志着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开通了道路。

沙洛乡——这个距县城仅有14公里的乡镇,若按教科书“离中心城镇近”的区位发展“法则”来看,理应是繁华富饶的地区。

但山高路远基础建设薄弱的布拖却不能套用工具化的“经验谈”,交通的局限最大程度限制了沙洛的发展。尽管在该村全面建设水泥硬化路以前,曾有过几次大大小小的修补和建设,但崎岖的泥土路仍只能满足小型车辆的进出,导致商品货运进不来,当地农特产品卖不出去,发展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因缺少大型桥梁连接跨沟过河,更让乡道路线不得不在地质隐患点下经过,落沙滚石泥石流是家常便饭……

2019年5月,沙洛乡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硬化公路建设,到当年11月份,沙洛乡水泥硬化路基本建成,虽然路宽只有4.5米,但依然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完全满足了村民的日常出行,特别是“日达村1号大桥”等大型桥梁建设竣工后,更极大缩短了路程,避开了地质滑坡隐患点,让进出变得更加安全。

以前磷肥、尿素几乎都是人背马驮进山,费时又费力,现在几吨甚至几十吨的东西,请辆货车就拉进来了。从2020年开始,沙洛乡和县城通了流水班车,7到10元钱的车票,不过20分钟的车程便能舒适地走完以前需要大半天的路,山里的生猪、土鸡、蔬菜、水果可运到县城卖个好价钱了。

沙洛村关于路的传奇正在全县30个乡镇,190个村不断上演。国省干线实现从无到有,县、乡、村道路全面建成。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45.57公里。全县30个乡镇、190个村全部通硬化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覆盖乡村的公路路网结构。全县21.48万群众出行难题得到有效改善,路在脚下延伸,伴随着村民发展致富的期望不断延长。

5

安居是脱贫的基础。2018年9月,航天建设所属中航天公司、陕西航建公司分别中标2018年布拖安全住房项目的不同标段。他们来到布拖,在当地的高原坝子、高山之上、峡谷深处的173个村寨小组,为当地8200多户贫困群众,建设了美丽坚固、宽敞明亮的新居。

173个地点分布在十多个乡镇,有的仅有几户人但远在云雾缭绕的3000米山顶,有的单程行程近10小时,有的当时根本不通公路,一些点位只能靠建设人员去做(修路)。

从县城前往地洛乡、浪珠乡,一些路段连续急弯近百个,远远超过著名的贵州“72道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沙石路。建材从山外运来,大车从外地到安置点最少20个小时,到地洛乡单程30个小时,大货车不能通行就改为小货车,再向里走就要借助骡马驮,辅以人工小推车倒运。最难的地方只能肩挑手扛。他们进场后,第一件事就是拓宽30公里的沙洛乡道路。

布拖没有水泥厂,凉山州各县都在大规模搞建设,州内的钢筋、沙石、水泥各种材料普遍短缺,为保障工期,他们跑遍凉山州,最远到省内成都等地甚至云南购买建材。

高山上的安置点,更是缺乏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航天人翻山越岭在悬崖峭壁上铺设引水管线,将水引入蓄水池备用。有的蓄水池引来牛羊饮水,但没办法还要同时作为做饭用水。各个施工点修建蓄水池80多个,购置租赁水车10多台,团队铺设的引水管道就达50多公里。

6

伸出援手的还有很多——特木里镇的布江蜀丰生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四川江油市对口帮扶布拖县的项目。进驻吉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在这里育苗,助力布拖脱贫攻坚。在这里四川农业大学的“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长期驻守园区,以马铃薯种植和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

在乐安乡、火烈乡、补洛乡,好医生药业集团附子产业精准扶贫基地,把布拖“全国最大的附子无污染种源基地”品牌推向了世界。

正是因为有中央国家机关及高校、医院等单位,广东省佛山市、浙江德清,四川省内某些县区定点帮扶,形成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帮布拖斩断了穷根,推倒了穷摞着穷的大山。

(作者系上海市顾村中学教师,上海市宝山区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