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郭柯良 ‖ 我算合格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吗

作者:郭柯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3 15:49:18 浏览次数: 【字体:

b8e76bbd040c457282c3004c897517fd.jpg

我算合格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吗

郭柯良

01

分享几个驻村小故事。

刚到村发现,老百姓处理垃圾基本以随手丢、坑里烧为主。看不下去的,掩埋次之。丢垃圾桶?很难。一是没这习惯,二是没几户人有这东西。村道上有几个当了摆设,部分被肢解还美其名曰“变废为宝”。

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环保意识,乡里为所辖每个村修建一个垃圾中转站,每组修建一个垃圾池。村子地广人稀,数量不多,但即使最远的农户,走十分钟也是能到的。

之前我苦于垃圾无处安置,或烧、或下山丢在省道沿途的垃圾中转站。现在好了,不给环境添负担,况且作为驻村干部,有责任有义务以身作则,带领老百姓改掉陋习。

在城市,到指定地点丢垃圾是习惯,实行垃圾分类更成为一种时尚。但在这里,对大家来讲是件新鲜事,或者说是奇闻。

我住的地方离垃圾池较远,提着垃圾要走很长一段路,经过很多户人家。异样的眼光外加不那么舒服的语音便纷至沓来:

哈哈,郭老师又丢垃圾了。

垃圾有啥子丢头哦,烧了嘛,难得走路勒。

那个垃圾,你仍那个坡上哦……

苦口婆心多解释两句,换来的是更多的调侃和无视。

遭遇此境地,我大可选择重回老路,一烧二埋了之。这样不仅会恢复大家对我的亲切,甚至可能得到“接地气的赞美”。而那些垃圾池,将和村道边的垃圾桶一样,或安稳地“沉睡”,或因哪家需要而被“再次利用”。

但最终,我用厚脸皮克服了羞涩,用理性战胜了无奈。鼓起勇气,在后来一段时间,经受住沿途眼光和言语的双重考验。时间一长,大家便没再多说什么。

有一天入户走访,途中偶遇一贫困户提着两袋东西在路边走着,一问竟然是去丢垃圾!

当时的我顿感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宣传丢垃圾是件技术活,村里至今养成习惯的不多,成效不大。但毕竟有了好的开端。

走访贫困户

02

日常需要使用电脑的工作非常多。但说到让村干部填电子表、制发电子文件,或下载和打印微信文档、图片,他们形容堪比“登天”。

起初,我认为帮助大家操作电脑是天职。但一年多下来,这个喊郭老师,那个喊郭老师,愈发感到帮下去不是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我做的越多,不代表他们适应现代化的工作能力越强,而是相反。因此,我决定尝试帮助大家学会操作常用办公软件。

这一天机会来了。几位村干部同时发来“求救信号”,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不会的话,我来教你们吧。

我们是小学文化,听不懂啊。

很简单的,抖音都玩得溜,这个一学就会。

手机小、电脑大,学不会啊。

我保证,认真听5分钟,再实践操作几次一定会。

郭老师,我整完要去拉羊子,明天再说嘛。

郭老师,人就这个水平,你来整哦。

郭老师,你是帮扶干部,要帮下我们哟……

空气突然凝固了,大家情绪低落,表情也有些许扭曲,看着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再次帮忙,其实很简单。但意义呢?

利用电脑办公是当前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脱贫攻坚之后还有乡村振兴,贫困地区正迈向希望的田野上,而村干部依然会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会电脑?那估计很难担当新时代赋予的重任。拖不得,也等不得。

我不给商量余地。大家很无奈,只好排队等着我教学。

就这样,几天下来,建文档、改格式、打印文件、微信传输慢慢摸清了门道。不会拼音打字的问题,也随着驻村工作队购买的手写板而彻底解决。

现在,村里对上级的要求能迅速安排部署,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虽然还有叫郭老师帮忙的,但都是升级版的技术活了。

之后有一天乡里开扶贫会,会前闲谈时,我村干部得知其他村个别驻村干部“大包干”,感叹不已。望着我,流露出“生不逢地”的羡慕。

03

为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老百姓有持续产业出路,我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跑了半年多时间,先后成功申请大米和红薯为“四川扶贫”集体商标。

商标好处多多,参加扶贫展销就是其中之一。第一场展销是2019川货电商节达州分会场活动。虽反响不错,但遗憾的是村干部一个没来,都说家里有事,并流露出那是驻村工作队的事。

随后我又争取到2020“四川扶贫”产品年货大集达州分会场展销入场券。剧情依旧:家事走不开,要喂鸡,赶场,也有说自己不舒服或老伴有病需照顾的。

我认为,产业上驻村工作队只能算“引路队”。做的多是打基础、建制度、搭平台的工作。村干部全程参与,才是尽可能延长帮扶成效的关键。后续开门店、拓渠道、进市场,亟须大家见世面、开眼界。

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村干部拗不过我们,最终同意了。但临去前一天也开出条件:带上家属。

一起去看看,开拓思路,谋划举措,何尝不是件好事呢?就这样,第二天天没亮,我们便开着私车,拉上货,带着大家进城了。

随着到会领导宣布开幕,我们变身推销员,开始接待络绎不绝的来访者。忙前忙后好一阵,不经意间却发现队伍成员越来越少,最后只剩村支书一人还在卖力吆喝。

当然,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但一个个电话打下来,回复让人“发狂”:

郭老师,难得进趟城,我们去逛商场。

你们给群众介绍挺好的,我们帮不上忙,就不打扰了。

郭老师,下午走前说声,我们过来搭车……

生病的突然精神健硕,传说中身体不便的老伴也健步如飞。我真的生气了,要求他们不管什么原因,立刻返回。

一个多小时后,大家陆续回到摊位旁,满脸写着“不高兴”。

我按捺不住激动,连声“灵魂质问”:

你们代表全村721位父老乡亲,回去能交代吗?

参加农产品展销的同行,他们推产业、搞营销的路子交流过吗?

逛商场也好,是带着问题逛吗?你们定的大米、红薯价格有和异地产品作比较吗?脱贫攻坚结束后,如果帮扶单位撤出,价格有竞争力吗?

说不愁销路,就指着市场抄底价卖给米贩子,那多年的产业发展为了什么……

那天没收获吗?我看也未必。东西全卖完了,后来村支书带着大家学习了同行的先进经验,去超市了解了大米、红薯的品质成色和大环境下的市场行情。

但很明显,大家并不愉快。

参加“四川扶贫”产品年货大集展销

04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驻村近两年了,面对失落、彷徨,我经常问自己来干什么?

官方讲受组织派遣,参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政策依据是《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从宣传党的政策、组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五个方面,对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也是对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要求明确,很严很实。

我想,合格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至少应做到:

锁定“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到户到人;

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助管好用好集体收入;

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协助开展作风建设;

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我要求自己做到,也必须做到。

05

刚驻村时,有人告诉我,所在村已脱贫摘帽,荣誉他人拿了。但我回答:交上自己的合格答卷就好。

为让自己接地气,我从一开始便打定驻村要住村,扎根基层,以百姓为亲,认真实践,摸索前行。

对之前一窍不通的修路、征地赔偿、产业发展等“麻烦”事,没有“避之大吉”,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对根深蒂固的陈旧思路,我直面冷淡、消极甚至敌对情绪,努力让老百姓在观念上“转弯”;

对不契合市场、销路单一等问题,我努力“牵线搭桥”,争取资金,做好协调,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把精力用在持续发展上……

当然,我也打过多次“退堂鼓”,付出那么多,用真心换真情,却收效不大。比如,

有人总认为保障力度不够,攀比心强烈;

有人集体荣誉感缺失,对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屑一顾;

有人对政策不满,故意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唯恐天下不乱……

06

这两年接触了一些村支书,大家各有千秋。但我所在村的支书(因6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年龄原因改任副书记),确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改变了不少我对扶贫的看法。

他给村干部加油打气时经常说:很多事情我也不想做。但我们是共产党员,就要讲党性。我们是村干部,就要为民服务。拿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个钱。

关于扶贫先扶志,他多次讲:

帮扶单位把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搞好了,剩下要自己花心血汗水来干。一天等天上掉馅饼,如果真掉下来,那人肯定当了讨口子;

精准脱贫得从提振精气神入手。有了精气神,干事创业才有活力,建设发展才有动力;

现在物资上满足了,精神食粮还差些。得教育老百姓感恩,让他们懂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如今老书记仍然起早贪黑,不提条件,继续向前。

他连摩托车都不会骑,只辛苦了那双腿,不知疲倦地奔波,但从来未有抱怨。

他说自己“不该当村支书”,因为当了就“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无法对责任和担当视而不见。

他让我更加明晰肩负的职责,懂得了面对困难挑战如何作出那一道道选择题:

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是逃避还是面对?

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是坚持还是放弃?

群众询问那些让脑袋“变大”的惠民政策及办事流程,是耐心引导还是“甩锅”?

对已脱贫的群众,是顺其自然还是再推一把?

对脱贫后的乡村振兴,是只管当前,还是添砖加瓦、无缝对接……

07

回到主题上来,我算合格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吗?

我认为有时是,有时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这两年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还被评为2019年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

说不是,是因为对农村工作“隔行如隔山”,缺乏经验;没有和所有村民保持良好沟通,遇见实在看不惯的事,态度上不讲究,个别人对我挺有意见;之前努力推的空竹产业、引进大企业发展优质水稻等几件雄心勃勃的大事,雷声大、雨点小,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都没落地;对领导强调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没有做到,有时热情的村民塞给我几个土鸡蛋、几把蔬菜,钱给不出去,最后还只能“私吞”……

08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达成,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有些工作抓紧时间还能再进一步,但也有一些工作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功的。

再过几个月将要回归原单位,有些遗憾或将成为终身遗憾。

但我想,如果之前我还不够合格,那么接下来几个月,就必须合格。

如果在有人看来我之前已经算合格了,那么接下来就必须变得更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郭柯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