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许庭杨 ‖ 扶贫小记

作者:许庭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14 15:40:27 浏览次数: 【字体:

扶贫小记

许庭杨

能够参加精准扶贫这项伟大工程,必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精准扶贫是一种千载难逢的人生际遇,可以说,自己也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虽然投身其中甘苦俱尝,冷暖同在,牺牲了很多节假日,为人子,没能很好的尽孝,为人父,也没有认真尽到抚爱,但远山里,总有一些农民以其淳朴、勤劳、坚韧感动着我,同时这些农民的艰辛、艰难、艰苦让我心生同情,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珍爱、珍藏每一缕阳光,每一丝月色,每一缕星光。这些所见所感让我不断修改、修复、修正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和日常工作中更多的与人为善,言行更多的往送人玫瑰、雪中送炭、久旱甘霖的方向倾斜。

我最先的帮扶对象在木格倒村。木格倒村位于崇山峻岭中,倒流河源头的水,从这儿的山谷中由汩汩的溪水汇成哗哗的河水,清澈地流淌成倒流河。这儿的山很陡、很挤,沉下心来,仿佛能听到大山拥挤时肋骨骨折的声音。

这是一个苗族村庄,但我帮扶的5户贫困户都是汉族,有2户人家的房屋座落在河边,有3户人家的房屋分别建在三座山的半山腰或临近山顶的森林里或森林边。往这3户帮扶对象家开展帮扶时,必须连续上下山三次。每去一户农家,走的都是丛林、野草覆盖的羊肠小道。由于这些山道平时少有人走,就是夏季到农户家,野草和荆棘上的泥水也会让两腿的裤子沾满红色的泥土;若是雨天或冬季,腰以下的衣裤基本上是湿的,鞋上很黏的红土在河水里要用刷子才能刷掉。我这个50多岁的帮扶干部,每次都会气喘吁吁。好在,山上的这3户帮扶对象已落实集中安置,拟异地搬迁到省道边上。祝福他们!

木格倒村的传统的吊脚楼(图片来自网络)

我帮扶的这5户人中,有一户户主为杨姓的人家,其实,按中国传统,这户人应以其夫王姓为户主才对,但70多岁的老王爱喝酒,常醉,不好作为贫困户的明白人,所以才以其妻、也是70多岁的杨孃孃为户主。

她家的房屋是其残疾儿子外出打工修建的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可能资金不够,外墙没有贴瓷砖,地面也没有贴地板砖,不是很平整。从一条泥泞的大道,下两丈左右的坡路,就到她家。但这两丈路,说不上是路,因为我下去时,是踏着凹凸不平的石块、石头上下去的,不像路,只是看得出有人走过的痕迹而已。

她家8口人,2个老人,儿子儿媳及4个孙辈。家里养的牛、猪及种的庄稼全靠这2个老人饲养和耕种,因为儿子外出务工,儿媳是弱智,说严重点是痴呆,因为我去她家时,这儿媳不会招呼坐,也不说话,只默默地看着我。

她家的房子是靠着土坎修建的,背后是大路,但长满杂草,有次入户到她家时,天已黄昏,我对杨孃孃说,我明天早点来,帮她打扫卫生。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到她家时,老王正在清除房后的杂草,可能是看我也年龄大了,不好意思麻烦我,也可能我说帮她家打扫,他们不好意思,才自己清除杂草和打扫卫生吧。

村里的苗家姑娘(图片来自网络)

秋天,我有次到她家去,无人,问了周边的人,然后到山弯里的稻田里去找。看到两个70多岁的老人,一个割稻子,一个在伴桶里打谷子,连那个弱智的儿媳也在背谷子。生活,没有压垮这老个老人!如果其他的贫困户都像杨孃孃这样勤劳,何愁不能脱贫。而且,那时我每月8次到她家,需她在帮扶记录和收支台账上签字认可,她从没有提出问题叫我解决或刁难我,就在相关表册和资料上签字认可。

第二年春天,我接受单位安排,到另一个乡镇的寨和村开展帮扶。先是作为一般帮扶干部,对口帮扶5户贫困户,4户汉族,1户苗族。入户帮扶次数也由每月8次减少为4次。这儿离城有近百里路,比木格倒村近,除了有高速路,其余的公路也是白加黑的新材料公路,路况好。寨和村也是一个苗族村庄,这个村被一条大峡谷分为东元、寨和两个村寨,我帮扶的贫困户在东元,从寨和的山口,公路陡峭地转弯下行到谷底,过一座小桥,又陡峭地往山上盘旋。山陡得令人生畏,第一次坐车去,心抓得紧紧的,恐惧和担心一路相随。好在多走几次,就习惯和坦然了。

去干活的村民(图片来自网络)

又是一个春天,我被单位选为脱贫攻坚小分队队员到寨和村驻村扶贫,但我帮扶的贫困户还是那5户人。这5户人中,有1户陈姓贫困户,他们修了一座很漂亮的水泥楼房。如果仅凭印象,他家不该评为贫困户,只有深入了解,才知道他们的勤劳、努力、奋斗都是很多人家不及的。他们夫妻2人长年在外务工,只有春节才回家与家人团聚。家中就靠老母亲周婆婆一人带着4个读书的孙儿孙女生活。周婆婆近80岁了,前两年还种亩把水稻,亩把玉米,也种一些蔬菜,还饲养了20来只鸡。一家人的口粮、蔬菜全靠周婆婆自己种植。

近年,周婆婆身体不如以前,但依然种了亩把蔬菜。一个老人,撑起了一个家!

我曾给户主说,其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他们夫妻2人能否留一个人在家,照顾母亲及子女?户主说,趁现在他们夫妻还年轻,母亲头脑还灵醒,他们再找几年钱……

如果别的贫困户都像周婆婆及其儿子一样勤劳,何愁不能摆脱贫困?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争低保,为没能享受到集中安置、异地搬迁政策而有怨气?

值得一提的是,我帮扶过的这两个苗族村寨,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和习俗,比如木格倒村,有省级非遗项目苗族祭祀鼓乐和苟树皮造纸;寨和村素有“拉婚故里”之称,其黄苗文化习俗的踩山节,也是省级非遗项目。在这两个村帮扶,常被苗族古歌、芦笙及芦笙舞的优美旋律和动人舞姿感染着,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参加精准扶贫,对我的人生是一次洗礼。我很高兴自己帮扶的贫困户都已顺利脱贫,正向小康生活迈出自信的步伐。我更祝愿杨孃孃、周婆婆两家人生活得更美好!

作者简介

许庭杨,男,四川叙永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叙永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丹山》编辑。作品散见《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四川文学》《红岩》等文学期刊。曾先后于1998年、2001年以诗歌《砍柴》《西部老家》获中国人口文化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许庭杨(四川省叙永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丹山》编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