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罗学娅 ‖ 三足鼎立花椒园
三足鼎立花椒园
罗学娅
“采摘花椒,最好是选择在晴天。早晨露水消失后就开始采收,要整穗采摘,轻轻放在篮中,不宜装得过多,以免挤压、碰撞。下午最好不要采收,怕花椒晒不开嘴,过夜后,颜色变黑,影响质量”。为确保全村400多亩花椒丰收,花椒种植基地的业主曾昭明,正在“农民夜校”对椒农进行采摘前培训。
隆昌市云顶镇的新农村,在过去,可真是徒有美名,它是云顶镇政府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地处隆昌、富顺、泸县三县市交界处,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仅1750亩。2014年新农村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138户贫困户,占总户数20%以上;村上原本有劳动力1000余人,但80%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人,除了老人就是小孩。
2016年,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审时度势,根据村情,决定走“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三足鼎立,种植花椒,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1
公司勇开先河
花椒落户贫困小山村
2016年冬,邻村的曾昭明回家探亲,了解到新农村独特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宜种植花椒,况且村两委支持,政策优惠,就毅然来到新农村,承包土地200余亩,先后投资50余万元,创建了新农村“昭明花椒种植基地”(公司),当年就种植了两万多株花椒。
他从重庆江津引进九叶青花椒。这个品种的花椒,栽种的第二年就开始结初果,第三年就可大量产果,结果盛期可达15-25年,花椒树龄高达50—80年,是一种性价比高、持续时间长的经济植物。
“昭明花椒种植基地”聘请了固定员工8名,季节性用工30余名,每天工资在80元以上,月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这大大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农户和贫困户,他们纷纷返乡到花椒基地务工,足不出户,也能打工挣钱。
第二年,花椒初果就小有收获,2019年初果产值就达到60余万元。
“2020年花椒结果进入旺盛期,产量不错,品质也比去年好。”曾昭明自信地说:“比去年增收20%没问题。”
2
合作社猛打头阵
花椒助力摘掉贫困帽
2018年1月,新农村村两委为了用好产业扶持资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决定走产业扶贫的路子,实施精准扶贫。在“昭明花椒种植基地”的影响下,村两委成立了“存彬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35万余元,当年3月就在1、5、6社和11社、13社种植九叶青花椒120亩。
同时,成立了30余人的花椒管理小分队,长期做合作社的花椒除草、施肥、治虫和修枝等管护工作,进一步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就近务工就业问题。
村两委还投资8万元,利用原来闲置的小学新建了花椒烘房。所有的花椒种植集体和个人,都可在采摘季节将采摘的鲜花椒送到村委会建成的花椒烘房进行加工成干花椒,解决了气候原因造成鲜椒不能及时晒干而影响品质的问题。还联系帮扶单位和市场零星销售花椒,开辟网上电商销售平台,多渠道协调解决花椒的销售问题。预计2020年合作社的花椒可产2万余斤,收益可达12万元左右。
3
农户奋起直追
花椒香飘溢满致富路
有了公司带动和合作社帮助,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也纷纷走进了种植花椒的队伍,迄今,已有8户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花椒100余亩。
51岁的贫困户叶德英说:贫困并不可怕,只要勤奋肯干,终能柳暗花明。她丈夫在一次意外中摔伤了头部,有时反应有点迟钝。一家4口的生活重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2018年,她在“农民夜校”学习了花椒种植,小额信贷3万元,在自己的土地和承包的部分土地上,一口气就栽种了20余亩花椒。她和丈夫边学边干,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除草、整地、挖窝子,一点不马虎,把20亩花椒管理得井井有条。2019年叶德英的花椒就初见成效。2020年鲜椒估计产量达5000斤,收入在2.5万元以上。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被誉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种植能手。
2018年底,新农村已整村脱贫摘帽,但扶贫干部们却说: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继续坚持多元化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业主、集体和农户的增收路子,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丰收的6月,花椒飘香。新农村的花椒公司、专合社和农户三足鼎立,齐心合力,把400多亩花椒园经营得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一串串饱满的花椒坠弯了枝头,一阵阵椒香芬芳四溢,村民们个个眉开眼笑,这片花椒林就是他们的“摇钱树”,将不离不弃地和他们一起,从脱贫走向致富,从致富走向小康,走向更远更远的远方。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