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范丽 ‖ “拔刺”的光明使者
“拔刺”的光明使者
范 丽
一位残疾人能实现自食其力已是很难,而带头让更多人自食其力更是不易。有这样一位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勤劳的双手,奔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他就是界市镇村民何远全。
01
双目失明黑暗降临,数年心灰意冷
家住隆昌市界市镇的何远全,3岁那年突感身体不适,眼睛经常疼痛,视力模糊,也不知患的是什么病。当时,因生活拮据,耽搁了到医院治疗的最佳时间,最终导致双目失明,鉴定为一级残疾。
失去视力的打击是巨大的。“失明过后暗无天日,那个时候真的是心灰意冷,非常痛苦!”何远全每天呆在窄小的土坯屋里,潮湿昏暗的环境更是加剧了他心中的阴影。不想出门,不愿见人,也没有任何技能,何远全就像个废人一样,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现在回忆那段“黑暗”的日子,何远全总会唏嘘不已。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母亲又检查出了疾病,不能干重活。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就落在了目不识丁的父亲肩上。可想而知,一家四口人,一个残疾,一个病痛,仅靠土地里面的收成,能够糊口已是万幸。十几年里,何远全身处“黑暗”,早已经习惯了别人叫他“何瞎子”。
02
脱贫政策自强发奋,人生希望来临
母亲的病痛和父亲的操劳,让何远全从少年到青年,无时无刻都有种揪心的疼痛。他很想为家里分担一二,却无能为力,更无处着力。
与何远全同龄的青年们多数出了远门,进厂或在一些工地做工。这让眼睛残疾的何远全异常羡慕。
某天,有人敲开了何远全的家门。“何兄弟,我给你介绍个工作。”原来,这人是隆昌市委市政府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派驻桂花村的第一书记代云波。代书记来后,立即走遍村舍角落,田间地头,收集利于脱贫的第一手资料。而后召开村民大会,共商共议,针对该村,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种雷竹、剪皂角刺、育苗木、养龙虾的计划,实现贫困村产业和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两个“全覆盖”。从代书记踏进家门的那一天起,何远全也就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剪皂角刺(一种中药)。
皂角刺(图片来自网络)
剪刺并不容易。皂角藤上密密麻麻都是刺,正常人拿起来,一不小心都会被扎到,更别说双目失明的何远全。眼睛看不见,全凭手摸索。手掌手指上被刺得鲜血直冒,一剪刀下去,没有掌握好,极容易剪到手指。一天下来,堆放的那一捆刺也没有剪完多少。第一天剪完,何远全双手血淋淋的,父母亲心疼地劝他不要干了。但何远全手痛心欢喜。终于有事能做了,终于能够为家里挣几块钱了。他暗自发誓“我没有文化,眼睛又看不见,现在有好政策,给我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我一定要干出个模样来。”
03
帮扶奉献乐善助人,眼前一片光明
何远全凭着自己的坚持和毅力,一个月内剪坏了5把剪刀,双手磨出了硬生生的老茧。现在,只见他动作娴熟、利索,一手摸刺,一手动刀,一根完整的皂角刺就落在了桶里。“我用双手养活了自己和家人,也希望用这双手帮助到别人。”这是何远全的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会有路,命运给他残疾的双眼,但他要用健全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征服困难,挑战命运。
通过几年的辛苦努力,何远全感受到靠双手勤劳致富的喜悦。他在自家院子里放置了桌椅板凳,剪刀藤条,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起同村人剪刺的技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感召着大家。带动了数十位腿脚残疾、身患疾病、没有文化的同村人共同勤劳致富。
何远全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成为界市镇远近闻名的剪刺能手。如今的何远全,靠剪刺每个月能收入1000余元,加上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金,一年收入有15000元左右。何远全的父亲也在村里的龙虾养殖基地做起了管护工作,每月有1200元工资。何远全家里的土坯危房早已换成了二层小楼房。村里人一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何远全哪里是瞎子嘛,他的眼睛亮得很呢。”何远全听见后,总会抬头望向远方,眼睛里满是光亮。
作者简介
范丽,女,四川省隆昌市人,笔名蓝,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隆昌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现代艺术》《四川旅游》《四川政协》《天下云山》《凤凰文学》《内江日报》《沱江文学》等报刊。出版诗集《青春诗歌读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范 丽(四川隆昌)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