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罗明金‖ 返乡创业带富乡亲

作者:罗明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6 15:43:03 浏览次数: 【字体:

返乡创业带富乡亲

罗明金

说起范海全,射洪市大榆镇改板沟村民无不赞叹:“他把西安一年进账1000多万元的工程都丢下了,却回村搞农业产业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人啊!”正是因为范海全的全心付出,今天,他从一位返乡创业的农民先后被推选为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改板沟村走出贫困的领头人。

一、走出穷山沟艰苦打拼闯天下,创建公司拓新业为乡亲开辟谋生路

范海全1967年出生于射洪偏僻的改板沟村。那时,他的家庭条件极其艰苦,家中总是入不敷出,缺衣少食,债台高筑。初中毕业后,迫于生活压力,他放弃了学业,选择外出打工,做起了木工学徒。随后,范海全走南闯北,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露宿车站码头的窘迫生活。在艰苦条件下,范海全从不轻言放弃,经过多年努力打拼,渐渐改善了家庭条件。

上世纪90年代末,行业的竞争让范海全感觉到了危机,他认为一辈子只靠做木活打工赚钱不是他的理想,于是开始认真谋划下一段人生道路。范海全组织团结起家乡十几个跟他一样有着梦想的年轻人,在西安成立了川渝华海装饰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各种建筑工程项目,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稳扎稳打,逐渐在当地赢得了口碑,站稳了脚跟,公司年产值达1200万元。

随着公司发展,2004年,范海全每年都带领家乡120余人在西安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8万元,部分同乡还当起了老板。在西安,务工的射洪老乡一提起范海,全都赞不绝口,当年受范海全提携之恩的乡亲,更是打心眼儿里感激他、佩服他。

二、卖掉两套房产筹资1000余万元回乡搞产业,4000亩洋姜及开发产品带富乡亲

2015年春节期间,范海全回到改板沟村探望亲人,当他看到改板沟村道路不平,还是20多年前的泥路,下雨天泥泞不堪,外面的人进不去,村里的人出不来,到处是丢荒地,茅草长得封满了田土,一干旱就缺水,村民的土墙房东倒西歪,生活困苦,面对一个“村里干部想起发愁,包村干部提起摇头”的贫困落后村,范海全揪心不已。

就在这时,各级正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乡上、村里也正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号召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范海全暗下决定:“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农民走出村子闯天下,现在我也算成功了,有了一定能力,应该为家乡做点事情,应该为乡亲们走出贫困贡献一些力量。”

经过春节后几个月到多地考察后,2015年10月,范海全毅然放弃在西安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放弃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公司,放弃令人艳羡的“老板”头衔,回到家乡重拾丢掉二十余载的“农民”帽子,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和乡亲们一道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2015年12月,范海全主动和村镇干部多次协商共谋家乡脱贫良策,一致认为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才能改变改板沟村的贫困面貌。于是他抛出了经过3个多月自费考察十多种产业后最终确定的“发展洋姜产业”和深加工的构想。

洋姜不择土地,生洋姜可制作鲜美可口的四川泡菜,填补目前泡菜市场的空白,初加工提取的菊粉是面包、面条等食品天然优良添加剂,深加工提取的低聚果糖对治疗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有着很好的保健疗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搞洋姜产业这一创想,获得了县、乡领导的一致认可。

虽然村里一直到处都有零星的洋姜生长,但是不少乡亲仍然顾虑重重,不愿意加入洋姜种植。

范海全决定自己先出资种出来给大家看看。于是,首期50余亩下种。乡亲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洋姜平均亩产值达到5000多元,比原来种包谷、红苕翻了7-8倍,大家心服口服了。

2016年4月,范海全试种洋姜获得丰收后,就与重庆娇王集团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他要带动全村老百姓参与到合作社中来。于是,他发动改板沟村在外能人志士筹资600万元成立玉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范海全个人单独出资就达300万。

合作社成立后,范海全在乡、村两级支持下,立即协调流转土地720亩、林地200亩开始了他的新创产业发展。同时,范海全投资近百万元买来了旋耕机、拖拉机等农机设备,不但用于合作社耕作,还帮助无劳力的贫困户抢种忙收。产业发展中,他免费为群众开挖了10多公里长的生产生活便道,并决定个人捐资30多万元为全村修起了8公里水泥路。这一系列举动,让社员和村民彻底放心——他是真心实意回乡搞产业。

2017年,村里种植洋姜达到800亩,2018年扩大到2000亩,2019年,则把洋姜种植面积扩展到4000亩。洋姜基地出了以家乡本村为核心基地外,在射洪全市多个乡镇,他几乎把其他所有洋姜种植基地都落在了贫困村。

在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资,入股分红有股金,超产分成有奖金”的利益联结及激励机制,大大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逐步扩大的种植面积,伴随着的是产品不断加工与创新,2017年,范海全成立了四川天应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决定增加投资800万元,用于建设洋姜深加工厂。当2018年购置了厂房添置设备时,却遭遇了资金紧缺的困难。他不顾妻子反对,卖掉了西安城里的两套住房,全部补充到设备投入之中。终于,深加工厂建成了。他抓住时机注册了两个品牌,一是“玉太香牌洋姜泡菜”,二是新开发的菊御膳“菊芋粉”。目前,洋姜泡菜已在各大超市上市,配方菊粉和洋姜面条供不应求;同时,菊御膳“菊芋粉”产品为成为健康保健食品的“新宠”。

洋姜基地的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本村村民建立的合作社里,常年在基地务工人数17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2人。一些弱劳动力贫困户只要愿意来务工,哪怕80多岁,哪怕身有残疾,也能在合作社分拣洋姜,一天能挣五六十元。

据统计,近年来,仅玉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改板沟村每年就支付村民务工工资70余万元,土地流转费32万元,入股分红金50余万元,产品销售红利18万元。

一系列产品的上市,合作社村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改板沟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7495元,2019年达到14000余元,超过全乡平均水平,提前一年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三、勇挑重当好“村官”,全力以赴拓展扶贫新路

范海全回村之初,很多村民对他的举动不能理解,“说啥话的人都有,有人甚至背后说他是“神经病”,好容易才走出去了,外头搞得好好的,又跑回来搞球啥?是不是回来“骗钱”的啊?但是,在范海全回村后的短短几年里,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村里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了,他作出的贡献,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对他的信服和尊敬也与日俱增。更让大全村党员群众称赞的是,范海全和村民打交道耿直爽快,没有一点大老板的架子,又见多识广,胸怀宽阔,跟这样的人干,大伙儿的日子有奔头。于是,村民全票通过推举他当村民们的“当家人”。

这个“当家人”是不好当的,村里的几个“能人”曾经都不愿出来领头,范海全却义务反顾地把“担子”挑起来了。

2018年,范海全曾在玉太乡优秀干部表彰大会上深情地说到:“办法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但就是不愿意来搞,不想蹚这河水,可你也不来,我也不来,怎么办呢?让我们这里一直这样穷下去吗?我也是心一横,我来!我们总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其他乡亲噻。”范海全用他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他真正把家乡和父老乡亲放在了心坎上。

乡亲们记得,他从2014年回乡后的每个春节,都自掏腰包买来棉被、猪肉、大米和清油等生活物资送给村里的贫困群众,每年中秋节,合作社都要为全村每户村民送去香甜的月饼。

乡亲们还记得,2016年10月,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柳书家中失火,房屋损坏严重,这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范海全二话不说,自掏腰包7000余元帮助杨柳书修缮房屋,这让平时少言寡语的杨柳书感动得热泪盈眶。

类似种种关爱乡亲们的举动,彰显着范海全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他对家乡和父老乡亲的满腔深情,也深深打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范海全倾情倾力奉献家乡,被党组织培养成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在范海全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影响下,村里群众自立更生主动脱贫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在他积极争取下,很多农田水利项目也落地改板沟村,一个村道宽阔、断头路消灭、天然气和自来水接通、河道渠系畅通的新农村已经建成,村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洋姜产业不但规模壮大、收益不断增张,还因为洋姜花期长达3个月的特点,菊膳、洋姜面条等新产品的开发,改板沟村被列为了省级旅游扶贫村;村里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菊芋文化节”节,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贫困户的农副农品不出村就卖成了钱,还在为村民开辟了以“坝坝宴”“农家小吃”赚钱的新途径。

在各级领导不断支持、激励下一路走来,范海全获得了遂宁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遂宁市唯一的“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还被评为“中国农村科技创业致富带头人”。

洋姜花开遍山野田畴的季节又快到了,范海全和他的村民们又在开始筹备村里新一届“菊芋花节”。站在故乡的“元宝山”头,范海全的脑海里又酝酿起了又一幅向万亩洋姜生产基地建设进军的发展蓝图……

(作者单位:射洪市新闻宣传管理中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明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