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姜维彬 ‖ 扶贫手记(组诗)
扶贫手记(组诗)
姜维彬
湾头村,每朵桐花都是一枚勋章
在湾头村,每朵桐花
一眼就能读出它的温度
桐花开得粲然,笑脸
任它们兀自成熟,红绸子
都是崭新喜庆的气氛
从贫困村写上的名字
到小康村,几双手
握成一个拳头,他们爱或者恨
村支书温显明,弥留之际
村村通公路,在心里放着光
这是桐花,刚刚暖彻
肺腑的红,每个湾头村人
返回命中的家园,晨曦
走在新房的前头,一小撮阳光
照亮我们的入户随访
复耕,老房子退出来
斟酌一个又一个落脚点
安顿新屋基,湾头村
治疗沉疴,信任良药苦口
那儿的桐花,认出春天
每一朵,都是红色的勋章
特困户陈云秀
养鸡喂猪,也是政府补贴的
老房子搬出来,特困户陈云秀
一度打住眼睛里盈眶的泪
现在踏实了,房舍多么温暖
没有扶贫政策,恐怕我一辈子
也走不出这土坯房,阳光
穿门入户,三间红瓦房
朝南的屋子,朝北打开了窗
水、电、气全通了
电器和宽带也是免费的
陈云秀的笑脸多了,儿子胡友成
病也少犯了,从康复医院回来
看上去还有一丝忧虑的样子
低保救助金,产业扶贫
也是按时到位的,这个五月天
眼神和黄橙橙的枇杷
小橘灯一样,亮堂起来
特困户,每户都有帮扶对象
从县到镇,然后村里落实
爱人去世了多年,特困户陈云秀
一个咳嗽,就把被子掀了起来
她说,人老了病痛多了
住院吃药,一屋子都有光亮
金盆山的黄桅子
除了素洁,金盆山黄桅子
都是金子,怎么看
怎么看都像心上人的眼
“脱贫攻坚”,金点子
专治三焦之热,还清心除烦
村支书,从田间地头出来
不向左看齐,也不向右看齐
向前走在扶贫的山路上
花香,陪着风声
为劳动加冕,土地种金
荒山,掐断穷的病根
大姐田学梅,笑得最灿烂
扶贫队长,会耍戏法
从一变到二,二变到四
千万株桅子花,毗邻而居
他说,百姓有了信心
幸福,每天都这么辽阔
向一个红薯致敬
过了惊蛰,它就急着
踩响土地的筋脉
委身农耕,一个红薯
是家乡最小的孩子
扎进泥土,母亲念叨不停
鸡下蛋,蛋又孵出小鸡
她说出的那个想法已近韬略
一个红薯,是单亲的种子
把它插入花瓶,一棵草
也会乍开墙边的春天
因为心生敬意,一个红薯
豪无保留地抓住阳光
没有不篷勃的理由
一个红薯,就像一个人
从不放弃爱和美好
最后的瓦房人家
郭实会,常常是蹲着吃饭的
一条大黄狗和两只小花猫欢喜得
舍不得出声,他爱人杨世芳
是想你的丝瓜花,肝硬化腹水
生活,一直磕磕绊绊地过
女儿大学毕业后,去了河南郑州
一年,两年,都很少回家
四间大瓦房,是观音坡
最后的典藏,站得高
父亲在猫山,每天看着它
从鸡鸣中醒来,站得高
它还俯视着崖下所有
来不及说出的乡愁,站得高
月亮比以前瘦小了几圈
村长郭大金,三番几次说
危房土墙改造,镇上对贫困户
有最大力度的补贴,拦也拦不住
劝也劝不停,郭实会不会
把村长的话当回事,四十年了
老房子是他命根子,冲着毒日头
光肩膀,也要活出玉米釉色来
哪儿该去,哪儿该回
观音坡,最后的瓦房人家
今天,被马蜂窝蛰了
也许明天,消防队就要来灭蜂
在苏坝村
在苏坝村,果子密密麻麻
红心的绿心的,都粘着菜花
皮纹里,还能抠出泥土来
大村的山很高,她种的猕猴桃
每一个都是细皮嫩肉的
儿子嬉嬉哈哈,爱得不得了
沿坡而上,清风、流水和白云
碰了几次壁,就安静了
千棵不完整,万株不热烈
十里猕猴桃长廊,穿过
三无村落,苏坝村多么好
这个地方,嘴一抿就甜开了
太阳成了闲人,一张一合
鸟鸣也说方言,满树的果香
胭脂和美人欲照还羞,在苏坝村
起初是你不在,后来我也走了
王志芬离开么,她在湾头村
已长成故乡的另一个名字
河嘴上,每棵荔枝都是很重的
黑黑的长发披在肩上,妃子笑
朝北去了,贵妃的蛛丝马迹
一点点碎了,带绿和铊提
年年成为锦江饭店燃烧的词
前段日子,她就在穿孕装
喜孕在身呢,玉兰挺着大肚子
也毫不在意旁边是不是有人
从一堆里挑出来放到另一堆
玉兰,在朋友圈晒荔枝
荔枝的红,流动着火焰
说到虎头,她顿了顿
河嘴上,每棵荔枝都是很重的
母亲不老,父亲走的时候
荔枝开的花,已经时过境迁
作者简介
姜维彬,原名姜卫兵,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业余文学创作十余载,先后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林》《绿风》《诗潮》《北京文学》《青年作家》《青海湖》《广西文学》《天津文学》《上海诗人》《安徽文学》《四川文学》《西部》《北方文学》《飞天》《山花》等海内外500余家文学刊物发表大量文学作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姜维彬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