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扎西单珍 ‖ 记在“净土茸乡”驻村以来的几场小捷

作者:扎西单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1 16:22:29 浏览次数: 【字体:

记在“净土茸乡”

驻村以来的几场小捷

扎西单珍

2018年7月,我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县城40多公里外的壤塘县茸木达乡洞窝村。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做过扶贫的我,当时像极了一个从未摸过枪的新兵蛋子,被飞机一下子空投到了一处“危机四伏”的战场。兴奋之余,不乏一丝丝怯念。

把驻村说成是打仗一点也不夸张,其实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战役,而我们这支“战斗”队伍由3人组成,除了我和队长,还有1名来自绵阳的战友。两年过去了,我和战友们即将完成使命,一路走来,不敢说我们的工作打出了“金山擂鼓退金兵”的磅礴气势和“百团大战赢中原”的战役成果,但是有几场小捷值得回味。

小捷一:入乡随俗,克服语言沟通障碍

时至今日,要学的安多用语依旧很多,但是日常的基本用语,特别是扶贫领域相关用语,我还是自学了相当一部分。现在,在没有村干部带路的情况下,一个人入户向贫困户唠唠家常还是可以了。

“阿若,鹊苏热?”(藏语,“你是谁?”之意)犹记得两年前刚开始入户的时候,我跟着驻村第一书记到我们所驻的洞窝村开展实地走访,那些天,我在村里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得亏工作队队长张书记和我走在一起,用手语和当地的土语将我的来意和身份向村民算是一一介绍明了。记得那时是在咱们村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娜的房子外面,依娜的老母亲扎西初拄拐从屋里瞒珊走了出来,听着我用撇脚的安多藏语说了半天,她一脸懵逼的神情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小捷二:村里的产业有了起色

从之前的工作人员那里,我们了解到我们所在的这个村产业是常年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甚至有一年出现过亏损,给村里百姓的增收造成一定影响。在和第一书记和乡里领导商议后,我们准备把原先计划种植药材的十余亩集体苗圃拿来改种高原莲花白,通过组织动员老百姓一起种植和采收,去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分红”,仅管金额不大,但总算是看到了一丝希望。

今年,在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决定种植产量更好的高原黑青稞,希望能让咱村的老百姓获得更好一点的收益。

小捷三:疫情期间,洞窝村“百分百”报平安

2020年的春节,似乎注定就是那样的不平凡。不走亲,不聚会,不来往……这别样的节日气氛中,作为一线驻村的我们经历的其实也不少。

和村干部们一道,每天在两个卡点上来回收集进出村人员登记信息,组织人员在各个路口喷洒消毒剂、发放医用口罩、对回村人员进行摸排、填写留观日志等成为了我们除扶贫收入信息统计以外的又一个常态工作。

今年4月,联合乡卫生院工作人员,还有来自绵阳等地的医疗专家给我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覆盖体检,走完了疫情防控在贫困群众中的“最后一公里”。至此,我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算是取得了阶段性小捷,可以向县委百分百报平安!

小捷四:村里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大家记住了吗?我们开始讲下一道题”,2020年3月14日,茸木达乡洞窝村次成让家中坐满了前来学习的孩子们,次成让正在耐心为他们辅导作业,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听着,小小的课堂开得有摸有样。

次成让是四川民族学院大一学生,因为疫情延迟开学,他便在家中开起了义务辅导班,为全村中小学生免费辅导家庭作业。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热格拉姆家的孩子,同时也作为茸木达乡洞窝村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我相信,越来越多像次成让一样勤奋好学的孩子能够从壤巴拉大地上走出来,不断带动自己家乡事业的发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扎西单珍(壤塘县总工会驻茸木达乡洞窝村帮扶干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