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蒲博 ‖ 格桑花开正当时
格桑花开正当时
蒲 博
在木里高原,人们把格桑花称为格桑梅朵。在藏语中,“格桑”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或幸福,“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它寄托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020年2月,我被部机关选派到联系帮扶点木里县李子坪乡白草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来的时候,听说离我们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寸冬海子,每年夏季开满了格桑花,风景如画。因工作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机会领略花海浩瀚。驻村之余,倒是常常听乡村干部和村民聊起我们州委组织部历次选派帮扶干部的点滴小事,大家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深情。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他们就像格桑花一样,在藏区干部群众心间生出了许多美好和感动。
大刘书记是我的“前任”,在我们村干了4年的驻村第一书记,第一轮调整轮换时,他主动向部机关申请延长驻村帮扶时间,是州委组织部派驻白坪村时间最长的帮扶干部,贫困户何阿妈对他的印象尤为深刻。
何阿妈身世可怜,早年丧偶,独自拉扯三个娃娃长大,二女儿又在十多岁时夭折,现在虽然大女儿出嫁,小儿子务工,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但谈到以前的生活时,这位坚强的彝族阿妈还是会掉下眼泪。“以前想死的心都有了,日子没有盼头。可是自从来了驻村工作队,刘书记等领导真心帮助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再也不想死了,就想好好的过下去”。
初到何阿妈家入户走访,家里被这位彝族阿妈打理得井井有条,拉家常谈到帮扶干部时,她的脸上总会浮现温暖的笑容。“我两个娃娃都在外面,家里就我一个人,刘书记晓得我家情况,经常来看我,还要帮我干活路,跟我儿子样的,真舍不得他走……”
可能是发觉当着我的面,夸我的“前任”有些尴尬,何阿妈又开始埋头搓洗衣服。是啊,只有真心帮扶才能换来群众真心认可。其实埋头的人应该是我,相比“前任”,自己融入群众不够,下的功夫不多,何阿妈夹带着彝腔的淳朴话语,至今回荡在我的耳旁。
部里面前一轮选派的驻村帮扶干部中,除大刘以外,还有两位女同志,一位是罗姐,一位是小李。2月份,在得知我们新轮换的三个小伙子要来木里接替驻村帮扶工作时,两位女同志还反复叮嘱我们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不要开夜路。
当时我还打趣道,“你们是女司机,我们是老司机,何况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凉山的公路越修越好,你们放心好啦!”
进入6月下旬以来,木里的雨就一直没有断过。上周五,我们会同村“两委”把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需材料准备完善后,由我们驻村工作组负责驱车到乡政府报送相关材料。
临走时,乡上的同志交代我们开车一定注意安全,还提起罗姐和小李有次在赶回木里路上发生过车祸的事。回到村委会后,忽然想起两位女同志当时的叮嘱和自己的不以为然,顿时脸上发烫,心里像打翻了调料瓶似的,随后便拨通了两位女同志的电话。
2019年,木里整县面临脱贫验收退出的艰巨任务,两位女同志端午节后就没有休息过。直到7月6日,忙完手头的工作,两位女同志才有时间轮休,回家看望家人。
谁知第二天下午突然接到通知,驻村工作队员必须赶回乡上参加全乡脱贫退出验收工作安排部署会,来不及和家人寒暄,两位女同志又匆匆驱车往村上赶。
山路路况复杂且弯道多,雨季又常有滑坡和落石,这是两位女同志第一次跑夜路,小李认真驾驶,罗姐帮忙观察路况,过盐源棉垭口时已是晚上10点多。可再怎么小心,两位女同志还是出了事。
一个急弯过后,她们发现前面有落石横在路上,可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当时车辆距离已经不够紧急制动,情急之下,小李只能踩着刹车,硬着头皮撞在落石上。
顾不上夜晚棉垭山的低温和山上随时落石的危险,两位女同志回过神后相互打气,一起下车查看车辆情况。由于车上没带千斤顶,当小李还在发愁怎么把卡在轮毂下的石头取出来时,罗姐已经绕到后方弯道开始设置路障标识,打开手机灯光寻求过往车辆帮助。
过了半个多小时,两位女同志终于等到后方有车灯亮起,一辆货车缓慢停了下来,车上的两名师傅热心帮忙查看着车辆受损情况。
“两个女娃娃还开夜路,啥子事这么赶,还好人没事哦。”
“车辆前保险杠都撞掉咯,引擎盖也被撞变了形,车子前轮轮毂下也卡了块石头。还好发动机、油箱没受损伤,车子还能开。”
“等下我们一起把路上落石清理了,你们车就跟到我们后面走,说不到山上还要掉石头,危险得很!”
处理完车子问题,惊魂未定的两位女同志便一路跟在热心的货车后面,直到凌晨才终于回到了村委会。在打电话向担心她们出行安全的家人报平安时,两人默契地没提刚刚发生的事故,小李当晚因为后怕,彻夜未眠。
听着电话那头两位女同志讲述自己的帮扶经历,身为一名男同志的我自愧不如,完全没有想到她们面对困境是如此的勇敢,驻村帮扶又是那么的忘我。
“妈妈,木里的方便面好吃,我想带方便面回去给外公外婆尝尝。”2019年彝族年假期,正是木里脱贫迎检冲刺的关键时期,罗姐家里身患多发性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的父亲在医院住院治疗,需要母亲在旁陪护,6岁的儿子无人照看。独自驻村的她只能将儿子接到村上,带着娃娃走村入户,开展迎检工作。
好几次,母子二人因为回村委会时间晚了,错过了饭点,只能凑合着泡方便面吃。
“儿子,你跟妈妈在村上跑了这么多天,想带点什么回去给外公外婆呢?”
“妈妈,木里方便面好吃,我想带回去给他们尝尝。”
回想起托人送孩子回西昌上学那天,母子分别时的对话,罗姐至今还是会忍不住哽咽。
小李是四川省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分到了我们州委组织部,工作没多久又被选派到了白草坪村。
因为我们每月都要入户开展贫困户返贫监测预警工作的缘故,才从大家口中得知,这个小我两岁的姑娘,居然在驻村期间跟“癌”这个字沾上了边。
“她平时吃饭跟小鸡啄米样的,人又瘦,咋个遭得起这个罪噢,我心疼得很。当时我还从家里专门逮了只土鸡去西昌看她,到了才晓得她这个病西昌医不起,人都还在成都住院起在”,这是小李帮扶户郭大哥第一次向我讲述她的患病情况。“我们彝族都不兴在身上开刀,想到都害怕”。
从2019年10月到12月,小李先后在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气管壁感染体刮除手术和淋巴组织感染放射治疗,期间还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只能独自一人呆在病房。“看着离国检验收的时间越来越近,乡村干部都在顶着压力最后冲刺,怪就怪自己身体不争气,住院期间我就一直带着笔记本电脑,至少帮到大家做些材料上的工作,能分担一点是一点”。
电话里,住院治疗过程被小李几句话带过,讲的最多的还是脱贫攻坚。“去年12月24日,在病床上收到乡上微信群里信息,通报国检验收工作顺利完成,看着大家在群里都说排到轮休要好好陪陪家人的时候,我真的第一次没有绷住,流下了眼泪”。
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从雪域高原到雅砻江畔,从贡嘎山脉到木里河岸,当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冲锋号吹响,无数的“大刘”“罗姐”“小李”们就像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一样,用他们蓬勃的朝气、青春的风采、怒放的生命,扎根在这1.3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就像藏族群众常说的那样,蓝天上最美的是金色太阳,夜空中最美的是银色月亮,山坡上最美的是盛开的格桑花。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蒲 博(凉山州委组织部)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