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杨国敏 ‖ 凉山扶贫路上跳动的“初心”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凉山扶贫路上跳动的“初心”
杨国敏
一个人●一份感知
2015年,时值我担任州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作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凉山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骄阳似火的7月,中共凉山州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自此,凉山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攻坚战”……
也就是从那时起,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我们与越西县大花乡大花村结下了一段不解的精准帮扶情缘。大花,单听村庄的名字,大家都会以为这里鲜花盛开、生活富足,而实际上大多数村民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接到精准扶贫任务后,我第一时间前往大花村了解情况。汽车在崎岖的泥土路上颠簸多时之后终于踏上了大花的村门,映入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了我: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许多房子都是用泥土和石块建成的。土墙上的石头已经发黑,斑斑驳驳,炊烟从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飘向天空。大部分的田地都闲散着,彝家小孩在路边的泥地上玩耍,弄得一身泥迹斑斑,又黑又脏。一个距离县城仅11公里的大花村,竟然还没有完全通上油路。从那一刻起,我深感任重道远……
大花村脱贫前的房屋
大花村如期脱贫,时不我待。怀着沉重的心情,当天我匆匆返回西昌,准备收拾行囊驻扎村里摸清情况……
遇到天气变化,我会关节疼痛,严重时甚至无法写字、蹲坐。加之甲状腺功能减退,我需长期服药、定期体检。年迈的父母知道我的决定后,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滴……
整整一个月,我带队对全村169户贫困户开展了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实地了解了他们的居住条件、生产生活、家庭收入、人口情况等基本信息,向他们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为他们脱贫奔康出谋划策……
挨家挨户摸底调查
记得走进贫困户阿都伍来子的家,现实境况令我唏嘘不已:家徒四壁,身患肺结核的阿都伍来子瘫躺在床上,而他的妻子——这个20岁出头的女人,身体瘦弱,脸上饱经风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阿都伍来子唉声叹气地说道,因为自己身患重病,需要妻子照顾。夫妻二人,平时主要种土豆、玉米,养了一头猪和两只鸡,年人均纯收入仅2300元。看着小伙子眼里的无奈和绝望,我的心像坠了个沉甸甸的铅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大花村石头坡上有许多栽不了果树、种不了庄稼的瘠薄土地,我耗尽自己的人脉资源,带领班子成员和第一书记辗转于州县各个部门(单位),从产业项目的选择、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论证,专门邀请土肥专家分析土壤结构,进行测土配方,探索发展“五子登科”(附子、蒜子、蜂子、豆子、瓜子)产业……
探索发展适宜的脱贫产业
大花村贫困户分布图、精准扶贫减贫任务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表、富民产业发展任务图、整村脱贫作战图、扶贫重点工作推进图……这一张张图表绘就着贫困户未来的幸福生活,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积极争取、多方协调,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程序,做牢做实前期选址、征地工作……2017年初,乘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对接三峡集团援建,“住上好房子”的宏伟蓝图终于在大花村变成美好现实。开工仪式上,看到贫困户满脸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眼神,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这是激动的、幸福的泪水,更是努力后有所收获的泪水……
指导建设大花村贫困户集中安置点
一队人●一份感动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到了2018年。按照省、州统一安排部署,帮扶单位需组建不少于3人的驻村工作队。选派什么样的人驻村?通过怎样的方式选人驻村?面对州委老干部局人手紧、工作任务重的现状,作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开始我也陷入了纠结与焦虑……
但在大体与大局面前,容不下任何私心。我的4名扶贫干部中,1名是70后领导班子成员,3名是年轻的选调生。回族警嫂、纪检干部家属、准爸爸,即便身份“特殊”,但3个年轻人克服重重困难,用青春浇筑梦想,用行动建设大花。
同为女儿、母亲、妻子,我深知他们的不易。如何让他们在大花村安心、安身、安业,我一直想着做点儿什么……
配置办公用品,改造冲水式厕所,新建洗澡间,配备炊具、寝具、家用电器以及过冬防冻的保暖设备等必要的工作和生活物资,经常看望慰问他们,让辛苦的他们不“心苦”。
打造的大花村支部活动室
驻村干部温暖的“家”
春风化雨观足下,一路枯枝吐翠芽。谈及驻村工作,他们总是深有感触地说:“虽然驻村,但能找到家的温暖。就算付出再多的辛苦,克服再大的困难,当看着村容旧貌换新颜,村民的生活大变样,自己也是幸福的。”
翻开他们的驻村日志,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话套话,循着这些日志的思路和足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在这场脱贫攻坚战斗中,驻村干部真抓实干推动大花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人篇章……
立足大花村有限的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导向,我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探索实践,经过近5年的产业发展积淀,不断优胜劣汰,最终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生猪产业,适度发展山羊产业,优化发展家禽产业”的畜牧产业发展之路,大花村绿壳土鸡蛋进了超市、上了网店。
大花村脱贫产业
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如今的大花村美如画卷:雄伟壮观的寨门牌坊赫然而立,“大花村”三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平整干净的乡村道路自脚下延伸,路旁花椒种植示范片的花椒正茁壮成长。集中安置点151户极富民族特色的漂亮安全住房整齐排列,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大气精美的墙绘妙笔勾画出彝族特色,把村庄装扮得格外美丽。宽敞的民俗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闲暇时间,村民们在广场上打篮球,锻炼身体,孩子们追逐嬉戏,一片欢声笑语。一村一幼教室里,小朋友们的琅琅读书声更响亮了。“室内净、室外净、自身净、风气净、家园美”的“四净一美”和谐景象,已在大花村落地生根。
新建的大花村民俗文化广场
大花村脱贫前后村道
新建的大花桥
大花村脱贫前后贫困户家境
贫困户阿都伍来子享受了国家医疗救助政策,肺结核治愈了,小伙儿精神抖擞,外出务工月收入近5000元。妻子沙马阿过莫在新村开了个小卖部,商品琳琅满目。爱美能干的她还在村里做起了护肤品代购。如今两儿一女,一家五口幸福地生活着。每每看见我,夫妻俩总会动情地说,“共产党,瓦吉瓦;阿木科,卡莎莎!”
阿都伍来子的故事只是我扶贫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贫困户家庭命运改变的背后,映衬着同一曲脱贫攻坚的时代凯歌!
记者采访阿都伍来子的妻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荣誉属于奋斗者。值得欣慰与骄傲的是,我的4名驻村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干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纷纷荣获省、州先进表彰。
翻阅州委老干部局编印的系列扶贫书籍《贫困篇》《入户篇》《脱贫篇》,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流年的回首里,我和我的扶贫故事一直萦绕于心田,推动自己砥砺前行……
一群人●一份感言
2019年,带着满满的回忆与收获,我调整到州直机关工委担任常务副书记。自此扶贫工作从点向面扩张……
近两年,中央和省、州、县有关部门以及省外对口帮扶单位选派的一万多名干部挺进大凉山,在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这是凉山贫困群众之幸,更是凉山贫困群众之福。
2016年以来,各级领导先后到凉山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坚决打赢凉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指明了前进道路。
犹记得,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进昭觉县火普村、三河村,与父老乡亲围着篝火话发展。2019年新年贺词中,他又深切关心看望过的彝区群众。总书记“比大凉山还宽厚的爱”一直温暖着凉山人民,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直激励着凉山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当年,军旅作家魏巍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录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精神。五年来,在凉山脱贫攻坚战场上,有151名干部负伤,有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就有多拼!他们无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帮扶工作的督导调研、帮扶先进的表彰推荐、帮扶成效的考核评价……我们强化责任、创新思路,依托“ ‘双联’及干部驻村帮扶办”,服务管理好165个州本级帮扶单位,州直机关3175名帮扶责任人,全州2072个驻村工作队,各级下派的9510名驻村工作队员。我们为脱贫奔康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智慧。
我们立足本职,大力推广实施“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党建工程,推动机关党建与扶贫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我们依托驻村帮扶“五个一”机制,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的“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
责在肩、任在先,面上工作全面推进,点上工作集中发力,我们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撑起州直机关工委精准帮扶联系点——昭觉县三岗乡马孜普村的一片天。马孜普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素质偏低、缺乏支柱产业等原因,2014年底的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在我心里,扶贫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事业。我带头蹲点驻村,坚持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抓支部建设、抓移风易俗、抓农特产业、抓基础设施……目前为止,全村8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我们大力发展高山草地生态畜牧业,积极发掘优质农产品资源潜力,致力于野生党参、元根酸菜的加工、包装和销售,使在田地里自生自灭的农特产品重获新生……我们为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尽心尽力……
共商马孜普村精准扶贫工作
开发的马孜普村野生党参
马孜普村精准扶贫工作缩影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中华民族全面小康这一时代变革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奉献者,我倍感荣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有信心全面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国敏(中共凉山州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