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董勇 ‖ 云朵上的蝶变

作者:董 勇(阿坝州汶川县市场监管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0 17:03:13 浏览次数: 【字体:

云朵上的蝶变

董 勇

雨后的早晨,小女孩坐在家门槛上哭泣,她右手拿着的数学书已被雨水淋湿,左手腕挎着的书包拖在地上。我弯腰拾起小女孩的书包,带她走进家里,看到了堂屋房顶的裂缝。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高山茅岭村,开展党支部委员“走基层”帮扶贫困村时的情景。

小女孩名叫春燕,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的爸爸在成都打工,妈妈一大早就到地里除草。“叔叔,我们村里许多同学家的房子在漏雨,房墙有裂缝;我们无钱修,我们害怕。”春燕含泪告诉我。村民的住房全是震后重建的新房,为何会开裂?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入户走访,这便是展开脱贫帮扶的第一步。

海拔2100米的茅岭村,处在高山断裂带,是羌族聚居的贫困村,被人们称之为云朵上的村庄。全村下辖茅岭组、阳岭组2个村民小组,共有82户282人,党员8名,林地16402亩,退耕还林地234亩,耕地794亩,以种植业为主。原来,受“5·12”汶川特大地震余震影响,茅岭村地质不稳,60%的农房出现了裂缝。在入户中发现,有的村民悄悄地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种植了鸦片,准备卖到县城火锅店用作火锅底料。星期天,我撰写了一篇调查报告,主题是转型发展,其中提出了加固改造农房的办法。然后,我复印了《民法》《刑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条款,再次入户进行普法宣传。但是,发现有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根本看不懂法律。秋收后,我们请来了司法局的律师,把村民召集到村委会的院坝,以案说法,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讲明了鸦片的危害,村里再没有人种植鸦片。

茅岭村远眺汶川县城(图片来源:汶川县人民政府)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高山茅岭村要想脱贫致富,交通尤为重要,必须物流畅通无阻,让本土农产品运出大山,让外界客商开车上山,形成商品流通渠道。我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们自愿投工投劳,紧锣密鼓地硬化和拓宽4.67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从原来的3米宽扩建成4.5米。时至寒冬,在村委会大会议室召开了一次转折性的大会,村“两委”会、村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了会议。威州镇党委书记何柯黎目光炯炯,脑海里装满了精准脱贫的大计,他满怀信心地主持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到会作了精准脱贫工作部署。第一步,抓好“微景观”建设,政府补助2万元实施“藏区新居危房改造”,对全村农房加固改造,每家每户再修建一层钢条结构的卧房,房顶用红瓦覆盖;第二步,抓好“微环境”建设,硬化和拓宽通村公路,在村寨后坡修建2条产业路;第三步,抓好“微田园”建设,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会议从上午9点开到下午5点,没有吃午饭、没有烤火,我的脚冻僵了,肚子饿得咕咕叫,胃病复发,之后天天吃药。第二天,加固改造农房动工;第三天,我和村干部到山泉的源头取了3瓶水,单位支持1500元化验费,送水文局化验水质,准备建矿泉水厂,发展村集体经济。但是,当考察水厂的厂址时,我顿时傻眼了,山泉源头的大后方就是开采了几十年的矿山,这怎么能够建矿泉水厂呢?水厂不能建,可以发展野山菌,于是从外地引进菌种……

次年五月,汶川县城双河市场的车厘子琳琅满目,每斤几十元。茅岭村海拔高,车厘子还没成熟。6月上旬,茅岭村的车厘子才上市,可个个像房子一样有裂缝,每斤4元都没人要。村民要脱贫致富,怎么办?我走到田边地角讲解转型发展,动员村民因地制宜,种植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水果,引进了适宜高山气候的青红脆李,由农村掌握实用技术人员嫁接果树。后来,茅岭村的上门女婿杨庆国从克枯乡周达村引进了青红脆李苗,率先嫁接和种植。第三年惊蛰,村委会主任杨清伟带领村民栽种40900株李子树。从此,90%的农户种植了青红脆李,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脱贫户杨元莉快人快语,说她家是转型发展的受益者。“我家75株红脆李年产3500斤,果子品质高、口感好,增收5000多元。”杨元莉津津乐道。

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老会计和我撑伞走进村支书家,村主任也在,大家侃侃而谈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因地制宜,种植4亩多的李子树,收获80000多斤的青红脆李,从而村里有了第一笔集体经济收入。村支书明白,转型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好办法,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村主任杨清伟撸起袖子大声说:种植业不是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多个产业多条路。村上将购置14.6平米的线下农副产品直销店,辅助土鸡养殖产业,同时建设生猪养殖场,形成村集体经济逐年增收的新局面。老会计点燃叶子烟,掐指一算,发展种植养殖,加上政策性转移收入、企业创收、务工等,总收入达到375万余元。黄昏时分,雨停了,村道很滑,我在坑洼路上摔了一跤,泥浆裹了一身,脚关节扭伤,只好忍着巨疼回家。疼痛难忍,走路难行,请来老中医包扎了3周的中药,脚才慢慢恢复正常。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许先富一家4口获得12000元到户项目资金,他利用这笔钱,加上自筹资金,购买了13只黄羊羔崽,从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了“羊倌”。一年后,羊群从13只增加到23只,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脱贫奔康路上,许先富越走越踏实。朱根平建了养鸡场,他家的土鸡是城里人逢年过节的抢手货。整洁温暖的鸡舍里,上百只活蹦乱跳的小鸡觅食、饮水、嬉戏,闻不到以往普通鸡舍的刺鼻气味。“你看嘛,我们用的是发酵床养鸡,没有臭味,很干净哦!土鸡香,放心买。”羌民朱根平兴奋不已地说,去年底,我们村“一低五有”和贫困户“一超六有”的任务达标,彻底实现整村脱贫。在高山村里,看到村民的幸福变化,我禁不住哭了,茅岭村不容易啊!

贫苦户许先富骑着摩托车回家看电视(图片来源:汶川县人民政府网)

如今,高山茅岭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13500元,加固改造后的农房焕发出崭新面貌,宽带进入家家户户,4G网络覆盖全村,村卫生室和文化室宽敞明亮;原生态、纯天然的青红脆李直接销售成都、重庆、昆明等大城市,订单远销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

驻村干部和邻居在贫苦户家中收看电视(图片来源:汶川县人民政府网)

5年过去了,小女孩长高了。又是雨后的早晨,她站着背靠二楼的家门框,手里捧着书,看见我戴着党徽大汗淋漓地入户,春燕微笑着喊我:“叔叔,我刚刚读初三,明年报考汶川重点中学的高中。”这时,总书记的声音从堂屋彩电里飘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董 勇(阿坝州汶川县市场监管局)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